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反者道之动”---看圣贤们抬杠(四)

(2008-04-05 18:37:45) 下一个
在此前的讨论中我们可见,圣贤们立学的模式,往往是有一个“子”提出一论,试图把人的思想往一个方向上引领,这样的力量一形成,就会有另一个“子”冒出来,针对前一个“子”论中最突出的亮点提出一个反论,其影响,又是试图把人的思想拽向相反的方向。这第二个“子”,在反论的同时,又会在反论中加入属于自己的新思想。而这新的思想,又便会成为下一个“子”着力去反的论题。如此往复,我们灿烂的文化,就在这立与反、反后又被反、从抬杠抬到极处、到不抬杠不抬到极处的争鸣中,不偏不倚地走了一个谁也无法预知的进程,走到了今天。

而这,正中了老子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之说。也即,一个反论,一个反杠,就是道的一次涌动;而一个理论、一种力量在世界中发生作用、引起共鸣、将世界往某一极上引领时,新的、相反的力量就会在那个理论、那个力量的影响里呈现弱的、有惰性的地方滋长并强壮起来,而且,这两种理论、两股力量,都能证明其合理性,看哪一端都不是错的。

这时有旁人说了,那我是不是这样就最好:不论见到什么,都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杠上,我这样做了,不就也能在历史上留下一笔,就算是行道了?那我要提醒您了,您这是名家无师自通,不论认与不认,惠施、公孙龙都是您祖师爷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个问题还是很有意义的。“反者道之动”,难道遇论便反,就是道涌了么?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但这就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一个更深问题,那就是:为什么遇论便反,反就不对了呢?

而若要回答这个问题,就一定要讲讲什么是道了。而若不可避免,非要讲讲什么是道,那就不得不从老子讲起了。

讲老子,笔者不打算讲他到底是谁,也不打算讲他生卒年,因谁也不很清楚。笔者就打算讲讲他跟道德经的关系,他在道德经里到底想讲什么、和人们对道德经常有的误解吧。

先讲他跟道德经的关系。有人说了,那还不清楚嘛,就是他写的啊。说得不错。可是,近代的大哲学家冯友兰说了:道德经不是他写的,而且老子与道德经的成书不应该是在一个年代,因为道德经的有些章节,如对“名”的讨论是老子时代所不可能涉及的,那是后学惠施跟公孙龙的专利。我听您的,还是听冯友兰的?

我啊,谁的也不能轻易听,我还是自己在这掰掰这瓣蒜吧。

冯友兰的根据,主要是道德经里关于“名”的论述,他认为“名”是名家的招牌,应是由名家把“名”的问题提出来,然后道德经才能对“名”进行论述,因此《道德经》应当成书在名家之后。

冯是大家,笔者不能说他不对,只能谦虚地提出几点己见。

一,这样一种史学观点,不管是多大的大家,如果不能有权威性超过、或者近似于《史记》的资料作佐证,都只能视其为一种观点、一种可能来参考,而不能(轻易)就划为史实一列。二,冯友兰提出,道德经如其他诸子的经典一样,是由后世道学弟子们以老子之名共做的经典。这一点尤难立住脚。道德经与其他经典不同,它不是记载圣贤言行的文章,也不是一些不同主题的论文凑起来的合集,它是有专门单一的论题的,是直接论道、因此是思想的直接表达的。而思想这东西,就像一个人的签名,是无法与人共享的,就算有人想学、想模仿,也难。反观道德经各章之间,从口吻,格式,到思想深度、高度,都具有高度的一致性,难分彼此。这样的一部书,只能由一个人写,如果这个人不是老子,那一定也是一个有老子同样智慧的人独自完成。而这个人若不是老子,还能是谁呢?

最后补一点小嘀咕,名家研究了名实问题不假,但没有必要非说他们研究“名”了,前人在同样概念上,就不能有别样的文章可做了吧。要知道《道德经》中对“名”的阐述,还是与名家的侧重点有很大不同的喔,老子可没那么抬杠。

所以笔者仍愿以《史记》为据,相信老子为《道德经》唯一作者更加可信。明确这一点,也让笔者舒服些,因诸子百家走了一遍,竟惊诧于各家的祖师爷留下的经典,都或是完全由后世子弟冒名代笔、或是与学生合作的,竟极少是由本人全部亲自操刀的,而孔子就是其中的范例。

所有人都知道,儒学至典《论语》非孔子所著。不少人都认为,孔子修订六经,除了编改一些东西,还是写了《春秋》的。或许是吧,但是,就算《春秋》是他所写,那也是个“私生子”,因他写的名不正,言不顺。作为古今尚礼第一人,因为此书却做了一次大逾常礼的事,何也?因他不是史官。按儒家说法,不是史官却作史书,不在其位便某其政,便名不正。其实不正也就罢了,大圣人什么文职工作不可做。但是他写史书,还大违了作史不能渲染感情色彩的原则,这儿来一个微言大义,那儿来一个春秋笔法,不管出于什么目的,这样一来,这史,怎样讲就都不中正了。难怪孔子有叹:知我者其唯《春秋》乎,罪我者其唯《春秋》乎。不过,后人小辈对这事儿也不能太绝对了,因也许《春秋》跟孔子一点关系也没有呢。冯友兰就对孔子说的很彻底,按他说法,六经之中,没有一卷是由孔子所著、所编、所评、所修改的。

那到底孔子有没有动过笔啊?孔子自己倒曾说过,述而不作。但真正到底怎么回事儿,限于篇幅,这里就不多说了。

有点儿跑题,打住,下回还是接着谈老子吧。

==
待续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