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嘴猫的快乐生活空间

快乐是件很容易的事情, 因为爱满人间。
个人资料
正文

老爸的文章 海宁陈家 2

(2005-01-21 06:35:38) 下一个
帝出陈乎? 海宁(盐官)陈家之二 清朝有一帝出于海宁陈家,这种传说主要流传在十九、二十世纪的江南乃至全国。当然,确切的证据是没有的。传说有许多版本,流传最广的一种版本是乾隆帝是陈元龙的儿子。出生后不久,就“应邀”被雍正(当时还是雍亲王)抱入王府“看看”,然后抱出来的是一个女孩。这个被“看”进了皇族的孩子就是廿五年以后的登基的乾隆皇帝。所以登基后六下江南,四进陈园。最罕见的版本是说乾隆帝是陈世倌的儿子,我也是50岁以后看黎东方老教授的“细说清朝”(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版),才知有这样一说。 正如前文“四朝三宰相”中提及陈元龙之知名度之高,完全是由于乾隆帝与他的关系这个谜团所致。 “清朝”前一百年(1644—1744),满清以少数民族区区数万兵将入关主政。要坐稳天下当然是以铁骑开路,辅以大铁棒与胡罗卜之两手。才能在有数千年文明之广阔土地上坐稳江山并生息繁衍。当时的政策下,哪个百姓敢传这类“谣言”。更何况同邑的查嗣庭用“大学”上的“维命所止”作为他主考江西乡试的命题(雍正四年)被举劾,雍正说自己被砍去了头—“维”“止”,还被分隔了身子—(中间加入“命所”两字),判处了极刑,后死于狱中还被拉出来砍头。终算雍正“慈仁”,免了诛连其父、其子。所以冯柳堂先生说:“少年时在盐官老家(光绪末年)清朝已面临灭亡,问及乡里这类传说,陈氏老人还多“咸不置答”。皇家威严可见一斑。 但是这种传说还是在民间流传。我家的湖州保姆们大多目不识丁,但都能讲出海宁有个陈阁老,乾隆皇帝是他的儿子,湖州也有温阁老,吴阁老,但都没有做皇帝儿子。那么这样的传说如何能久传而不被皇家查处呢,从今日的我们来看,不外乎一、老百姓以皇帝已是汉人后代来宽慰被“犬羊”统治下的被“殖民”心理。二,没有文字的实据地方官吏也犯不着多事——更何况有引火烧身的危险,三,即使有类似“克格勃”的系统上报到中央,到了道光之后清政权内外交困,不如意事常有,依赖汉人之处,数不枚胜,只是还不好意思说出满汉一家之类的口号。到了孙文提出要驱除挞虏,建立民国时,满人、蒙人纷纷改用汉姓,如金、傅、卜等以图躲避祸事。既然你们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也乐得装聋作哑。但陈家的人仍是有高度警惕性,外人也不敢在清政权维系时有文字的表达。 我在未识字之前也就听过父辈祖辈谈论乾隆去海宁的种种情况。后来,有了点“文化”,看到家里有一本冯柳堂先生的“乾隆与海宁陈阁老”。那版本的封面是黄与湖蓝色为主调的团龙(中间一个大团龙)图案上面自右至左是行书体的“乾隆与海宁陈阁老”。当时翻阅时能看懂的只有两幅画,一是陈园图, 二是四个皇帝:康、雍、乾、嘉的“标准像”。随着识字数日的增多,到小学未毕业大概已能初通中间的意思。对书里列举的“事实”也基本能囫囵吞枣了。但是总觉得不如乾隆“回”海宁用“黄布围住向陈氏祖坟叩头”等传说好玩。后来大了知道就是皇帝在野外“出恭”,也用黄布围出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这个实用的办法现在已广泛的被用到了野外摄影或海边、江边游泳时的换装,乃至路边或广场销售衣裤时的供人试衣中。当然用的不一定是黄布。这本书在大革文化命时失落了! 再见到这本书的时候是89年在上海仁济医院观摩手术,仁济医院邻近上海(旧)书店,在那里逗留时看到了1988年的再版影印本。但封面与我印象中的不同。 在文革结束后又先后见到了重新排印的孟心史著“海宁陈家”(中华文史论丛,1979年第二辑)。细说清朝(黎东方编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等有关这方面的叙述及分析文章。平心而论以冯文最为客观也最详情。行文态度也平和。孟教授虽为清史大家,但对此等乡愚口传之史可能不屑一顾,所以行文有咄咄逼人之气势,使人看时略觉浮躁。好在当时抗日战争已临爆发,国难当头,这类笔墨官司也自然中止。还是金大侠说得好,老百姓是比较喜欢传说,而不大喜欢历史学家的。否则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中流传最广的怎么会是一个“梁祝”故事呢?更何况历史学家也会出错,因为他们所研究的多是记载,而有些记载是本身有错,而有一些记载则是故意记错。因为是“大家”出的也就是大错,孟森是清史大家而对香妃的考证,据他的学生辈的学者说就是一个大错。 诚如前述“帝出之陈”,客观证据是没有的,因为即使现在科学昌明,能做亲子鉴定。其正确率也只能近于百分之百。而不能保证百分之百。更何况乾隆帝陵已在民国早年,被军阀所盗而毁。而陈元龙的坟也早已经沦海桑田之变。无法得到真正的生物学标本。即便能有标本,殊不知这海宁陈氏早已声明,勃海陈氏源于高氏。而渤海古国兴在唐朝(公元698年—926年,有勃海国)即现在东北辽宁境内。926年被契丹所灭。渤海国人主要为mò hé★族。其后为女真族再后为满族,说不定还真有点血源上的关系。唐诗人温庭筠有诗“送渤海王子返国”曰:“疆里虽重海,车书本一家,盛勋归故国,佳句在中华。”如以此心态看待帝出陈乎?陈有帝乎?都很平常了!自秦一统中华后虽有分合必竟总是以大同为主。 真是:传说虽存疑,后人共猜详。 ★mò hé: 古北方少数民族,汉体字“革”字旁加末(MU) 喝字减去口旁,加上革旁(he) 2004-4-12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