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嘴猫的快乐生活空间

快乐是件很容易的事情, 因为爱满人间。
个人资料
正文

美食传说4---桂花蒸

(2006-03-01 08:16:12) 下一个
有人问我,“桂花蒸是什么。”我摇着脑袋回答,就是秋老虎着闷热的天气啊。 哇呀呀, 我好像看见某人怒气铮铮的看着我, 是倪安安这个大包子。眼生可以把我给蒸熟了。 铛朗朗, 开锣了, 大家坐好, 每人泡一杯雨前茶,一碟子倪安安的糕团, 然后听我说说桂花蒸的故事---也是我们聪明伶俐, 雌雄莫辨, 心灵手巧,想象力特别发达的倪安安和桂花蒸的故事。 倪安安是我小灶王收的俄。。。门客之一。 我认识她大概是在北宋年间, 当时江南一带不想后来明清那样轻商,当时的文人也就是官僚也比后来的官僚来的喜欢参与国事。 不过当时江南的商业却是发达, 更加难得的是中下层人家生了女儿会送他们去学习一样技能,账目, 缝纫, 琴棋书画,杂剧,还有厨艺之一。 不过学习厨艺是几样之中最不被看好的。 因为只有皇亲国戚或者极显贵的人家才会用。 一般的女子也不会自己经营酒肆之类。 不过这不影响俺每年岁末的香火。 倪安安和当时一般的女孩子有点不同, 那里不同呢?就是因为她那个会算计且盼子心切的老爹,福泰绸缎庄的老板倪福泰。倪老爹虽然盼子, 不过到了快36也只有7个女儿,36那年他的如夫人也就是倪安安的老妈怀孕, 请了相士来, 看了说是这个孩子将与众不同。 倪老爹满心欢喜包了赏钱送了相士出门。 第二个月, 也就是中秋的时候, 倪安安来临, 听稳婆说是千金一名, 倪老爹心疼了一下赏钱,也没有听到稳婆说安安胎里带来的桂花香气, 就开始为不亏本酬酢起来了。 倪安安的名字一开始叫做银娣, 她的几个姐姐们, 当时已经被送到各个吴县大户人家拜师学习手艺去了, 不过这次倪老爹的打算却是吓人一跳, 我记得当时绸缎庄对门的茶铺总是在说木兰从军的书, 怀疑倪老爹是不是深受启发。 总而言之, 从一开始, 倪安安就被当作小子来教养。 到5岁的时候, 倪安安也没有被缠脚。 岂止是倪安安, 就连她的几个姐姐也没有。 人家都说倪家绸缎庄老板小气到给女儿缠较布都舍不得。 不过谁能够料到若干年后的那些战乱呢。不过也不是倪老板有什么先知卓见,他当时的想法就是把女儿当小子一样, 过两年带她去杭州最出名的饭馆学厨艺, 就省掉了拜师费连月前都可以省掉。所以在安安7岁的时候, 他就跟着爹去杭州进货, 顺便拜师去了。 杭州最出名的知味楼,倪老爹叫女儿(不对是儿子,哈哈)拜了师傅, 签了5年的学徒契, 就丢下女儿自己回去了。契约上签的名字是乌江倪安, 那天起, 倪小安就开始了全新的生活。知味楼出名的是做鱼鲜类。 不过名气大了, 每天来的客人多, 所以学徒们的功课是从被菜谱和记住每个客人的喜好开始的。 小安最然人小, 不过玲珑乖巧, 且长得秀气, 所以第一年的跑堂生涯对于小安来说是快乐的。 快乐另外一个理由是,学徒门的基本功与别的地方不同, 是从包包子开始的。 不过说到包子(江南说的馒头),我倒要说是个环保主义者发明的, 吃不了的荤素菜肴,按照味道和嚼劲分类, 包进面团, 然后上屉蒸。节约的客人会带回家做点心, 大方的客人就做打赏给乞丐。不过知味楼的包子却又不同, 不同客人的喜好被知道得一清二楚, 所以一般会特意的包成各种花色。有时候学徒们的创意会被客人欣赏而有小费。 不知道是不是受到二姐倩娣的影响, 小安的包子总是独出心裁, 什么荷花包,翡翠包,鸳鸯包, 梅花包, 个个小巧玲珑, 第二年, 倪老爹来看小安的时候, 小安已经有银子孝敬老爹了。 倪老爹心里面得意的很, 不过还是决定教会小安处人之道, 替儿子请了师傅和师兄弟。 小安的玲珑心把老爹这套学的滴水不漏, 也在后两年学习烹饪鱼类的时候沾得便宜(小安毕竟是女孩子, 臂力不及男孩子,多亏师兄弟们照应, 摇摇晃晃过了关), 不过最好的好处是和隔壁药房的掌柜套的混熟, 指导了不少可以治病的吃食。到了第五年, 也就是满师的那年中秋, 毕业考就要到了。 如果考试不及格,就要继续在知味楼待上5年,做5年免费工。不过合格毕业者会被前来评判的客人或者雇去做官府的厨子, 或者做名馆的大当家, 更有者, 会去宫里教习。不过小安开始有点担心自己的毕业问题。 每年的考试, 自己的得意的点心是不会被考的, 如今只有指望不要考动大火的。 不过师傅是不不是特意放小安一码,这年是用海鲜做一道没有过的菜。但是要求从前菜到收尾18道菜,每个徒弟各做一道。小安选了收尾的汤。大师兄瞅瞅小安, “小安哪, 前面都鲜到头了, 到最后吃客的舌头都吃不出味道了,你的海鲜怎么出味呢?”小安笑了笑, “不怕, 大师兄, 山人自有土法。”“你这小子真的想做和尚, 倪老爹不要伤心死。”大师兄笑了笑, 忙自己的去了。 果然, 大家出尽百宝, 前面的菜都从色香味 开始掠夺了评审者的眼鼻口舌。 等小安提着大蒸屉出来的时候。 大家都在可惜, 这个孩子估计要难毕业了。 可是当小安打开蒸屉。 所有人都呆了。 蒸屉里面不多不少只有7个包子(7个评委一人一个)。小安慢慢的把一个包子门安在七个荷叶碟子里面。 不同颜色的包子放在不同人面前。 师傅说,“小安, 你的题目是汤羹啊!” “师傅, 汤就在包子里面,用麦管慢慢吸。”小安俏皮的笑了笑。 当吃的人按照小安的说法, 慢慢吸的时候, 先是荷叶的清香从口腔蔓延开, 把刚刚前面的味道都洗得一干二净, 然后是醇纯的一片片不知什么滑进口中,汤本身除了那一片片的仿佛融进百鲜可又不是海鲜的鲜, 那鲜又有竹笋的清。 小安顺利凭着百鲜汤包毕了业。 也找了东家(评委之一的老相国)。不过倪老爹听到消息,感到杭州, 托了相国的大管家, 替儿子请罪。 之后呢小安就恢复女儿身,在相国内眷府管每天的下午点心和应客糕点。这样混了2年, 相国的幺女安北侯夫人有次回家给爹爹贺寿,吃了小安的糕点, 就求相国把小安借给他带到北方边寨自己府中。相国夫人疼惜女儿, 就答应了。 小安开始了长途的离家。 这一次小安带着的近百个瓷坛子,里面有各种的药材, 食材。这是小安在答应走之前唯一的要求(当然还有一个就是请了一个月的假, 回去拜别了倪老爹还有妈妈和姐姐们)。 之后摇摇晃晃了3个月到了北边边寨。小安也乐陶陶, 因为这边的人比较欣赏自己的点心, 或者说这里的人把点心当正食, 不过前面的战事似乎吃紧, 府内的人有时候也要被调到外边去帮忙, 负责将士的伙食。 小安的包子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还有面饼。不过侯爷夫人似乎越来越发愁, 因为这年的秋天,北方也和江南一样多雨闷热。战士们很多不习惯开始食欲不振,而辽兵却是进攻凶猛。侯爷夫人的眉头锁得深深,小安听奶娘说了之后, 想到在知味楼里做学徒时跟药方老掌柜学的皮毛。试着用山药,山楂,莲心,米粉, 和着几样药材煎得汁上屉蒸了,叫府里管事分给家里有类似病状的人吃了一两天, 果然见好。 于是, 写了方子请侯爷派给营里的伙头做了, 因为怕药味太重, 所以上面洒上从江南带的桂花干。 适月, 军心大振, 退敌。 报上朝廷, 侯爷封为定胜公。 糕被称为定胜糕。 两国暂时修好。定胜公和夫人商量一下, 决定告老。而小安在这之后, 没有随着定胜公和夫人回乡。留在了边塞, 又是男装打扮, 开了间小小茶肆, 专卖糕点, 不过这些糕点有药用。 渐渐名气出来。 一天, 茶肆来了一人, 看了看牌子, 把所有的点心都要了。 伙计见来人奇怪, 进去报给掌柜小安。 第二天, 所有的铺面都收到一张定胜糕的方子。小安从此消失。 其实啦,她没有消失, 只不过被我罩住了,省得被人招到宫里闷得慌。偶尔, 每隔几年,在某地的小店里面, 你会吃到一种新的点心。做点心的人是个18,9岁的少年郎。 哈哈, 那就是我们的倪安安。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