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倾颓

醉人尽是杯中月,浮世犹如镜里花;皇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人生一场醉。
正文

从尘埃里开出的花 作者:张盛舒

(2007-11-04 15:21:15) 下一个


最近电视上强力放送李宗盛演唱
爱情的代价 这首歌。看着他中年发福的身材,如果不是歌声仍然如此熟悉,还真怀疑爱情的代价果然很大,在他身上留下这么多烙印,让曾经一个翩翩少年也慢慢秃了头顶,胖了身子。

他和朱卫茵与林忆莲的两段婚姻里,有欢笑也有悲伤,当情路走完以后,到底谁付出的代价比较多?!对比徐子婷在爱情上的执着,到要付出生命做为代价的地步,令人浩叹;人生中所谓的幸不幸福,是用什么基准来衡量?

我在上海的时候,未能免俗,总要到一些名人故居去凭吊一番。上海常德路195号爱丁堡大楼,一幢七层楼的老旧公寓,因为张爱玲在65室住了十余年,与胡兰成的爱恨情仇就在这里发生,所以现在被列为上海的文物保护区,连电梯都还保持当时的德国栅栏式电梯,真是应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这句话。

1947年十月的某一天,因汉奸罪名被通缉,东躲西藏的胡兰成,回到了65室。清晨,他驱前看着躺在床上的张爱玲,轻吻了她的额头,与她告别,张爱玲潸然泪下,半起身拥抱他,嘴里颤抖着呼唤:兰成!!。他反身下楼。从此两人再也没有见过面。

1995年,孤独的张爱玲死在洛杉矶,65室里,却永远留下她在 倾城之恋 里,白流苏的缓缓告白:

「爱情的力量,能让一个城市倾颓。」

1943年,年龄相差15岁的张爱玲碰到胡兰成,那时候,这位贵族之女才24岁,从来没谈过恋爱,却已震惊文坛,名满全国。而胡兰成结过婚,在日伪机关里做事,长袖善舞,是十足的政客。张爱玲却一缕情丝牢牢系到了他的身上。在送他的照片背面,写下了深情的告白:

「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她自道这段「落到尘埃里」的情缘,是早已预见日后的凄凉结局吗?!从1943年末两人相识,1944年结婚,到1946年张爱玲提出分手,两人其实聚少离多。甜蜜的时光何其短暂,这时的胡兰成,已因为汉奸罪名而被通缉,但仍不改风流本色,与别的女人同居,伤透了张爱玲的心。

所以,人与人之间的缘份,到底是善缘还是孽缘? 当爱在心头蔓延时,谁有办法理性判断,眼前这人,真是我一生的良人吗?要知道,当理性从心头涌出时,就表示爱情在脑海里消退了呀!那么,如果遁入空门,四大皆空,就能避开人生的痛苦吗?在倾城之恋里,张爱玲透过笔下人物,骂白流苏道:

「你就算剃头当了尼姑去化缘,化的也还是尘缘,离不了人。」

既然离不了人,在漫长的生命过程里,你总想碰到你的Mr. Right?还是,你想把碰到的人,都变成Mr. Right呢?前者宿命,后者造命,两者其实并不冲突,如果人能先认命 再来造命 。先了解宿命的限制,在造命时,不就更能量身打造,事半功倍,顺其自然,水到渠成吗?

分分合合既然是人生的必然,为什为人会特别重视感情的分与合呢?爱情是不是被营销的太过份了?陈文莤在她的自传 半生缘 里的自剖,说她:

「认清爱情的永恒性不在于爱情本身,而在于 爱情是可以,可能结束的 。因为,人生变动超过常人的人,情境的转变很容易导致感情的变化。这是宿命,却合逻辑。 

这句话用来形容「开创型」的爱情观,是不是非常贴切?而对追求「稳定合作型」的人呢?如果他们爱上了开创型,最后会不会变成悲剧?命运的相生相克,真让人感到造物者的奇妙。

人生,往往只有在刻骨铭心的遭遇之后,才能重新定位生命的选择,认识自己的不足。才能知道,自己到底在追求什么?这就是爱情的代价,也是人生的代价,它应该是打破虚幻的外在假相,反朴归真的转折点;当你渡过去了,云淡风清,地球仍然在转,可是渡不过呢?那是你的命吗?

我很喜欢弘一大师(李叔同)的一首偈,谨送给七夕情人节之后,正在忍受爱情的代价的情人们。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

  问余何适?廓尔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