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半袋大米换来的高考资格

(2007-10-04 13:52:02) 下一个
[张九歌]
说起高考,对好多人来而言,可以说是有爱有恨!但是,不得不说,高考给了好多人求生的希望和求知的机遇。作为一个从高考制度中受益的人,我感谢这一制度,感谢作出这一重大决策的人!
现在回想起我的高考,可以说苦中有甜,甜中有酸。
故事还得从三十多年前说起。
众所周知的原因,那个时候很难有机会读书,即使进了学校,也不能正儿八经的读书。我就是看着好多人在学校是如何读书的——整天劳动或者学语录什么的。即使学生在学校是这样“学习”,我也仍然羡慕他们能成为“学生”。我经常依在学校的一个墙角,偷偷的窥视着学校的动静,希望能听到一些读书声,听到老师的讲解。可是,往往是被母亲牵着耳朵拉回家,然后听母亲的一顿牢骚,说读书有什么用,还不如好好的挣工分等等。但就是这样,我还是一有机会就往学校那边跑,希望获得一些新的信息。
让我高考成功的因素主要有三个:一是我自己酷爱读书,二是家里藏着几本书,三是在学校认识了一位好心的老师。
我家是“富农”,那个时候,是富农就相当于你是全队人的敌人,不管怎么样,人家都以仇视的眼光看你。我经常听到别人指着我的父母或者亲人说“把你们这些富农,旧社会你们欺负我们,现在新社会你们还想欺负我们啊!”就是这句话,往往把父母亲说的无话可讲。在这样一个大讲成分的年代里,“富农”这个帽子一直压着我们,使我们的腰杆不能伸直。
于是我的父亲、伯父们就开始想把“富农”的帽子摘去。因为按照严格的划分,我们家和“富农”的差距还是很远的。父亲、伯父们就不断的写信写材料,向有关部门解释说我们家解放前如何如何受压迫等等。我也经常看到父亲、伯父们晚上在煤油灯下商量着写材料、谈论事情的进展等等。工夫不负有心人,这事情果然还是让父亲、伯父们办成功了,我家由“富农”变成了“中农”,可以说,这是解放后我们家最好的消息。现在的人可能很难理解这一点,可是在当时,这一字之差,就是敌人和自己人的区别!
我的祖辈都是读书人,虽然由于动荡等原因,书读的不怎么样,但家中重读书的风气却并没有改,父辈们都有些书生气,家中也藏有一些线装的书。可是队里的人对我们这样的“富农”家盯的紧,那也不是读书求知的年代,父母亲根本就不敢让我多读书。但是家中的风气却也熏陶了我,使我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经常和父母亲发生“窃书”与反“窃书”的“战争”。
然而战争总是被我胜利,即使父母亲把书藏的再严实,我都能嗅出其中藏放的地方,并“窃”出藏起来,不让父母亲发现。后来家中藏书逐渐少了,父亲可能也发现我的“野心”,也就慢慢充耳不闻,装做什么也没有发生。由于“富农”这个成分的原因,我家的部分书被人家搜去焚烧,并被警告,如果再藏书,就要游街批判等等。正是我的“窃”书行动,让家中的好多书保存了下来,这也丰富了我的生活,开阔了我的视野,为后来的高考筹备了相当的知识。无数个黑夜里,我都是在煤油灯下痴痴的读这些存之不易的书。
在读家中书的同时,我还是继续往学校那边跑,看学校学生的“生活”。我的这一行动,被学校一位老师发现。他说,在我偷偷观察学校的时候,他也经常在留意我。他悄悄把我领到他的宿舍,问了一些我的情况,说“你真的喜欢读书吗?”当时,我不知道他的真意,深怕他来个欲擒故纵,就轻轻摇了一下头。他看我高度戒备,就站起来,把他的木板床移动了几下,然后把床下的东西进行了一番清理,等他把床下的东西完全打开,我的心立马“咯噔”了一下。
原来,床板下面层层东西遮盖的都是书,而且许多都是我以前未曾看见过的。我站着不动,不知道他是否还在试探我。他说:“如果你喜欢看书,你就拿基本,如果不喜欢,我就烧火了!”说着他给我指了一下室内的炉子旁边,旁边果然堆着几本书。看他这样,不像一个厌恶读书的人,我就慌忙拿了几本,藏在衣服下慌乱的跑回了家。从此以后,我就和这位老师结下了缘,他床下面的书我都读了,他也给我讲解了好多他的故事已经他学到的知识,原来他也是一个因成分而被下放的“臭老九”。
正是我的自学和老师的讲解,使我学到了许多知识。但是这些学习也只是一个爱好,丰富自己的生活而已,根本没有预料到“命运之神”很快就要眷顾我。
记得是一个下午,老师悄悄的来到我的家,拿出一张皱巴巴的报纸,平铺在我家的炕头,把一个国家要恢复高考的信息指给我和我的父母看,并要我努力的看书,做好准备。我看了这个新闻,心里既紧张,又兴奋,没有想到自己无意的读书,竟然等到了这么好的政策。
父母亲知道了这个消息后,虽然没有表示明确的赞成,但在生活中,却十分的关顾我,使我有更多的时间复习准备。我也经常往老师那里跑,和他探讨一些学习中的疑惑。
不久,高考的信息就传递到了我们县,但是听说每个地区是有名额的。这时我才知道,原来不是谁想考就能考那么简单,不知道“中农”家庭的孩子能不能取得这样一个名额。
可是,当时好多人对知识分子这个“丑老九”有看法,认为只有“贫农”好,所以报名的人聊聊无几。县里看和他们预想的有很大差距,就给每个大队名额,要求人口上的大队一名,人口多的大队可以报两个三个。我们大队属于人口比较多的大队,因此就有三个名额。但是,由于成分的原因,我们大队的队长明确的说“中农富农家的孩子往后站”,于是我也就面临失去机会的窘境。父母亲求大队长好几回,但一点效果都没有。就在我倍感失望的时候,老师把他宿舍藏着的半袋大米背上,送到了队长家。
对现在的人来说,半袋大米可能算不了什么,可是,这在当时物资十分紧缺的年代,绝大多数人还只是靠玉米、高粱和山芋乃至野菜过日子,而只有少数的干部才能白面,吃大米那更是稀罕,所以半袋的大米就十分的金贵。就是老师的这半袋大米,使我的人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后来老师说他自己是吃大米长大的,不吃大米肚子就老拉稀,因此,托人千方百计送来了一点大米,每隔一段时间,就半夜起来,偷偷熬个稀饭,解解肚子的饥荒。后来,送了队长后,他就半夜老往茅厕跑,人瘦了好多斤。
老师的大米果然取得了效果,我得到了参加高考的资格。此后,在老师暗中指导下,我系统的学习了两个月。1977年,对大多有志于学习有志于进步的年轻人来说,是一个十分值得纪念的日子。我参加了这次高考,见证了这次高考,并成功被一所师范学校录取,开始了我新的人生。
当我迈进校园的时候,发现我的同学大多已经是大龄青年了,没有学生应有的稚嫩,大多十分的老成。我们这些人热爱知识,热爱生命,珍惜宝贵的时间,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遇,都立志于做一个对社会主义有用的人才,要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
大学毕业后,有感于“半袋米”老师对我的培育,我进了一所大学做了老师。在我的教书生涯中,我迎来了无数的陌生面孔,送走了无数熟悉的学生。但是我都没有忘记告诉他们——
我们都要感谢这一伟大的时代,给我们这样的机遇!
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遇,报答这一伟大时代!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