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世界探索

个人爱好:文学,心理学,历史,家族史,哲学.
个人资料
不羁的云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牡丹亭》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也谈爱和性

(2009-02-21 20:06:43) 下一个

前段时间读到坛子里挥手先生的关于性爱的文章,颇有同感,于是也来凑个热闹。谈谈性和爱。

《牡丹亭》是我非常喜爱的古典文学作品之一,记得读大学的时候,因为陶醉其中的词句,把许多的段落都整段整段地抄写了下来。而其中的名句如:“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更是反复诵背揣摩,觉得意趣无穷。

那时候毕竟年轻,加上时代所限,虽然喜欢读,但其实并不真正懂得和欣赏。时代变迁,到今天再来回味时,才发现许多新的含义。

同样,《罗密欧与朱丽叶》也是举世闻名的经典作品,在中国,我们喜欢把他和《牡丹亭》放在一起比较,这种比较挺有意思,于是本人也顺手牵羊地拉拢来,随便谈谈。

两部戏剧,写的都是年轻人大胆的爱情,《牡丹亭》的杜丽娘为爱而死,为爱而生。《罗密欧与朱丽叶》中两个恋人也是为爱而死。两部作品都有对爱情的大量的吟唱和赞美。从我本人的感觉看来,我喜欢《牡丹亭》里对性爱的大胆表现和肯定。《罗密欧与朱丽叶》里,我则特别喜欢其中对于爱情中的男性的表现。

《牡丹亭》里最为脍炙人口的和广为流传句子,都是和年轻女性的思春有关系的。女性“思春”其实是一种关于女性向往性爱的非常唯美隐讳的说法。年轻女性,在春意盎然的情景里,渴望异性的接触和爱抚,是生理发育的自然表现,是健康生命蓬勃旺盛的体现。也是人类社会传宗接代的需要,是正常不过的事情。不知为何,也不知何时,人类的文明会否认和抵触这种自身的自然需要。而且古今中外皆有这种现象。好在我们有文学,文学的伟大之一在于表现人性。《牡丹亭》之所以成为经典,和它真实地表现了年轻女性敢于反抗对人性的压制,表达对性爱的渴望和追求自主的爱情是有很大关系的。我最佩服也是最喜欢的是汤显祖可以把这种情愫描写得这么动人,这么形象,这么美丽。想象一下,在风和日暖,花草争艳的春天,青春美丽的杜丽娘,却伊人独立。身体的成熟,触发了内在的对爱和性的渴求。她渴望有异性相伴,渴望像异性展示自身的动人和美丽。这渴求是那么的强烈,令她置家庭,礼教和身份于无物,和一个初次见面的男性发生性爱。(当然,汤显祖使用的是非现实的手法,两人的性爱,是在梦中发生的。但后来杜丽娘的主动投怀可以证实,无论是梦还是现实,杜丽娘都是一样的大胆。)比杜丽娘要早的崔莺莺,至少和张生还有个婚约,身旁还有红娘在鼓动相助。而杜丽娘,从始到终都是她自己。可以说,杜丽娘的大胆和勇敢,实在是古今中外都少有的。和她同时代的朱丽叶,都略逊一筹。

即使是今天的评论家们,也大多是赞美杜丽娘的反封建礼教和追求爱情,而对于其中的性爱部分,往往是避而不谈。可不是吗,即使是放在现代,一个妙龄的,家教严谨且身份高贵的女孩子,如果和男孩子第一次见面,连姓甚名谁都不知道,就发生性爱,(而且是在野外!)这种行为依然是不被允许的。

“性”本是人类存在的基本动力之一。有意思的是,对于性,人类文明却经历了一个从禁忌到制约,到放纵的发展过程。而对于爱与性,性与情的讨论和争执,更是一个从古到今不曾停息的话题。

而今天的心理学家们关注的,是人类社会随着文明的高度发展,我们到底是被我们的身体本能所控制,还是被我们所接受的道德文化,价值观和世界观所控制。即所谓“灵”与“肉”的关系。

认识,正视,承认和接受我们的身体和我们身体的需要,即使在今天,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比方说,很多女性觉得性欲旺盛是下流女性才会有的现象。即使是在夫妻之间,谈论“性”的话题,也是困难的事情。更何况是在几百年前,承认和表现“性”,更是背叛主流,离经叛道,伤风败俗的事情。《牡丹亭》中的大胆表现性爱的意义,是他敢于赞美和表现女性对于性爱的追求。这种追求,体现出一种对自我的承认和对自我需要的接受和解放。传统的礼教要求人们的是否认自我,拒绝和禁制自身的需要。这种拒绝和禁制,对于女性的压迫更是数倍于男性。生活在传统礼教社会中的女性,不要说在行动上有任何反叛了,即使是在言语和态度上有些微的表示,都是需要具有极大的勇气的。

需要说明的是,承认个人的性需求和毫无限制的性泛滥,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杜丽娘的勇敢并不是在于她的鲁莽,(初次见面就上床)。而是在于她敢于违抗礼教。今天的女性,早已没有礼教的束缚,也无需模仿杜丽娘这种几百年前的追求性爱的方式了。

再谈《罗密欧与朱丽叶》。我喜欢剧中罗密欧的表现。我感觉在文学作品中,女性为爱而牺牲的例子好像比男性要普遍。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学,通常赞美的是“战死沙场”的男子。女子为爱而死似乎天经地义,男子这样做就要遭人耻笑了。虽然民间也有焦仲卿,梁山伯,但始终不是主流。在莎翁的这部剧中,罗密欧是一个被聚焦的亮点。他年轻英俊,剑术高明,温文有礼。他爱朱丽叶,爱得狂热,爱得专一,爱得谦卑。当一听说爱人死亡的消息时,他毫不犹豫地就决定一同赴死。这种为爱牺牲的勇气,怎不令人动情。

当然,社会发展到今天,男女都不必要为了爱人的去世而共同赴死。赞美和讴歌爱,是文学表现现实的需要。本人是想通过这种比较,来认识一下,我们的古典文学和我们的古人,还有我们的古典文学家。我为他们感到骄傲。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cncjcc 回复 悄悄话 写得好!!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