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战地日记

一个华裔美国空军医生在伊拉克的战地日记
正文

一个华裔美国空军医生在伊拉克的战地日记 (连载之十二)

(2007-01-15 09:20:44) 下一个

一个华裔美国空军医生在伊拉克的战地日记 (连载之十二)

 美籍华裔Y君在中国大陆出生长大, 医学院毕业之后移民美国, 后继续行医, 并加入美国空军, 现任美国空军少校军医. 2006年一月十四日至五月十六日他被派往伊拉克巴拉德空军基地驻防, 作航空医生. 在这四个月中, 他把每天的见闻和感受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通过电子邮件送给在美,中两国的家人及好友. 以下的章节是根据他的日记整理摘译出来的.

 如需转载, 请与译者联系. 作者保留版权.   ---译者注

 一个土耳其来的小伙子

 2006年四月十四日

 今天我与分管公共卫生的Airman (空军军官) D. 以及两位专责公共卫生的陆军士兵一起视察了另外一个供第三国工作人员居住的营地, 这个营地住的主要是土耳其人. 检查的过程象往常一样, 先是厨房, 饭厅, 食品储藏间, 接着检查宿舍等. 我们还检查了他们的诊所, 这个诊所是由一位土耳其来的医务人员开的. 营地经理能说英语, 刚够与我们交流. 通过营地经理我们想让这位土耳其医务人员懂得一旦有他治不了的病人, 必须尽快送往陆军医院(TMC, 由陆军开的)或空军战地医院. 最起码的底线是万一有人生病, 不能隐瞒, 更不能将病人隐藏起来. 在基地的任何病人都有可能威胁到美军将士的健康, 最终一切费用都得由山姆大叔掏腰包. 怪不得这场战争花钱如流水, 不计其数.

 在检查过程中, 有一个土耳其小伙子对我们表现出非同寻常的热情与友好. 他自告奋勇愿全程陪同我们一起. 我不知道他尊姓大名, 他也许给我自我介绍过, 但我很难记得住难以上口的外国人姓氏. 他讲一口很滥的英语,  但他还是说个不停, 我们几乎听不懂他说什么. 他时不时加上肢体语言以加强表达.

 他三十多岁, 在土耳其的Incirlik空军基地附近的一个镇上长大. 八年级时他辍学了, 因为他觉得上学让他头痛. 他有点小聪明, 人很精明. 尽管他从未在学校里学过英语, 但从小在美军基地与美国大兵交往时他学到了一点英语口语, 如何读和写他就不知道了. 他指着土耳其人居住区的营地经理对我们说, "他在土耳其大学毕业, 能读,写英语," 他的神情既羡慕, 又骄傲.

 过去他曾在俄国人的公司打过工, 但他更愿意为美国人干活.  他觉得俄国佬很霸道, 象个催命鬼似的. 俄国人才不管土耳其人的具体需要, 例如, 他想给他的电视屏道上加一个土耳其电视节目屏道, 但俄国佬对他的请求置之不理. 到头来他只好天天看他一点都听不懂的俄语节目, 听那些对他来说无味的俄国音乐, 这好象是一种磨难. 吃住条件也远不如给美国人干活时. 在转到巴拉德空军基地之前, 他在摩苏尔(Mosul)的基地食堂里当服务员. 他觉得美国人很有趣, 平易近人, 为他们干活让人觉得很轻松. 很显然他与那些美国大兵相处得很好. 他给我们看了一下他头上戴的棒球帽, 那是两年前圣诞节时摩苏尔基地食堂主管送给他的礼物. 他又指着他身上穿的裤子, 说这是他离开摩苏尔基地前美国大兵同事表示感谢和好意送给他的礼物. 在巴拉德基地他还当了个小工头, 负责督促其他土耳其人干活.

 在土耳其时他是打零工干粗活的. 他说他在那里很难找到工作. 即使找到一份工作, 每个月的报酬也只有250 美元. 在基地里干活, 他每月的工资是750美元, 加上食宿免费, 水电费一分钱也不用花. 他对工资很满意. 他与另外6个人一起住在一间移动房里, 有空调, 冰箱, 卫星电视播放的是土耳其电视节目, 他都非常满意. 他称这为"五星级宾馆". 但我们检查他们住的房间时, 按规定, 这么大的房间最多只能供五个人居住 (基地的规则是每人居住的面积不得少于50平方英尺, 5平米). 他也明白住的太拥挤疾病就更容易传播. 说这话时他还做了一个打喷嚏的动作来强调一下.

 我想事情都是相对的. 他在伊拉克为美国人工作了多年, 感到很高兴, 很满足. 他从一个基地移到另一个基地, 仍然乐此不疲, 不愿放弃.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