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和博

改革宗神学博客。分享神学研究心得,结交志同道合朋友。座右铭:仁教,心学,法治,德政。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浅析亚里士多德十大范畴

(2007-09-01 04:58:02) 下一个



浅析亚里士多德十大范畴

王志勇


中国人的思维注重主观性的感受和神秘性的直觉,但在思维的形式和标准上一直缺乏希腊哲学所具有慎密性和基督教神学所强调的权威性。希腊哲学的慎密性首先落实在范畴论上,二基督教神学的权威性则是基于上帝的绝对启示。


任何思维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推衍形式,二是范畴基础。推衍是由判断、命题构成的,命题又是由概念、范畴构成的。由范畴组成概念,由概念组成命题,然后根据推衍形式对命题的真假做出判断,这就是思维的过程。逻辑学为人提供了思维推衍的规则,范畴表为人规定了思维的范畴基础。思维形式的基础是范畴表。西方思维本身由来已久,其自觉的逻辑形式,由轴心期的雅典哲学、尤其是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率先确立起来的。如果说西方思维形式在于亚氏的《工具论》,那么更根本的范畴基础就在于《工具论》的《范畴篇》。虽然《工具论》、尤其是《分析篇》提供了数千年来西方思维的基本形式,但是《范畴篇》进一步提供了整个《工具论》的范畴基础。在很大程度上,此篇就是整个西方思想的一个秘密所在:西方人眼中的客观世界,归根到底也就是《范畴篇》所建构的世界。


亚氏《范畴篇》给出了西方第一个范畴表,它列举了十大范畴:(1)实体(Substance——个人;(2)性质(Quality——红色;(3)数量(Quantity——六尺长;(4)关系(Relation——双倍;(5)时间(Time——今朝;(6)地点(Place——室内;(7)主动(Active——打击;(8)被动(Passive——被打;(9)状态(State——健康;(10)姿势(Position——坐着。亚氏重点讨论了前面四个范畴。这些范畴实际上就是在西方心灵结构中的世界构成。这十大范畴使得我们能够对实体进行一定程度的客观描述,同时也能够把我们对实体的认知准确地传递给别人。   
 

亚氏的实体论具有合乎圣经的看见,同时也有人本主义思辨哲学不可避免的痼疾。在亚氏十大范畴中,最要紧的是第一范畴实体范畴。他把实体分为两类:“第一实体primary substance)指个体,而第二实体secondary substance)指种、类、属这样的实体。实际上,他认为,只有作为第一实体的个体才是真正的实体,如他经常所举的苏格拉底,因为实体,从这个词的最真实、原始而又最明确的意义说,是指既不能被断言于主体、又不依存于主体的事物;由于除第一实体外,一切事物都或者能被断言于第一实体,或者依存于第一实体;如果第一实体不存在,其他任何事物也都不可能存在;因此第一实体之所以更恰当地被称为实体,是因为它们是其他一切事物的基础,而一切其他事物或者被断言于它们,或者依存于它们。这样的实体只能是“上帝”。


但是,亚里士多德所说的上帝绝不是圣经中所启示的位格性的上帝,而是亚氏天才的逻辑推理最终所依据的落脚点。根据亚氏的论述,第一实体具有这样的特征:从存在论角度看,它是“绝对实体”(substantive);从逻辑学角度看,它是“绝对主词”(subject);从语言学角度看,它是“个体名词”(individual noun)。这三层意思在亚里士多德那里是未作区分,实质上是不可分割的,以至后人误以为这是他的一个疏忽,殊不知这正是西方思维的一个根本特征,亦即存在、思维、语言的直接同一,也就是巴门尼德所说的能被思维者与能存在者是同一的;或者如黑格尔所说任何对象,外在的自然和内心的本性,举凡一切事物,其自身真相,必然是思维所思的那样思想不仅是我们的思想,同时又是事物的自身,或对象性的东西的本质;或海德格尔的名言语言是存在之家

总之,第一实体乃是绝对自足、不可分割的基础
:“一切实体的共同特点是它们决不依存于某一主体[1]从基督教神学的角度来看,只有上帝是绝对自足,不可分割的实体,其他实体都是依存性的实体,甚至包括人,正如使徒保罗所见证的那样:“我们生活、动作、存留都在乎他”(徒17:28)。


[1]此处关于亚氏哲学的分析主要源自黄玉顺先生的研究成果。请参考黄玉顺先生著:中西思维方式的比较对《尚书·洪范》和《工具论·范畴篇》的分析,《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