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Is philosophy dead?-《the Grand Design》点评(3)

(2010-09-23 16:55:40) 下一个
下面看看物理学是如何以科学为途径解决千百年前东方哲学早已探讨过的问题,并给出一致的答案的。
按霍金的描述,宇宙的生成只有法则(law)是必须的,宇宙之所以能够从nothing中进行自主创造出something,是取决于万有引力这样的 Law的存在,是它的存在使在能量守恒律不被打破的前提下创造物质成为了可能,进而才有可能以理论的形式解释这一进程。因此,霍金的law具有这样的属性:即它是先天地而有。即便在宇宙万有,甚至是在空间、时间一切种种都不存在、或都无意义之先,脱离任何载体的law却依然是必有,并在物质生成最初一刻同步发生作用,使得物质的生成成为可能。天地之先要有law,这是物理中新鲜的论点。
而这种具有“先天地而有”性质的law,也即“律”,在哲学范畴却一点不新鲜,是东方哲学里早已探讨过时了的东西,那便是宋明的理学。宋明理学中的“理” 便是这样一种东西,凡天下之物,莫不有理,理之有,不赖于实物的存在,实物在,理有,实物不在,理也有,人知其理,理有,人不知其理,其理依然有。你不能问“理”有于什么地方,它的有,不在时间空间范畴之内,是先天地而生,它不具任何实体,却是一切实体的共有属性,并且物质是因理方得以成形。
物理学近年成果之一,便是科学界已经找到一定的根据支持如下的结论:自发创造(spontaneous creation) 是宇宙中“there is something rather than nothing”的原因。也就是说,宇宙中的creation,是自发的、无主宰的。应当说,科学发展到今天才得出这样的结论,比起东方哲学在同一问题上的回答,事实上迟了两千多年。庄子在《齐物论》中早以优美的语言讲述了完全同样的一件事:“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万籁之成并无主宰,乃自取其成。
因此,从科学角度提出的自主创造概念并不新颖,这只是前代哲人留给后世科学家们的另外一只脚印,而科学走到如今,又恰恰踏了进去。而从科学角度提出自主创造,其价值仅在于:在科学的道路上,人们似乎已经找到支持这一概念的根据。
霍金在回答关于现实的问题时提到了模型(model)作为现实(reality)所依赖的context,认为人所认知的任何现实(reality)都依赖于人对外界的模型,这样的模型是通过个体自己的感官接受外界的刺激后形成,当这样的模型在人的意识中建立起来,是由这个模型再建立起属于它自己的现实(reality),因此现实是由模型建立,现实如何取决于模型,独立于模型的现实不可思议。
因此,现实不唯一、也不绝对,并且没有办法判定什么样的reality是独立于观察者的主观意识、并且是忠实反应客观世界的。他以鱼缸为例,意大利人认为不同形状的鱼缸会将外界的形象扭曲,从而使鱼产生错觉,对外界建立扭曲的模型,从而不能见到真实现实的样子。霍金认为,这不是什么问题,因为鱼并不会因此而困扰,它会毫无问题地接受任何一种模型,并生活在它所建立的现实中。进而言之,如果说鱼缸的不规则形状使得鱼对外界的观察发生了扭曲、从而生活在被扭曲的、不正确的现实中,那么在鱼而言,它并不知道什么样的模型及现实是客观的。对于人而言同理,谁也没有办法证明我们人在对外界的观察中建立的模型不是扭曲的。从而我们也不知道,我们对现实的认识是否客观。
霍金认为现实仅建立于这种模型之中。而模型是相对的,不存在“标准”模型以及“标准”现实。那么,霍金先生事实上是承认了,物理学的一切发现及结论,都是基于、并且是为人所共知的reality服务,使得人在认识世界的时候,能够对现实世界中的一切问题(包括宇宙的来源)能够自圆其说,提供一个能够说服人类自身逻辑的“因”。那么,这便意味着另外一个事实,即科学的一切发现及结论都是相对于人所共知并接受的现实模型而言,因此都不是适合万般而皆准的绝对真理;而且,绝对的(也即独立于模型的)真理并不存在,因为人没有办法超越模型去测度一种东西。
霍金先生以科学成果为依据,给予世界以上的宣示,自然具有足够说服力。然而,霍金的思辨没有触及到如下的根本问题,因而显得不够丰满:既然一切都基于一种模型,而模型又是相对的,那么,作为模型的host,一个人应如何理解他在自己模型里的存在,他又是如何将自我注入到模型中的?难道他自己的存在并不独立,也是依赖于自己的模型么?我们可以任意理解一个物体在模型中的存在,但是当一个模型里涉及到其他人,或者是模型的host自我时,我们便无法轻松解释作为现实的一部分,这些人的存在其实也是依赖于自己的模型的。
因此,霍金先生踏进了古代哲人留下的一个脚印,却在论证中没有达到那个脚印的深度。
关于模型,或者境界,庄子早已进行过生动的描述。他讲在梦里发现自己是个蝴蝶,他以蝴蝶的眼睛看梦里的一切、理解梦里的现实,当他是蝴蝶的时候,他以为自己就是蝴蝶,并不知道曾有个庄周,而他在醒来以后,发现自己是庄周。这时庄子提出了问题:他不知道是庄周的梦里产生了蝴蝶,还是那只蝴蝶的梦里产生了庄周。“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到底哪一个是真正的我?是都是我,还是都不是?蝴蝶与庄周,是完全不同的东西嘛?

而庄子对这些问题,也给出了他的答案,即“彼是方生”之学:“物无非彼,物无非是。。。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说也。”。

事实上,霍金的模型说只是揭示了佛家的一个字,即世界的“空”性。不论人以怎样的方式来看待现实,现实本身都依赖于个体先建的对世界的model,不同的 model会有不同的现实,因此,现实具有“空”性。所谓空性,即不能将绝对与永恒同时应用于同一事物上,世上只有“短暂”的绝对与“相对”的永恒(佛家的“测不准”关系?)(参《圆觉经》)。

关于人在自己模型中的存在认定,科学事实上也给出了与佛家一致的答案,然相对于《the Grand Design》,佛家的思辨远为彻底而详细,参《楞严经》之七处征心,八还辩见。
由此看来,物理学这只一步一个脚印的乌龟,现在似乎刚刚与哲学这只蹦跳飞跑的兔子站到了一起。
现在的悬疑仅是,到底是谁先越过终点的红线,将人类彻底从存在中解放出来。

下面看看物理学是如何以科学为途径解决千百年前东方哲学早已探讨过的问题,并给出一致的答案的。

按霍金的描述,宇宙的生成只有法则 (law) 是必须的,宇宙之所以能够从 nothing 中进行自主创造出 something ,是取决于万有引力这样的 Law 的存在,是它的存在使在能量守恒律不被打破的前提下创造物质成为了可能,进而才有可能以理论的形式解释这一进程。因此,霍金的 law 具有这样的属性:即它是先天地而有。即便在宇宙万有,甚至是在空间、时间一切种种都不存在、或都无意义之先,脱离任何载体的 law 却依然是必有,并在物质生成最初一刻同步发生作用,使得物质的生成成为可能。天地之先要有 law ,这是物理中新鲜的论点。

而这种具有“先天地而有”性质的 law ,也即“律”,在哲学范畴却一点不新鲜,是东方哲学里早已探讨过时了的东西,那便是宋明的理学。宋明理学中的“理”便是这样一种东西,凡天下之物,莫不有理,理之有,不赖于实物的存在,实物在,理有,实物不在,理也有,人知其理,理有,人不知其理,其理依然有。你不能问“理”有于什么地方,它的有,不在时间空间范畴之内,是先天地而生,它不具任何实体,却是一切实体的共有属性,并且物质是因理方得以成形。

物理学近年成果之一,便是科学界已经找到一定的根据支持如下的结论:自发创造 (spontaneous creation) 是宇宙中“ there is something rather than nothing ”的原因。也就是说,宇宙中的 creation ,是自发的、无主宰的。应当说,科学发展到今天才得出这样的结论,比起东方哲学在同一问题上的回答,事实上迟了两千多年。庄子在《齐物论》中早以优美的语言讲述了完全同样的一件事:“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 ?” -- 万籁之成并无主宰,乃自取其成。

因此,从科学角度提出的自主创造概念并不新颖,这只是前代哲人留给后世科学家们的另外一只脚印,而科学走到如今,又恰恰踏了进去。而从科学角度提出自主创造,其价值仅在于 : 在科学的道路上,人们似乎已经找到支持这一概念的根据。

霍金在回答关于现实的问题时提到了模型 (model) 作为现实 (reality) 所依赖的 context ,认为人所认知的任何现实( reality )都依赖于人对外界的模型,这样的模型是通过个体自己的感官接受外界的刺激后形成,当这样的模型在人的意识中建立起来,是由这个模型再建立起属于它自己的现实( reality ),因此现实是由模型建立,现实如何取决于模型,独立于模型的现实不可思议。

因此,现实不唯一、也不绝对,并且没有办法判定什么样的 reality 是独立于观察者的主观意识、并且是忠实反应客观世界的。他以鱼缸为例,意大利人认为不同形状的鱼缸会将外界的形象扭曲,从而使鱼产生错觉,对外界建立扭曲的模型,从而不能见到真实现实的样子。霍金认为,这不是什么问题,因为鱼并不会因此而困扰,它会毫无问题地接受任何一种模型,并生活在它所建立的现实中。进而言之,如果说鱼缸的不规则形状使得鱼对外界的观察发生了扭曲、从而生活在被扭曲的、不正确的现实中,那么在鱼而言,它并不知道什么样的模型及现实是客观的。对于人而言同理,谁也没有办法证明我们人在对外界的观察中建立的模型不是扭曲的。从而我们也不知道,我们对现实的认识是否客观。

霍金认为现实仅建立于这种模型之中。而模型是相对的,不存在“标准”模型以及“标准”现实。那么,霍金先生事实上是承认了,物理学的一切发现及结论,都是基于、并且是为人所共知的 reality 服务,使得人在认识世界的时候,能够对现实世界中的一切问题(包括宇宙的来源)能够自圆其说,提供一个能够说服人类自身逻辑的“因”。那么,这便意味着另外一个事实,即科学的一切发现及结论都是相对于人所共知并接受的现实模型而言,因此都不是适合万般而皆准的绝对真理;而且,绝对的(也即独立于模型的)真理并不存在,因为人没有办法超越模型去测度一种东西。

霍金先生以科学成果为依据,给予世界以上的宣示,自然具有足够说服力。然而,霍金的思辨没有触及到如下的根本问题,因而显得不够丰满:既然一切都基于一种模型,而模型又是相对的,那么,作为模型的 host ,一个人应如何理解他在自己模型里的存在,他又是如何将自我注入到模型中的?难道他自己的存在并不独立,也是依赖于自己的模型么?我们可以任意理解一个物体在模型中的存在,但是当一个模型里涉及到其他人,或者是模型的 host 自我时,我们便无法轻松解释作为现实的一部分,这些人的存在其实也是依赖于自己的模型的。

因此,霍金先生踏进了古代哲人留下的一个脚印,却在论证中没有达到那个脚印的深度。

关于模型,或者境界,庄子早已进行过生动的描述。他讲在梦里发现自己是个蝴蝶,他以蝴蝶的眼睛看梦里的一切、理解梦里的现实,当他是蝴蝶的时候,他以为自己就是蝴蝶,并不知道曾有个庄周,而他在醒来以后,发现自己是庄周。这时庄子提出了问题:他不知道是庄周的梦里产生了蝴蝶,还是那只蝴蝶的梦里产生了庄周。“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到底哪一个是真正的我?是都是我,还是都不是?蝴蝶与庄周,是完全不同的东西嘛? 而庄子对这些问题,也给出了他的答案,即“彼是方生”之学:“物无非彼,物无非是。。。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说也。”。 事实上,霍金的模型说只是揭示了佛家的一个字,即世界的“空”性。不论人以怎样的方式来看待现实,现实本身都依赖于个体先建的对世界的 model ,不同的 model 会有不同的现实,因此,现实具有“空”性。所谓空性,即不能将绝对与永恒同时应用于同一事物上,世上只有“短暂”的绝对与“相对”的永恒(佛家的“测不准”关系?)(参《圆觉经》)。

关于人在自己模型中的存在认定,科学事实上也给出了与佛家一致的答案,然相对于《 the Grand Design 》,佛家的思辨远为彻底而详细,参《楞严经》之七处征心,八还辩见。

由此看来,物理学这只一步一个脚印的乌龟,现在似乎刚刚与哲学这只蹦跳飞跑的兔子站到了一起。

现在的悬疑仅是,到底是谁先越过终点的红线,将人类彻底从存在中解放出来。

下面看看物理学是如何以科学为途径解决千百年前东方哲学早已探讨过的问题,并给出一致的答案的。

按霍金的描述,宇宙的生成只有法则 (law) 是必须的,宇宙之所以能够从 nothing 中进行自主创造出 something ,是取决于万有引力这样的 Law 的存在,是它的存在使在能量守恒律不被打破的前提下创造物质成为了可能,进而才有可能以理论的形式解释这一进程。因此,霍金的 law 具有这样的属性:即它是先天地而有。即便在宇宙万有,甚至是在空间、时间一切种种都不存在、或都无意义之先,脱离任何载体的 law 却依然是必有,并在物质生成最初一刻同步发生作用,使得物质的生成成为可能。天地之先要有 law ,这是物理中新鲜的论点。

而这种具有“先天地而有”性质的 law ,也即“律”,在哲学范畴却一点不新鲜,是东方哲学里早已探讨过时了的东西,那便是宋明的理学。宋明理学中的“理”便是这样一种东西,凡天下之物,莫不有理,理之有,不赖于实物的存在,实物在,理有,实物不在,理也有,人知其理,理有,人不知其理,其理依然有。你不能问“理”有于什么地方,它的有,不在时间空间范畴之内,是先天地而生,它不具任何实体,却是一切实体的共有属性,并且物质是因理方得以成形。

物理学近年成果之一,便是科学界已经找到一定的根据支持如下的结论:自发创造 (spontaneous creation) 是宇宙中“ there is something rather than nothing ”的原因。也就是说,宇宙中的 creation ,是自发的、无主宰的。应当说,科学发展到今天才得出这样的结论,比起东方哲学在同一问题上的回答,事实上迟了两千多年。庄子在《齐物论》中早以优美的语言讲述了完全同样的一件事:“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 ?” -- 万籁之成并无主宰,乃自取其成。

因此,从科学角度提出的自主创造概念并不新颖,这只是前代哲人留给后世科学家们的另外一只脚印,而科学走到如今,又恰恰踏了进去。而从科学角度提出自主创造,其价值仅在于 : 在科学的道路上,人们似乎已经找到支持这一概念的根据。

霍金在回答关于现实的问题时提到了模型 (model) 作为现实 (reality) 所依赖的 context ,认为人所认知的任何现实( reality )都依赖于人对外界的模型,这样的模型是通过个体自己的感官接受外界的刺激后形成,当这样的模型在人的意识中建立起来,是由这个模型再建立起属于它自己的现实( reality ),因此现实是由模型建立,现实如何取决于模型,独立于模型的现实不可思议。

因此,现实不唯一、也不绝对,并且没有办法判定什么样的 reality 是独立于观察者的主观意识、并且是忠实反应客观世界的。他以鱼缸为例,意大利人认为不同形状的鱼缸会将外界的形象扭曲,从而使鱼产生错觉,对外界建立扭曲的模型,从而不能见到真实现实的样子。霍金认为,这不是什么问题,因为鱼并不会因此而困扰,它会毫无问题地接受任何一种模型,并生活在它所建立的现实中。进而言之,如果说鱼缸的不规则形状使得鱼对外界的观察发生了扭曲、从而生活在被扭曲的、不正确的现实中,那么在鱼而言,它并不知道什么样的模型及现实是客观的。对于人而言同理,谁也没有办法证明我们人在对外界的观察中建立的模型不是扭曲的。从而我们也不知道,我们对现实的认识是否客观。

霍金认为现实仅建立于这种模型之中。而模型是相对的,不存在“标准”模型以及“标准”现实。那么,霍金先生事实上是承认了,物理学的一切发现及结论,都是基于、并且是为人所共知的 reality 服务,使得人在认识世界的时候,能够对现实世界中的一切问题(包括宇宙的来源)能够自圆其说,提供一个能够说服人类自身逻辑的“因”。那么,这便意味着另外一个事实,即科学的一切发现及结论都是相对于人所共知并接受的现实模型而言,因此都不是适合万般而皆准的绝对真理;而且,绝对的(也即独立于模型的)真理并不存在,因为人没有办法超越模型去测度一种东西。

霍金先生以科学成果为依据,给予世界以上的宣示,自然具有足够说服力。然而,霍金的思辨没有触及到如下的根本问题,因而显得不够丰满:既然一切都基于一种模型,而模型又是相对的,那么,作为模型的 host ,一个人应如何理解他在自己模型里的存在,他又是如何将自我注入到模型中的?难道他自己的存在并不独立,也是依赖于自己的模型么?我们可以任意理解一个物体在模型中的存在,但是当一个模型里涉及到其他人,或者是模型的 host 自我时,我们便无法轻松解释作为现实的一部分,这些人的存在其实也是依赖于自己的模型的。

因此,霍金先生踏进了古代哲人留下的一个脚印,却在论证中没有达到那个脚印的深度。

关于模型,或者境界,庄子早已进行过生动的描述。他讲在梦里发现自己是个蝴蝶,他以蝴蝶的眼睛看梦里的一切、理解梦里的现实,当他是蝴蝶的时候,他以为自己就是蝴蝶,并不知道曾有个庄周,而他在醒来以后,发现自己是庄周。这时庄子提出了问题:他不知道是庄周的梦里产生了蝴蝶,还是那只蝴蝶的梦里产生了庄周。“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到底哪一个是真正的我?是都是我,还是都不是?蝴蝶与庄周,是完全不同的东西嘛? 而庄子对这些问题,也给出了他的答案,即“彼是方生”之学:“物无非彼,物无非是。。。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说也。”。 事实上,霍金的模型说只是揭示了佛家的一个字,即世界的“空”性。不论人以怎样的方式来看待现实,现实本身都依赖于个体先建的对世界的 model ,不同的 model 会有不同的现实,因此,现实具有“空”性。所谓空性,即不能将绝对与永恒同时应用于同一事物上,世上只有“短暂”的绝对与“相对”的永恒(佛家的“测不准”关系?)(参《圆觉经》)。

关于人在自己模型中的存在认定,科学事实上也给出了与佛家一致的答案,然相对于《 the Grand Design 》,佛家的思辨远为彻底而详细,参《楞严经》之七处征心,八还辩见。

由此看来,物理学这只一步一个脚印的乌龟,现在似乎刚刚与哲学这只蹦跳飞跑的兔子站到了一起。

现在的悬疑仅是,到底是谁先越过终点的红线,将人类彻底从存在中解放出来。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vol86 回复 悄悄话 愣严经
华严经

都有宇宙起源? 还没看

thanks for the review, will read them carefully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