飞扬

No one else defines your life. Only you do.
个人资料
正文

舒曼的降B大调第一交响曲《春天》

(2008-05-09 13:45:08) 下一个

舒曼的降B大调第一交响曲《春天》


意大利画家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1445 - 1510)的画作Primavera (spring,c. 1482)

这是15世纪意大利著名画家桑德罗·波提切利的代表作之一,《春》。波提切利出生并成长于佛罗伦萨,由于有当时在欧洲拥有强大势力的梅第奇(Medici)家族保护,他得以绘制了很多以异教为主题的作品,《春》就是其中之一。春天来了,万物萌生,最右边的西风之神追逐着花神克洛丽丝并赐予她力量,使她从口中吐出鲜花,最后怀孕,前面是已经转变的花神,轻盈飘逸的纱裙上布满春天中绽放的花朵,她正在向空中抛洒着玫瑰花瓣,中间是美丽、安宁、象征爱与美的维纳斯女神,上方被蒙着眼睛的丘比特将爱神之箭射向美惠三女神,最左边是背转过身去、象征理性的墨丘里神,他正用带着蛇的魔法手杖拨着一片云彩,据说他可以驱散密布的乌云,让维纳斯女神永远有一个阳光明媚的花园。也有人认为这幅画作中的维纳斯和站在她右边的花神都怀有身孕,因此这里的维纳斯不仅是爱和美的化身,也表现出一种大自然所蕴含的生生不息、周而复始的生命之美。整个画面恬静清新,含有一种祝福之意。

现在聆听的是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浪漫主义音乐成熟时期代表人物之一舒曼 (Robert Alexander Schumann, 1810 –1856) 作曲的降B大调第一交响曲,《春天》。1839年冬天,舒曼在欣赏了舒伯特的《C大调第九交响曲》后曾表示,“所有的乐器都像是人声,其丰富的精神与管弦乐法足可以媲美贝多芬,我也希望自已能创作这样的交响曲...” 1840年,舒曼冲破层层阻力,终于与克拉拉结婚,幸福甜蜜的爱情激发了舒曼的创作力,这一年他一口气写下了一百多首歌曲,在克拉拉鼓励下,也开始从小规模的钢琴、声乐作品转向其他音乐形式尝试。1841年,诗人朋友阿多尔夫• 波特格 (Adolph Bottger, 1815 - 1870) 的一句诗歌“春天在山谷间开出了花朵”,令舒曼灵感大发,他夜以继日仅仅用了四天就写出了自己的第一部交响曲《春天》草稿。他后来曾致信另一位友人,阐述《春天》的创作动机,“正值大地回春,春意动人,即便人们处于高年,每年仍为之激动。”原先舒曼曾给各个乐章附有标题,依次是“初春”、“黄昏”、“嬉戏”和“暮春”,但最终在出版时删除了。《春天》满怀着喜悦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信心,也被人们认为是舒曼和克拉拉步入人生春天的一个写照。

1841年3月,这部作品在莱比锡布商大厦由门德尔松指挥进行了首演。门德尔松开创了“阿波罗神式” 指挥风格,简洁、精准、强调逻辑,今天欣赏的是另一个流派的演绎,“酒神式指挥”瓦格纳的传人威廉·富特文格勒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的演出。富特文格勒曾指挥过舒曼的全部四首交响曲,其中《春天》和第四交响曲是他最喜爱的作品。这个录制于1951年慕尼黑的现场版本是富特文格勒留给人们的唯一《春天》演出录音,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他卓越的指挥风格,其中的第三乐章的处理方式曾受到争议,因为他放慢了步调,使这个乐章有别于舒曼的原曲风格,更像一个端庄的舞曲,但毋庸置疑的是,“没有一位指挥家在《第一》和《第四》录音上给过我们更多的东西。”这也使得这个录音成为舒曼第一交响曲《春天》中的经典版本之一。

“春风吹面薄于纱,春人装束淡于画。游春人在画中行,万花飞舞春人下。梨花淡白菜花黄,柳花委地荠花香,莺啼陌上人归去,花外疏钟送夕阳。”这是李叔同(弘一法师)创作的一首优美的歌曲《春游》,让我们一起漫步《春天》,到德国的科隆去做一次春游,看看莱茵河畔气势恢宏的科隆大教堂 (Kölner Dom),正是这个世界上最完美的哥特式建筑,激发了舒曼创作出第三交响曲《莱茵河》呢。


科隆大教堂,和巴黎圣母院、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并称为欧洲三大宗教建筑。

科隆大教堂,占地近万平方米,高 157米,它始建于 1248年,工程前后跨越了六个多世纪,1560年曾中途停工,最终于1880年完成。“二战”时,科隆饱受战火洗礼,险些被夷为平地,由于德国天主教通过罗马教廷提出要求,这座古教堂才免遭轰炸,但也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二战”后,在联邦德国第一任总理康拉德·阿登纳 (Konrad Adenauer,1876 – 1967) 主持下,人们对科隆大教堂进行了精心修缮,终于使其焕然一新,康拉德出生于科隆,也是为家乡尽了一份心意和贡献。


夜色中的科隆大教堂

科隆大教堂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风格,严谨精美,拔地而起,一高再高,高耸入云。朱自清在散文《莱茵河》中这样描写科隆大教堂,“戈昔式要的是高而灵巧,让灵魂容易上通于天。这也是月光里看好。淡蓝的天干干净净的,只有两条尖尖的影子映在上面;像是人天仅有的通路,又像是人类祈祷的一双胳膊。森严肃穆,不说一字,抵得千言万语。”(注:“戈昔式”即“哥特式”;《莱茵河》出自朱自清的《欧洲杂记》)。



科隆大教堂共有5个钟,其中最重的是这个彼得钟 (Peter Bell),重达24 吨,是世界上还在使用的最大的钟之一。


科隆大教堂大教堂北侧长廊五扇彩色玻璃窗上绘有圣母和圣彼得形象。

哥特式建筑由方柱和拱顶结构承载重力,这使得墙壁不必担此重任,因此哥特式教堂可以采用大面积彩色玻璃取代墙壁,当阳光从窗外照射进来,常常给人一种奇妙的感觉,不由自主地心生敬畏。除此之外,科隆大教堂还有一个有趣的特点,一般教堂通道都沿着东西方向,然后与南北方向交会于圣坛,形成一个“十字架”形状,可是科隆大教堂是罕见的五进式结构。科隆大教堂不仅是建筑史上的奇迹,也是许多珍贵文物的典藏地,收藏有中世纪时期由黄金、宝石和珍稀饰品组合而成的 “三王圣龛”,还有完好保存的科隆教堂羊皮设计图纸等等。1996年,科隆大教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当人们登上高耸的钟塔时,漂亮的莱茵河和科隆城市将尽收眼底。

********* 徜徉在《春天》的莱茵河,流连忘返 *********


1.Symphony No.1 Op.38 "Spring" (I) Andante Un Poco Maestoso - Allegro Molto Vivac




2. Symphony No.1 Op.38 "Spring" (Ii) Larghetto




3. Symphony No.1 Op.38 "Spring" (Iii) Scherzo: Molto Vivace




4. Symphony No.1 Op.38 "Spring" (Iv) Allegro Animato E Grazioso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