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白云

洁白,自由,居高临下
正文

“奥运风”掀起的“英语热”

(2007-01-16 02:35:29) 下一个
  当西方人看好中国经济市场,在大中小学屡见不鲜地开设中文课程和聘请中文教师,因而兴起了“中文热”的同时;也许主要是因为奥运会的原因,英语成了全国的时尚。据说,上海、北京上档次的宾馆和餐馆很少听到对顾客说国语的。当顾客问:“Do you speak Mandarin?” 回答是: “Who?” 因为他们以为问某个人,并不知“Mandarin”是 “普通话 ”或“ 国语”的意思。还有,饭店的菜单也很让人费解,比如"tiger dish"的配料与“老虎”一点关系都没有,只是一些花样蔬菜组合,给一个“veggie delight”的菜名就比较符合西方的国情。另外,公共标牌的译文也与实用英语偏离太远,例如“紧急出口 ”译成“no peace entrance”,其实规范英语应是“emergency exit only”。要说西方比较习惯于侧重名副其实,而不是内表不一;注重措辞严谨和遵守规则,而不是似像非像,随意编造,七拚八凑。于是,西方人像前几年关注洗手间的卫生状况一样,开始关注中国的英语交流窗口了。   

奥运的举办是中国的骄傲,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是国强的结果,举世瞩目以待。虽然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的英语教育的确有了很大的增强和普及, 但是与国际水准和世界一流水平还有相当的距离。在日愈趋向经济市场竞争世界化的今天,英语强,确实有它得天独厚的优势。众所周知,中国的英语普及没有像有着英语历史的邻国印度那麽强,因此,美国的各行业几乎把只要与计算机有关的技术咨询业务全都搬到了印度。因为印度人不光精通计算机技术,而且英语表达的强。西方有个调查表明,有技能并且语言交流好的,更容易得到较好的职位和较高的薪水。可想而知,在中国也同样。

面对世界交流和经济竞争的需求,改进英语交流和进一步提高英语教育普及的水平是大势所趋。中国有很强的政府管理机构,有必要建立一个“奥运规范英语 ”的临时机构,利用税收和赞助资金,委托一些有信誉的英语机构,召集一些英语专家和内行,群英聚会,根据具体需求而划分种类,撰写一些“奥运规范英语 手册”,发放给与奥运有关的行业部门,同时也要求他们对职员进行必要的培训。最后,奥运规范英语机构,对有关的宾馆、餐馆和公共标牌进行检查验收。对那些既不符合英语习俗标准,又不美观的公共标牌,应以撤换。

奥运给了中国一个面向世界各国开放的机会,政府介入和系统管理,有利于促进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地位的进一步树立,达到强国的效果。总之,建立标准,规范表达,畅通交流,赢得信誉,利于强国。

其实由于语言闹出的笑话是欲所难免的。就是“托福”英文考高分,初来乍到的,也会莫名其妙,不知对方讲些什麽;即便多年生活国外,也会在某个场合,有用词欠妥和不服习俗的。同样,西方人在中国就餐,也会把“水饺 ”发音成“睡觉 ”;有个西方朋友把“皮肤”说成了“屁股”,当指出两者的中文之义后,连她自己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问题的关键是,认识到由不足而闹出得笑话之后,改进和完善是自强之路。

这些年,中国体育全面出击,达标跃居国际先列,竞争实力,与西方强国不差上下。“体育强国 ”的成功先例,值得“英语强国 ”之借鉴,与此同时,也给“英语强国 ”带来了希望所在。
[ 打印 ]
阅读 ()评论 (7)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