饕哥饕嫂

西皮原板:十载奔伐龙虎斗,稻梁谋定始自由。饮游四(呐)海夸缘受,愉乐心神莫要马牛。此一(呀)番怡情来会友,临风近雅意悠悠。
正文

滑雪胜地Whistler及温哥华度假美食拾趣

(2010-01-23 11:57:21) 下一个
by 饕哥

“今年圣诞假期我们去Whistler!”饕嫂在餐桌上宣布道。“太好了!”儿女欢声一 片。“老天,这是今年第N个假期了吧?”饕哥眉毛一耸,但也没多说什么。这么多年来,饕哥嫂严格遵循着“男主外,女主内”的家训,家中大小事唯饕嫂之命是从。虽然饕哥有点儿肉痛,但是“不逾距”的修养还是有的。

也许好事多磨,出门就不顺。晚上九点多的飞机,因为天气的原因迟飞近三个小时。到温哥华机场的时候已经早上三点了。幸好饕嫂订了机场内的酒店,好歹睡了几个小时。

饕嫂在Budget租了车。冰天雪地的,怎么也要四轮驱动的吧?一看账单,五天一千六百刀!还敢叫Budget?饕哥忍不住问租车的小姐:“您没搞错吧?”“没错,供求规律啊,”小姐答道。“得,倒是俺不懂事了。”饕哥向饕嫂眨眨眼睛,无语。

既来之,则安之。

从机场开往Whistler的大路建在山海之间,风景非常壮美,开始有度假的感觉。只见右边逶迤雄奇的山上,俊拔的无际松林,雄姿英发;左边则是浩瀚的大海,淼淼穿梭在巍峨的山峦间,云光涛影,比之挪威的峡湾更显得博大沉雄。饕哥在三亚时到过依山傍水的山海天。看到眼前的美景,觉得”山海天”这个磅礴壮观的美名,用在这里似乎更实至名归。

来,锊宋人一把:

车中云气千峰聚,
坐下松声万壑哀,
欲看银山拍天浪,
摇窗放入大洋来。

Whistler的雪场之好,天下闻名,不需饕哥赘言。更幸运的是,在饕家到来之前, 刚刚下过一场大雪。因此接下来的几天,玩得十分开心。天气也很好,响晴白日,蓝空如洗,一点儿都不觉得冷,这一点是东部雪场不好比的。
 






除了开开心心地滑雪,还有一项活动玩儿的尽兴,这就是坐八只husky拉的雪橇,夜驰在山路上。用“水浒”的白描笔法,或说是“驱驰在崎岖雪径之上,四外松林披锐,鹿鸟失踪,料峭清寒刺骨冷,野崖断流处处横,冷月依稀中。”身临其境,颇有江湖野趣。小时候很喜欢读“林海雪原”,向往在人际罕至的茫茫雪原中尽情弛奔的畅快。现在享受这种半山寨版,依然兴奋陶然。寂寂的林海中只有阿拉斯加犬的奔跑欢叫和把式的不断吆喝,撬速如梭,颠簸如同坐过山车,非常刺激,值得推荐。 当然这也有一点儿风险,尤其是在下山的时候。 同行的有一对澳洲兄弟,他们的雪橇在下山拐急弯儿时看看就要撞在一个突出的木桩上,把式调整不及,只好急急的掀翻了雪橇,虽然是两害相权取了其轻,但从大男人的哎哟声中估计俩哥们摔的还不算太轻。饕哥嫂这撬倒没出过状况,只不过上山途中间或有犬上演”三遗”之雅,气韵逼人,也不能自称有幸。



Whistler的餐饮很好,这也是一般雪场难望项背的。饕友度假,吃喝永远是最重要的项目之一。这里价位同曼哈顿差不多(酒水似乎更贵一点儿)。饕家试过的几家都不错,值得推荐。

头一晚,吃在四季酒店的Fifty Two 80 Bistro。菜做的还好,景致也不错。只是酒店里的餐馆,大人带小孩儿的较多。饕哥嫂都是喜欢孩子的,但听多了小小孩儿, 有时也有点儿吃不消。偏偏是一些大人缺乏教养,他们觉得您同他们一样,欣赏他们孩子的一切。您要是讲究情调的,不去也罢。

第二晚,搭Snow Cat到山顶去吃fondue。上山下山各要一小时,颠簸如坦克,有时路径旁便是陡坡,甚至是悬崖,令人心悸。车夫告诉大家不要担心,因为从来没出过严重事故。这样反倒更让饕哥担心了。饕儿女倒是一点儿也不害怕,两人谈笑风生,兴奋异常。呵呵,无知无畏,此其谓也。

Fondue没什么特别好吃的,主要是饕嫂和孩子们喜欢。对饕哥来说,主要是气氛。 六千多尺的雪山之上,漫漫无际的松林之旁,有一木庐,在雪中央。庐内满是朴拙的木饰,烛光昏暗摇曳,倒是硕大壁炉中通红的火焰,映照着每个人红红的脸膛。有一吉他手,在低吟浅唱。旁边一桌客人是一伙年轻人,全副武装自己骑着雪地摩托上来的,想想这队人冒着严寒,上山下山就要两个小时,真是勇气可嘉。这个地方很值得一试。



第三晚是和同学一家在韩国餐馆吃烤肉。同学客气地让饕嫂选地方,最大公约数就是中餐了。奇怪,温哥华这么多中国人,怎么没人来这儿开家像样的中餐馆儿?退而求其次,来到了这家。虽然做的不如曼哈顿韩国城的江西会馆,但天寒地冻的, 一天滑下来,体能消耗不少,吃顿韩国烤肉也是不错的选择。同学喝冷的烧酒,饕哥喝热的清酒,尽兴而归。

第四晚去HY Steakhouse。 这里的Prime Rib是我们吃过的最好的之一。海鲜也很好,饕哥点的Kusshi Oyster,来自距此不远的Sunshine Coast。小而润满,汁带甜丝。食之惊为天物,留影存念。旋即招呼全家分而食之,合家喜爱。这家餐馆相当不错。



最后一晚选在Araxi。这家是Whistler最好的餐馆,也是在整个加拿大排前几名的餐馆。食后感觉是实至名归。著名大厨James Walt注重于就地取材,尤其是附近的Pemberton地区。侍者对餐点酒水都比较熟悉,服务也很好,与之对话,感到舒服得当有水准。饕嫂觉得,除了Per Se 以外,Araxi不会逊于纽约任何一家餐馆,饕哥亦以为然,值得推荐。另外Hell's Kitchen的获奖者Dave Levey近期加盟Araxi,相信会使Araxi的品质更加可观。

Two Tier Seafood Tower
包括:oysters, spot prawns,seared albacore tuna,Dungeness crab and avocado roll,hamachi sashimi。
其中hamachi sashimi加了少许yuzu酱油,冻苹果酱,另配爽脆的pickled salsify(婆罗门参,这个名字听起来就稀奇),堪称一绝,其鲜美的程度甚至超出了Masa的sashimi,是整个晚餐的highlight。



那白的长条就是salsify。



这里的薯条也不同凡响,是沾了奶酪再炸的。



Foie Gras Parfait and Duck Terrine



Octopus



饕哥的Arctic Char里竟然出现了crosnes,口感很好,与我们中国酱菜中的比,别是另番滋味。黑色的意面是用乌贼汁做成的。



鲜贝加西班牙香肠。



据饕嫂说,那酸奶油冰激凌很诱人。



这次旅行,最让饕家印象深刻的,是在Whistler度假的国人之多。以往饕家度假的地方,华人甚少。过去几十次度假加起来也没见到过这次这么多的华人,令人耳目一新!

再过几个星期就是冬奥会了。要去Whistler的朋友记得要早点儿订位,以免向隅。

最后顺路在温哥华逗留了两日,目的是品尝中餐。这是饕家第一次到温哥华,印象不错,城市水光山色,整洁安详,尤其华人众多,令人颇有亲切感。这里的餐馆水准不俗。中餐馆中,我们很喜欢新瑞华(Sun Sui Wah),分别去吃了一次晚饭和午饭,相当好,比纽约中餐好多了。
 







新瑞华的招牌乳鸽,旁边的蛇羹非常好吃。



活的King Crab,其实纽约的唐人街也有,好像不如这个鲜活。



我们也去了麒麟(Kirin,在City Center),装璜比新瑞华要好一点儿,但环境一样噪杂。菜式水准似不如新瑞华。某盘菜还出现了头发,令人失望。两家餐馆的共同特点就是服务一般,一如纽约华埠中餐馆。带位的小姐呼唤等位的客人均为:“姓 X的”,粗鄙的可爱,也是一特色。

C Restaurant的菜式是Northwest Pacific,做海鲜菜尤为擅长,这道培根裹沙丁鱼,很令人印象深刻。



这里的装璜简洁现代,饕嫂尤其喜欢它家与众不同的椅子靠背。窗外就是港湾,看看夜景颇有情调。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