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反者道之动”---看圣贤们抬杠(一)

(2008-03-31 19:44:36) 下一个
话说周朝历经八百年光景,气数尽时,礼崩乐坏。原本端着铁饭碗的世袭贵族阶层一下树倒猢狲散,在没任何准备的情况下上了山、下了乡、流离失所到了草根处。而原本由特权阶层专有、供他们玩味、治学的讲究、文化,在他们既不会耕作,也不善经营谋生的境况中,就变成了他们拥有一技之长的求生手段,礼乐,开始下于庶民。

华夏大地的人民立时晕菜。一方面,这些从特殊阶层下来的人,面对的是深入群众,说教与群众、却又不知如何说教的问题,各自的经验虽各得其法,然而却群龙无主,无所适从。而另一方面,老百姓祖祖辈辈没能接触到的只有贵族才有资格消遣的东西,一下子摆在了他们面前让他们接受,伴随着连年的战乱,这种转变,也很难吃得消。

结果,一些人在落魄的社会中找不到精神出路之时,便选择了避市,于是出现了隐士。

这些隐士,原本的目的是通过远离各种跟社会有关的纷争、以不在社会之内留下足迹的方式,达到享受心灵自由的目的。因此,按道理隐士是隐则隐已。不当再与世人挣个什么说法的,世人也无法得知他们的所以然,和之所以然的。

这是关于隐士的大概印象。

然而,这里却有了一个例外,那就是隐士杨朱。这个杨朱,虽通过“隐”欲洁其身,却又在意世人对他们这种生活方式的看法。于是搞来搞去,在遁世之后,却为自己的生活方式向世人说出了一大串诸如人人为己,轻物重生的道理。这俨然使他成为了道家最早的草创者。以出世之姿态而成一代贤人。

出世能成贤,孔老夫子却向我们证明了入世也能成贤,偏在世内开花,硬生生开创出一部被一些后世道家所讥讽的假道学。

要说假道学这一说法也算歪打正着。因为道是道,难道假道就不是道了?社会是现实存在,社会里,真假并存,很多时候假的东西还多于真的东西。能从这真真假假里生出一部学问,适万象而皆准,假道之学,自然也是真正的道学。所以假道学之名,既恰如其分,又当反其本义,被视为一种褒扬。

不过,孔老夫子述而不作,因所言而成至圣,却并不意味着他说的对的东西,反其道而言的话就是错的了。哲学这东西最好玩的一点就是,如果一个观点被认为是对的,那么跟它相反的观点却不一定是错的。也许两种完全对立的观点都是对的,都能著书立说。

在相当程度上,哲学就是抬杠的学问。

下面就来讲讲我国古代的哲人们,都是怎么抬大杠的。

先是孔子尚仁,自视为得意之笔。孔老夫子向人解释仁的含义时,曾说是“爱人”。然而,儒家又坚持爱是有等级有差别的。一个人,爱路人没有爱朋友多,爱朋友没爱亲戚多,爱亲戚没有爱至亲多,而爱国民也没有爱君王多。

孔子同时又提倡敬鬼神而远之。其人本不相信鬼神,但为避免与时下、并且是他所仰望的敬虔时代传下来的传统争锋,便有了敬鬼神但远之的态度。这种手法,连伟大的斗士鲁迅先生都在其“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里表达出晦涩的“敬佩”。

这时墨子开始杠了。他反其道而行之,说他不赞成有区别的专爱。他的爱是走另一个极端,是兼爱,是对爱没有因人而异的分别,全部一刀切,爱人如几。

墨子对孔子的鬼神说也开了杠。说你不信鬼神却敬他们,敬了他们又远他们,这到底是敬还是不敬,“远之”还能算敬嘛?说不敬吧,你却又提倡祭祀,提倡对成为鬼神的亲人服孝三年,以彰显自己是敬鬼神的,这样又劳民伤财,又太虚伪了吧。

于是墨子提出了跟儒家针锋相对、相反的学说,居然也有大成,其影响之大,在当时与孔子至少齐名。

墨子是个很可爱的人物。可爱之处有三点。一,虽然倡导兼爱,但却明言那样的目的是为了人能够得到最大的利益,而不是为了让自己成为多么美善的人。其二,他坦承让人人做到兼爱是很难的,于是他鼓励人说,如果你们能够做到爱人如几的话,神明就会给你们奖赏。他认为,人们为了神明的奖赏给他们带来的利,就能做到兼爱了。其三,也是墨子最可爱之处,那就是他同时又说,他所谓的神明奖赏之说是编造出来的、让人们趋利达到兼爱、因此是为自己的学说服务的。而他自己,却对鬼神等超自然的东西没有一点兴趣。换句话说,他对鬼神也不是个那么敬的人。

到了孔子的孙子的徒孙孟子那里,反过来又开始跟墨家杠上了。要说这孟子可不含糊,用今天的话来说,连杨朱都捎带上,对墨子是点名道姓地进行了人身攻击。孟子说:“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孟子嘴不善,可阐述自己学说时却又善了。大讲人之初,性本善,天地间塞满了浩天正气,等等等等。并成为自己立学之本。

这些学说,又遭到了荀子针锋相对的异议。这位孟子的同门跟师兄来了个内杠。搞了个人之初,性本恶相反的学说出来。又自成一家。

而对于这些你证我证里的东西,并不是所有贤人都那么关心。在一系列的争鸣中,有两个极端是全然不考虑善恶、爱恨、与鬼神的。那就是法家与名家。

==
待续。。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