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中国文学的没落

(2007-09-28 21:28:55) 下一个
中国文学从二十世纪初开始,向着政治宣传工具,追求商业价值的胡编乱造转化。至二十一世纪初期,已经完全脱离了对人性的思考,对民族苦难的关注,对时代风云变幻的记载, 堕落成权势和钱财的二奶。

上世纪初,五四时代,文学从旧文化向新文化转胎,胡适,鲁迅,刘半农,陈独秀,粱启超,王维国等等具有深厚文字功底和思想深度的思想家的诞生,使中国新文学在一个极有希望的序幕下开始了。

国民党和共产党各领风骚的三十年代至解放初,沈从文,冰心,茅盾,曹禺,老舍等等也是后几代中国作家不能望背的。就连共产党文人,赵树理,周立波,丁玲,孙犁等等也是非常优秀的作家,但是他们不得不在毛泽东的文艺座谈会上讲话的约束下挣扎,将他们刻划的活生生的人物归纳到一个共产党要求的政治结果中去,所以他们的作品也成了应时的牺牲品。解放后我们再也听不到像艾青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那样气势和悲恸的诗了。总体上说这一代人在思想深度上已经比胡适,鲁迅那一代人大为逊色了。

到了共产党如日中天时,文学已经变成共产党笼中的鸟,青春之歌,红日,林海雪原,金光大道,欧阳海之歌等等都是根据共产党一时的政策臆想出来,完全脱离现实的作品。这些作家写作已经完全不顾忌现实的限制,而只考虑党的需要了。这些作品的生命甚至都不能延续到共产党的整个历史时期,因为共产党的政策不断在变化。

随著四人帮倒台应起的伤痕文学,使文学从唱诗班式的歌颂有限度地回到了现实主义基础上,像张贤亮那样的作家都有着丰富的生活基础,可惜由于短视的功利主义和思想人文基础的浅薄,使他们没有到达更高的高峰,中国在经过了令人颤栗的四分之一世纪的苦难之后,失去了产生“静静的顿河” , “ 暴风雨”, “ 飘” 那样时代巨作的机会。

介于伤痕文学与商业文学之中的高行健先生是一个异数,他的“灵山” 和“ 一个人的圣经” 完全不理睬中国这几十年心照不宣的文学规则,走上了孤独的心灵摸索之路,由于走得太远而不能为同时代的文人理解和接受。他的“ 一个人的圣经” 是我读到的最真实的关于文化革命的作品,感到可惜的是涉及到的场景只是文化革命的一个极小部分。

此后的商业文学已经非文学可言。文学已变为共产党宣传队,香港式的武打胡闹,少女的思春幻想,以历史为名义的现代历史故事胡编,一鸣惊人式的性语言,和各种反常规语言堆积起来的污秽组合等等, 混合起来的讨好观众口味的大杂烩了。

中国文学正应验着鲁迅作品中九斤老太太说的 “一代不如一代”,从没落走向名存实亡。

现代网络的兴起可能使很多真正有才能的中国作家浮上水面,改变这个被权势和钱财控制的文坛。但是数量如海洋的网络,如果得不到卓有见识的提炼,也同样可以淹死这些脆弱的崭露头角的作品。所以断言网络文学对中国文坛的影响尚为时太早。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巴黎细雨 回复 悄悄话 格丘山先生,一连看了您许多文章,您一定跟文学有点关系,要不怎么分析的那么透彻,那我很想问问您,怎么看余秋雨,余杰和于丹呢?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