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慧明: 围着汽车转

(2004-08-31 11:19:32) 下一个
围着汽车转 慧明 说美国这个社会是围着汽车转的,再怎么表述也不会过分的。且不说满大街修车行、加油站比人多,就看人世间的东西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和装饰到汽车上,比如电脑、电视、后视摄象机以及飞机上用来测距离的雷达,你就可以完全了解用车人的百般需求和造车人的煞费苦心了,理解“围着汽车转”的概念了。 生活在美国的我们也和美国人一样,几乎离不开汽车了。原先很潇洒地认为,买辆车是买个为我服务的工具,像国内的自行车一样,犯得着对它细心呵护么。可一旦车到手,就实在搞不清谁在为谁服务,哪个是主人了。 其实,即便车没有到手,你已经开始围着汽车转了。一位朋友刚来美国便感到了无车的烦恼:大城市地铁、出租车很方便,而中小城市虽然也有公交车,但语言生地名不熟,而且等的时间又久,所以咬咬牙,开始了买车的历程。于是一头钻入铺天盖地的汽车广告,上网搜索所知道的汽车信息,朋友同学又给了他无数的建议等等。可是一切都敌不过幼年的记忆。或许在刚喜欢看浪漫小说的时候,美丽的女主人驾着“蓝鸟”绝尘而去的一刹那永远定格他心里的缘故,从此尼桑“蓝鸟”便成了他永远的梦中情人,无论广告和朋友的劝告如何,他都毫不动心,情由独钟尼桑,围着尼桑车主一个个地转。即便有的99年尼桑车在他面前不能重新启动的事实,也不能改他心中的追求。他最终和一辆91年的尼桑缔结了良缘。 可是他并不知在世界汽车发展中,尼桑蓝鸟已经落伍。简单地说,尼桑二手车毛病不断已经是车行和用户公认的事实。他也许还没有意识到他已经进入围着车转悠的第二阶段了。这不,他已经来电求救了,车灯不亮了------ 有了车才真正进入了旋转的轨道,想脱身而去都难。比如出行用车,你必须早早地甚至早几天就要为车进行全身检查:胎压如何,机油是否充足,电瓶怎样,备用工具准备了没有等等。你在里里外外,为你心仪的坐骑忙上忙下。它倒好,只管稳稳地端坐在车库中间,自上而下地看着你,像皇上俯瞰芸芸众生那样。你还不敢不努力-----只要你敢怠慢了我,呆会路上有您好看着呢! 这还得说是好车-----状况稳定一点的车,如果是年代久一点的车,您再怎样努力也难保路上不闹点事情出来。可是初来乍到美国的人,特别是学生总是先买价钱适合自己的车。但是所谓一份价钱一份货,你如果买车首先注意的是价格,难免以后会有上当的感觉。首先你根本不了解各种类型的车------各种型号的车又有各种年代的款式和内涵;其次,你没有有关汽车的各种基本知识,比如关于发动机、空调、电器的基本知识;再则,你又缺乏驾驶汽车和判断事故的经验,所以,沮丧地围着自己心爱和便宜的车团团转的情况是很常见的。强打着笑脸与修理人员套近乎,或者满脸满身油污在车下钻出钻进的经历相信每个有车族都有过。 这时,最初那种有车的潇洒感觉早就云消雾散了。一个朋友初来美国,不知深浅花1000美元买了辆马自达的二手车。听听这中文的译名有多吉利----马自己会到达,可没开了多久,这“马”就停在路上不动弹了。结果,这马没自达,原来的卖主倒不请自达了,说是再花400我给你将那传动齿轮箱修好。你说,这车才1000,再花400修理还值不值,万一又有其他的陷阱如何呢?但不修呢,又动弹不得。这真真叫做是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呢! 开新车就没有这样的事了?不,同样有,只是不同层次而已。新车至少是2到3万美元,你总不会再去买那种单保(只包赔别人,不包赔自己的车)的保险了吧,可买了双保,一年就要凭增1、2000美元。新车前期的常规保养又十分必要,如果一年中再换个轮胎什么的,大概费用又是1000多。新车一年的折旧费也大约是1000左右。所以,开新车尽管潇洒,没有半路抛锚之类的事,但那是让钱堆出来的,其个中滋味只有自己能消化。 即便是日常保养,也够你操心的。来美前总是听人说,美国空气干净,衬衣穿几天领子还雪白云云。可我们的车却没有福气,享受这等清洁和安逸,两天不去抹一下,便灰头土脸的,没有半点精神。天一下雨就更糟糕(这儿属沙漠戈壁地区,虽然植被尚可,但空气中的泥沙含量却不少),车立马现出美国的地方特色-----雀斑娃娃脸,够你折腾一阵的了。 当然,也有不被车折腾的,不过那一般是那些美国老太太们或者那些干脆一点不懂车的朋友,一有事便往车行里一丢,待会来取就是了。但一般的美国人特别是男性,从小就对汽车耳濡目染,都喜欢自己动动手,所以一到节假日,老美除了游玩和整理院子外,都在围着自己的坐骑转悠,心甘情愿地被折腾。 这就不得不说到修车了。你如果什么都不会,也不愿意去学一下,那倒省心了,按照三月或半年一保养的规矩往修理行一丢或者干脆等它有麻烦了,再找人修理也不迟。但如果你是个什么都愿意摸一下的三脚猫之类的车主,而你太太又是个汽车唯美主义者的话,那,您烦心的事可就多去了。 在美国开车再有水准,来点小摩擦总是难免的,特别对泊车水平又不怎么样的人们来说。所以,即使你不愿意和别人亲热,别人也会乘你不备,蹭你一下。我们的车是黑色的,那种泛金属闪光的黑色,开起来是有点“酷”的味道。可是被别人蹭一下,便立现底色,怎么看怎么不舒服。好在我们经常备着汽车“口红”-----那种在任何汽车零件店里都可以买到的,各种颜色的牙膏状油漆,哪儿蹭咱就在哪儿补妆。虽然补的水平不怎样,可粗一看还有点以假乱真的感觉。 但真正让人烦得是,你越补得勤,她还越蹭得欢。一到休息天,只要亲爱的太太又柔柔地发出“再去看看嘛”的指令,我就知道咱那黑马哪儿又挂彩了。好在我也美国化了,以为男人开的车必须有点擦痕和伤疤什么的,才显得酷,所以也乐意屁颠屁颠地随着指令去涂口红。否则,整天想着黑马变成花马了,心情岂不糟透! 如果遇上点车祸,那就无论旧车新车都要烦您一阵呢。我们曾经在路上正常行驶,遭遇一酒鬼闯灯。结果我们车损得赔偿(由对方保险公司承担所有的费用)。保险公司立马租给你一辆相同型号的车,让你能出行,说是费用先由我们承担,待我们的车修好和保险公司调查完毕再结帐。那效率和态度可真叫感人。 我们的车倒是马上修好了,租车也还给保险公司了,可是,租车和修车的费用想要回来却变成“马拉松”战役了。照理说,有警察出具的证明和证人以及保险公司当场的勘察,结案付款并不难,可当你去联系时,不是商量一下,就是明天继续讨论,到后来据说经办人度假去了。还一拖几个月,弄得我们自己都没了心情去讨债。最后实在无奈,拨通了该保险公司总裁的电话,态度自然也不nice了。好在你不nice,他就nice了,一个星期后,赔款就到位了。 结局虽然圆满,但你得花多少时间围着这车转呀。 一个朋友的车故事可没有这么圆满。他开着刚买了4个月的新车,在准备转弯减速的时候,让后面一辆小破车被撞了。警察一查那位老墨肇事者:驾照过期,没买保险,又超速驾驶,便给了罚单(按我们的经验,这类情况简直可以送监狱了)。然后也给了那位朋友罚单,说他没看清不能转弯的标志就减速了。最后由朋友的保险公司出面,修好了朋友的车,给了肇事者2000元(那小破车完全不能开了),算了结了此事。 正当朋友庆幸还是买车双保险好,能省却很多麻烦的时候,麻烦却来了。三个月后,朋友竟然收到法院的传票,说是肇事者感到腰疼,脑袋痛,终生失去了工作能力,而这一切是由于朋友的减速引起的!朋友是典型的读书人,何曾经历过这等无赖之事,一时竟气得没了话说。 好在保险公司此时为自己的客户挺身而出,它的律师又是应付这类案子的里手,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发觉这位老墨原告(怎么让他作了原告!)原来是个诈骗惯犯,他已经用这样的手法得手数回了。这次不过又是故伎重演而已。律师又了解到原告所谓的头痛腰疼的证据原来是数年前诈别人时留下的,不足为证,于是约了对方律师进行庭外协商。最后对方律师自知理亏,同意以6000元一次赔偿了结此事。 保险公司也同意支付,因为他们比任何人都清楚,在美国永远是穷人有利(不是有理),如果不这样了断,对方反正是死猪不怕开水烫,可以耗你几年,费用和所占的时间反而会更多。其实那位原告也没有拿到6000元,因为除去出庭和律师费用外,他只得了1000来元。 虽然我的朋友没有直接参与此事,但精神成天被这样一件事吊着是什么滋味!我想,这时已不是围着汽车转了,而是围着汽车烦了。 好在美国是个围着汽车转的国家,无论你的车转到哪一步,都会有相应的机构陪你转。新车自不待说,从加润滑油到打蜡一切都由卖车商店给你包了。旧车也不用急,无论你是哪年的车,什么型号,你需要什么就可以在零件店买到什么。美国城市的超市中一般都备有汽车零件和各种机油等,只要是市场上流行的车辆,超市中都有相应的配件。城市里一般都有几个大型的汽车超市,里面拥有从汽车上的小装饰到发动机的所有东西。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只要你精通汽车装配,你简直可以从超市中可以开回一辆车子去。即使你的车破得只会哼哼不能动弹,或者连哼得气力也没有,那也不碍事,打个电话给旧车公司,照样一、二百收了你。真是,在美国想不围着车转也难。 美国商人为销售汽车所做的宣传也是多角度的。你可以天天在电视里看到充满现代理念创意的汽车风驰电掣朝你驶来,在自己的信箱里每天发现五花八门的各类汽车广告。甚至在公园里你也会见到有关汽车的宣传。有次到公园去玩,远远看见绿荫深处“美女”亭亭玉立,或依椅而坐,掩脸藏脚,娇羞作态;或挺胸含腹,翘首远眺,故作深沉,与绿树草地浑然一处,不胜美哉。然而走近一看,原来是汽车商把套在汽车座位上的丝绒汽车坐垫做成了美女!自然,美女形坐垫要比堆在货柜上抢眼得多。 因为是围着汽车转,所以说美国街上的汽车修理店和中国的小吃店一样多绝非夸张。但靠修理汽车赚大钱的,敢揽这瓷器活的一般都是手中有金钢钻的主。美国人普遍驾驶技术都很高,也会自己修点车,汽车的小毛小病一般是不求人的。所以一旦要修理的车都是出大车祸的,面目全非的。由于心理因素作用,总认为修得再好也是旧车,加上美国的车都是买了保险的,所以常常是坏车拖到修理铺,车主决定不要修了,以200、300美元卖给修理师算了。而这些车中往往有很多是刚买来不久的新车。 这下论到修理师傅大展身手了。常常是花上两三千美元买点零件,陪上十天半月的时间,一辆以假乱真的宝马、福特或者丰田车便又重新出现了。然而,此时的售价已达到6000~8000美元了。据说,一月修两三辆也是常有的事。 不过,像这种围着车转出点名堂和利益来的,毕竟属于少数,大多数都是被车转烦了,整天看着鸡肋生闷气,长吁短叹“又亏了”的人们。当然,当然,你可能不属此类------暂时不属。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