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甲乙闲聊之三: 哪来? 在哪? 哪去? -从陈逸飞之逝说开去

(2006-08-01 20:05:35) 下一个

甲乙闲聊之三: 哪来? 在哪? 哪去? -从陈逸飞之逝说开去

(----------------------------------------)

甲:我们上次定的闲聊题目是"我们的时空位置."
说的口语化一点,也更直截了当一点,这个题目讨论的是我们从哪里来?
现在哪里?要去哪里? 我想"我们"这个词应该看得更广泛一点,是个广
义上的我们,而不是单纯的你我两个个人.

乙: 好家伙,拉开了,说吧,我同意.

甲: 我们谈的题目可以大,可以抽象,但它的切入点,进入点应该是尽可
能具体的,感性的,新鲜的,而最能体现这些要求的再好不过是一个有点
名气,又有新闻性背景,对网民有眼球吸引力,有较高的网页点击率保障的
这么个活生生的人.上次闲聊后我翻了一些资料,做了一些对比,也作了些
思考,我觉得,陈逸飞是个符合这些要求的一个很好的讨论例案.

乙: 我先纠正你的一个说法,他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已.., 怎么说,
逝世,去世,过世, 总之, PASS AWAY 了.

甲: 简单点说吧,是死了. 正是这个陈逸飞之死, 我觉得是个活生生的
最好的讨论广义上的我们从哪里来?现在哪里?要去哪里的例案.为了讨论
更有效率, 我想先听听你对他了解多少.

乙:应该说,他首先是个艺术家.干脆,贴一段从张朝阳的"搜狗"上查来的
综合资料在下:
陈逸飞(1946-2005)出生在浙江省宁海县书香之家,其父陈庚赉是一位
化学工程师,曾为修女的母亲范雅芳是他的艺术启蒙老师。同年举家迁往上海。
在陈逸飞的童年时代,母亲经常带着他和弟妹到教堂去做礼拜,陈逸飞由此对
绘画、雕塑以及管风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65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
入上海画院油画雕塑创作室,曾任油画组负责人。60-70年代创作了《黄河颂》、
《占领总统府》、《踱步》等知名的优秀油画作品。1980年,陈逸飞自费赴美留学,
进入纽约大学学习。同年,他的作品入选纽约国际艺术中心展出。而令他真正
声名鹊起的是哈默博士。1982年冬天,纽约哈默画廊收购了他12幅作品。
次年,陈逸飞在该画廊举办了首次个人画展,参展的42幅作品全部售出。
后在纽约从事油画创作并在华盛顿、纽约、东京等地举办个人画展。作品多次
参加香港和国内的油画精品拍卖会,

其次,他还是个文化企业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广泛插足影视,出版,模特经纪,服
装,广告,不动产. 是新海派文化的一个人格化身,跟余秋里并列为廿一世纪大
上海的两道亮丽人文风景线.喝,还真有得数呢.

甲: 我还补充一点,对我们来说,他还有层特别的光环, 他既是中国大陆文革
后最早的一批留洋前驱,又是最早的一批成功的回国镀金海归,这么说吧,多少
人巴巴望着的,苦苦钻营着的,梦寐以求着的,全在他身上实现了.

乙: 名誉,金钱,地位,豪宅名车,想想还有围绕着的那群模特美女,后补影星
们在捧着,在逢着,整日价那花儿绽开般的对着他笑脸相迎,真正是一个男人的
盛大的节日.哟,哟,哟,在他面前,我等男儿还算得上个男人,还称得上是个男
士吗.哎,羡煞了,羡煞了.不提,不提了, 还是不提他,换个人吧,再说他,我
怕我妒嫉得阳萎也算了,真怕是再说下去,那丑陋的中国人的一面要沉渣泛起了.

甲: 我开头也是这么个感觉.是哪个网站上当晚发的消息?好像不是文学城.就
看到那么个标题新闻.离他过世只有那么个半小时时差.国内现在也是抢新闻,
不比CNN劲头小.看到吃了一惊.只有59岁,59岁啊. 就这么早,这么快,这
么的永远的没了?!

乙: 成功男人的这个年龄大概相当于大姑娘的一十八,甚至可以说一十六.邓
丽君的<<海陨>>那首歌不就是唱:年纪青青就十六半.

甲; 我端详着陈逸飞那幅"十八岁"的遗象, 看着,看着, 怎么越看他越象个..
唉,怎么说呢?可能反过来说会说得更清楚:他不象个艺术家,不象个文化企业家
和社会活动家,也不象个出过国留过学的,甚至连个很会过日子的上海人都不象.

乙: 我说了是吧.你很象,太象了,象个典型的丑陋的中国人,谈起别人尤其是比
你行的人不幸,就眉飞色舞,还差点半点你就手舞足蹈了.这我有个前提,咱们在
<<文学城>>里对话,来讨论,尤其在众多的网民们面前来谈,首先,我们要聚焦
一些有意义,有网民民意基础的论题,通过谈论,我们理清一些思路;其次,我们
在谈论中,要本着于人为善的态度,要尽可能的朝"真","善","美"的方向逼
近,在这个背景下有所提高.这样的谈话才是于己于人都有利.网民们的眼睛是雪
亮的,看看有多少贴子是被网民们痛斥,唾弃的.你这么个小人心理,看来我得拔
腿先溜了,我赔不起.咱还多少有点自尊.

甲:你,说完了? 来,先喝口茶,国内刚带来的雨前龙井.好,是我说吗? 我说到
哪?说陈逸飞的几个不象? 对, 四不象.再听我说他的象,他在我眼里看上去象
什么?象个农民,象个未老先衰的农民.而且不是个沿海地区的农民,象个中国中西
部地区国家现在正大力政策倾销的老少边穷地方的农民.

乙: 我彻底搞糊涂了.在这么个陈逸飞是个什么人的铁的事实面前,你老喜欢说铁
的事实,铁的现实对吧.你公然提出截断相反的看法.艺术家和农民的相反;出过洋,
华盛顿、纽约、东京和老少边穷地区的相反?也好.你的这番论述非常清楚,不存在
任何疑义,歧义.那么,接下来,说吧,很清楚,要么是你哗众取宠,故作惊人之语,
要么是真的谈出了点名堂,而且这名堂还有点新东西.只有两种可能.好,我洗耳恭
听.

甲: 我也愿意预先来个存此留照.假如我对陈逸飞的看法通过论证不被哪怕是5%
的网民接受,或者有哪怕是5%的网民提出有道理而不是搅局的反驳意见,我立刻
SHUT UP, 自我 KICK OUT <<文学城>>,从此不在这里丢人现眼.

乙: 用波普的理论来说,你是在说你的论证是可以证伪的.假如不怎么,就怎么怎
么.这在现代科学方法论的讨论中普遍的被接受.我也欣然接受.

甲:老实说,我对你那个波普证伪理论还非常的不满意.我提出假如我说的不被哪怕
是5%的网民接受,我就怎么的怎么的.够苛刻了吧.可要我说的被绝大多数人接受了
呢? 对我的公平又体现在哪里呢? 好,不提它.咱天生就是个大气的,为了追求真
理,为了追求平等,追求民主,追求自由,追求博爱,追求人权,还有绿的环境啦,蓝
的天空啦,忘了总还该加些红的什么吧, 咱不在乎.

乙:还有追求那红衣红粉红唇红舞鞋啦,那红要红的就是艳里透白,苗条而不瘦弱,高
佻而不轻佻 不苯又带点傻乎乎最好还有点胖乎乎,学历不必高但能下得厨房, 还能
来个家居设计什么的.这不是你常念叨着的理想的男人追求.

甲: 那种艳福是归于陈逸飞啰.可他就是消受不起啊.好,废话少说,咱的论证就从
他的消受不起切入.陈逸飞的死因:上消化道出血.我不懂医,但从其死因的网页联接
上来查看,这并不是一种疑难症,或绝症.现代医学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临床手段上对
付这种病症应当说是游刃有余的,而他就疹的上海华山医院应排得上是国内的翘楚,
误疹庸医的概率即使有,也在允许值内.

乙: 那为什么就偏偏他死在这个病上呢?

甲: 我也非常疑惑不解.甚至还一度有过黑社会的黑影啊,财产纠纷的图穷匕见啊,
与神女PLAY引起马上疯啊那种想透过表层来揭穿假新闻的自作聪明的联想.后来,
读到后续报道,我几乎当场昏过去.

乙: 据我所知,你跟陈逸飞并没血缘上的,友情上或事业上生意上学业上的多大关
系和来往,说惋惜,可惜,痛惜,可以理解,但昏过去这类吓人的话,多少有点自作多
情了吧.

甲: 我开始有点难过,那是第一阵.他是拍电影<<理发师>>送的医院,新浪记者电
话追踪在那剧中担纲的演员王雅捷,她是这么说的,听好了,这是原话,也是陈逸飞的
真正死因:"陈导真是玩命地干,常常连续几日不休不眠。他前段时间就曾发生过胃穿
孔,后来又一直感冒发烧,但他一直坚持,前天实在挺不住了,才进了医院."

乙: 怎么听上去就象铁人王进喜在大庆油田战天斗地似的.

甲: 我看后那个疼,那个痛,那个气,那个愤,那个憋,还有对他真正死因的那种藐视
,蔑视,敌视的感情几乎是怒不可遏,我直吼着他:陈逸飞,你比我年长,是兄;你比我
辉煌,可以称师.我说陈师长,陈师长,中国人历来为尊者讳,为死者讳,我数落你有失
厚道,有失我做人准则.但你比鸿毛还轻的那个死因带给我的冲击实在是不吐不快.今
天哪怕是再天大的不讳,我都要豁出去批判你.

乙:安静,安静,我再说一遍,安静.一个陈逸飞干嘛弄得你吹胡子瞪眼拍桌子,把这
上好雨前龙井给翻了.

甲: 噯,这口茶下去才缓过神来.好,咱安静点的说,平静点的说.很清楚,陈逸飞
是劳累过度诱发了他原有的胃病,体内原有的对旧疾的制约平衡在陈逸飞无理手的
横蛮冲击下,全线崩溃.也就是说,他是在跟死神来"打劫",在玩命的.这件事,
公平的,公正的说,从逻辑上,从法理上,从时间上,从医学上来判断,是陈逸飞向死神
挑衅在前,挑战阎王在先.死神阎王的反击报复在后.人生所要敬畏的各路诸侯大仙
里,最最不敢得罪的就是这尊大菩萨,得罪了他,别说华山医院,就是天王老子也叫不
应.在这尊菩萨面前,一个陈逸飞又怎么的,一个扑子,立马还你颜色,就此封盘,请
出江湖.

乙: 稍等等. 那么,是什么让陈逸飞在玩命呢? 看来是那部正拍摄的电影<<理发
师>>.那么,这部电影真重要到了要让他玩命的地步了吗? 我百思不得其解.

甲: 我们的哪来? 在哪? 哪去? 的话题也在此有了注脚. 这要用长镜头拉远点
来看.陈逸飞从哪里来? 他出生浙江,那地方出的人才都有股灵气.其父母一个是工
程师,一个有着艺术修养.在那个年代,中国的教育水平不高,能有这样一个家庭背景,
不说凤毛靈角,也是不普遍的.在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这两方面,陈逸飞不仅先天的
就有了遗传的基因优势.同时他遗传的基因优势还兼有着较理想的文理搭配.在这么
个特定时空环境里,陈逸飞的优生样本是不多见的,说人群中的稀有资源也没错.从
他后来走过来的过程看,他的努力,当然还有我们少不了要加个定语的党和人民的培
养,是起主要作用的,但其中他家庭的生物性和社会性遗传因素也很明显的发挥着功
能.他在东西文明交汇点上海完成了美术教育,打下了基础.在文革中,他看来是较平
静的过渡了.其后,他最早的投入了世界大串联的洪流,来到了西天取经的心脏纽约.
石油七姐妹之一的哈默王子慧眼识金,把他推向了世界级的美术大舞台.而他又不失
时机的取经毕,回马枪,回国选在了上海创业.

乙: 我也来学你一句, 端的是:天时,地利,人和.风生水起,八方运来.

甲:我想说的是,他从哪里来我们大致不错的概括了.他具有生理心理上的竞争优势,有
扎实的专业基础又躲过文革一劫,然后,在西天取得了真经.其资历和资格在东方和西
方,都取得了承认.不管怎么说,这都是非常非常罕有的,如果不是说绝无仅有的话.
我们再看看他在哪里? 他的艺术家,文化企业家和社会活动家的桂冠和活动平台是
早有了.他的基地在上海.洋场十里的上海从开埠那天起就跟洋字有着娘胎里的联系.
是个崇洋拜洋迷洋见一个洋字就喜洋洋的地方.在文化地理,文化心理上正是陈逸飞
做大事的最好的依托和根据地.再加上他那只有"十六半"的 DISCOUNT 折算年齢.
好,棋局入中盘,金角银边,陈逸飞占了4个角,4条边, 霸着个天元位,外加执黑,
先手.这就是陈逸飞作为棋手在人生棋局上的位置,你说他下一步该怎么下,往哪走?

乙: 这棋不管怎么下,东南西北, 横冲直撞, 闭着眼反过来倒过去的都是个完胜局
啊.

甲: 我还没展现这棋局后的大背景呢.廿一世纪,中国崛起.中国的崛起有它独特的姿
态,它不仅仅是政治大国,经济大国,还有军事大国科技大国的崛起,同时还是文化大国
的崛起.是拌随着东方文化复兴这么一个过程展开的.08年的奥运会,接下的上海世博
会等等大场面,都必然的有着文化上的要求和需求.作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陈逸
飞显然是个最佳人选,大牌人物.我们小人物来谈这些宏观层次上的东西嫌空了点.那
再看看中观层次上的背景.据我所知, 世界上的一些大财团,顶级富豪都瞄准了中国
的一些拔尖人物, 想借助他们的影响和形象进入中国市场. YAHOO的大股东,日本
软体银行的孙正义就对接触陈逸飞保持着浓厚兴趣.甲骨文的老板,专爱跟比尔盖茨
争世界首富排名的艾里森,造完他的加州东方式豪宅,也在选匹配的东方艺术品来装
饰.陈逸飞必定的在他候选的视野里.钱途一片大好,但有点俗,是不是? 好,再看微观
层次上的他自己的专业范围里的前景.
他的成名作,像<<故乡>>,<<浔阳遗韵>>都是以静见长,抄一段"搜狗"上来的评价
在这里:他的作品的最大特点,在于画面上弥漫着宁静和平和,在写实主义中渗透着中国
传统的美感。我就在想,以他的功力和名气,将题材范围再扩展些,摘取中国历史上某些
个重大的事件片断,象<<鸿门宴>>,<<群英会>>那样家喻户晓的场面,通过画作将
刘邦,项羽,张良,韩信,诸葛亮,孙权这些历史人物不仅生动的表现出来,而且在这幅
画面里还要揭示出为什么刘邦那样的流氓痞子能做皇帝,要有刘邦胜者为王的历史性,
必然性,社会性的形象依据.这其实也就是很重要的取得历史人物,我不知道怎么说才
恰当,姑且称之为"冠象权"的先手吧.你想,一幅这么个作品面世,如被人接受,从此,
中国的这个历史人物的外部形象就由你定型.不管是现在的人和将来的人,历史书,教
科书,以后一有刘邦这个人物名词,立刻跳出来的就是你创造出的这个形象.

乙: 刘邦是谁? 曹操长得啥模样,一切由你的画笔说了算.好的很,这等历史人物
"冠象权"的荣耀应该是艺术家的一种追求.

甲: 比较起来,从个人口味来说,我倒更喜欢汤沐黎的油画. 他那幅研究生作品<<霸
王别姬>>,我一看到就震住了.我不敢冒充我懂画.但有了一些人生阅历,也读了些书,
在当年那么个时空位置上,这么幅画橫挂在面前, 我突然觉得我看懂了,刹那间知道了
艺术.所以说有才气的人与陈逸飞同一时代的人还不少呢.陈逸飞的成功比起别人来,
不能说偶然性一点也没有.正是艺术家的成功在必然性里还掺了点偶然性因素,就越见
其珍贵.

乙: 让我们来看看,这棋陈逸飞该怎么个下法? 他该往哪走?

甲: 首先,他要有方位感.要对自己有个时空位置的定位,要把自己跟历史的进程,中国
的,世界的,联系在一起看;其次,他要好好的总结一下自己走过来的路,成功的,失败的
.长处短处.他不可能没短处.同时也要休息,要整顿.体力,精力,全面的休整.这段时
间调节的好,再活二十年是不应该有问题的.七十九岁,在现在看来,只不过是个平均年
龄而已.再有,他要开始脱肩腾手,尽可能的将所有能由别人做的事坚决的干脆的全部的
外包转出去.企业有儿子陈凛掌印,画室选有苗子的学生挑肩.公关外事联络一应里外琐
事在就近的复旦上外里聘一批各学科的学生尖子,半工PART TIME也行,中文,新闻,
财经,外语,美术服装,各类各科的都有,组成一个小内阁,这样,一是有了一个得力的
工作团队,他们应对一般事务,绝不比他差.二是自己通过与最活泼的最有冲力的年轻人
在一起,朝夕相处,自会有新鲜思想源源不断. 三是,学生的支付费用少,学生是冲着你
的名气来的,不会太在意你付多少.要是我是学生,义工都干.所以他的 PAYROLL上
不会有太大的开销.之所以要特别的提提这个不太上台面的问题,是觉得陈逸飞这么一个
人忙进忙出的,是否跟他对财务管理,对工资支出控制比较重视有关?以小人之心度君子
之腹,也不妨把这点也算算清.第四,复旦等尖子学生将来都是走大舞台的. 江苏省委
书记李源潮不就是当年复旦学生会尖子.这么批学生在你身边聚拢来又奔赴四方, 总有
哪一日,出几个量级人物. 屈指算来,还是我"逸飞堂"一期生,二期生,或飞字辈的.
于是,天下英才,多入我壳中.

乙: 他自己做什么呢?

甲: 陈逸飞的道行快到或已到只差那么口气就点石成金的地步了. 他的全部人生任务
应从拼搏转入练气功,这个气功是比方.是指人的生命之气的长短.他的艺术段位已经开
始仙化升华,越来越跟生命的长短联在一起,跟艺术没太多关系了.只要不是太离镨,作
品上,陈逸飞的名字在上头,好也是好,不好也是好.画界有人对刘海粟水平有些异议,
将之比林凤眠,徐悲鸿如何如何.我旁听道途的是刘海粟这么谦虚的说,他没法跟林凤眠,
徐悲鸿比,之所以有今天的一切.是因为自己活得长,比林凤眠,徐悲鸿多了几口气,没人
竞争,因而一切荣誉尽归他.且不论这话是否是真,能有这个认识就已经是超十段的水平,
再要来说艺术水平谁长谁短如何如何已是个无意义的论题了.十大元帅,叶剑英排后,但
他的气比前几个大帅长,盘面上官子多少,气最长的,活到最后的人说了算.

乙: 这好象不是个真理,是种智慧.是种有灵性的人才会悟出的智慧.<<理发师>>的
电影看来陈逸飞不该接手.

甲: 这又走极端了. 这跟陈逸飞对自己的定位有关.他在练气功的同时,要把注意力
集中在发掘人才,培养第二,第三梯队上.画画,自己出个主意,有那么个构思就行,给学
生们分配下去,看看哪些个最接近自己的思路,符合自己思路的作品出来, 再重点的说
透,再看结果,但尽量的自己不动手,有那么几次来回,我相信应该会有苗子出来的.担
心将来著权纠纷? 那放陈逸飞指导,XXX创作总还是事实吧. 学生在这阶段,翅膀未硬,
稿费奖金上还不至跟恩师过于计较.拍<<理发师>>也完全可按这么个模式,在各影视学
校里弄一批导演系学生,一部脚本还可以同时让几个有苗头的学生来拍,自己就是指手画
脚动口不动手.中国人才有的是, 就看你去发掘. 科大少年班,不就是个成功模式.而且
是中国独有的.印度的软件上得快,也跟他们的放手发掘人才有关.小小年纪,阿猫阿狗,
都会来这么几下编程,一个软件大国就这么崛起了.

也不是说陈逸飞就一定不能上第一线做实事,自己真的把电影<<理发师>>看重的不得了,
死活要博一下,那也不是不可以,但要讲点方法,技巧. 用葛优的话说,要博得有点技术
含量.太太宋美英不能到现场照顾,那就请好生活保姆,保健护士,足摩面摩,催眠敲背,在
现场一应到齐,随时待命. 还有,更要紧的是博杀前,买好一份大额的人寿保单,大到几
家保险公司联合再投保,这样,万一有个闪失,也拿回一把大的,趧内损失趧外补.

乙: 这样一份大报单不但让遗骦宋美英,幼子陈天将来衣食住行无忧,而且还可以弄个陈
逸飞基金会什么的,给自己给后人有个光鲜的留念. 他逝世后的后续报道许多都集中在他
的遗产纠纷上. 又是陈凛跟宋美英对簿公堂啊,又是股份那些画如何分割啊,最后又把他
的前妻在纽约的张芷牵出来,人保费给了啦,没给啦.整一个清官难断家务事.

甲:人去世后一家人马上这么个围拢来为钱而要由像律师,法官那样的外头人来摆平,感觉
总有点怪怪的.上海人要面子,这肯定是陈逸飞不愿看到的,也是我们不愿看到的.但也是
无奈的能理解的.不过,这里我又发现一个大问题,以陈逸飞这么个档次,级段,应该有个
财产规划,遗嘱什么的.这里稍微有些薄产的人都有这种计划.而从那场家庭官司看来陈逸
飞不象有这个安排.我简直吃惊,你看,现在连温州农民都懂得投保台风险, 去年那场风
灾,补偿不少.相比他们,陈逸飞是不是落后落伍? 连陈逸飞都落后落伍,那我们呢?这才
是我想想都要吓出一身汗的呢.

乙: 现在我搞懂你开头说他象农民的的那段话了,这里是有这么个问题.陈逸飞是将过
去那套使他成功的做法,原封不动的用在新的时空条件下,因此,折戟沉沙,王气尽收.

甲: 我们丝毫没有任何对我们这位陈师长不敬的意思.而是,我们从他的死因里嗅出了
一个带普遍性的问题.他的死反映了一个很要紧的观念问题.你看,就说文娱界,前一段
时间演员傅彪死了,死于肝病,北京中关村那一带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是52岁,中青年
知识分子瘁死的原因多为劳累过度,营养不良.如果还是计划经济时代,每人每月四两油,
半斤肉,那还可以从体制上找原因.现在,商品如此丰富,还是这么个死因,"劳累过度,
营养不良,"讲出来都是非常难为情的.你那个死法都是很拿不出手的.就说傅彪,前一
两年的<<文学城>>网上看到过他有一次深夜喝酒飙车又是奔驰车撞坏,又是送医院.
好象周围又有一圈哥儿们忙东忙西的要跟人说事啦,寻更大的主儿摆场子什么的.给我
一种这两年排戏顺了,有点"幸福得不知怎么好"似的骨头轻,脚跟飘的感觉,整日的人
来疯.他的肝病就跟饮酒不良有直接关系,那为什么不停停呢? 那是条命啊!连带的,
我对他的太太,张秋芳,一个我特喜欢的演技派演员都开始犯疑惑.这对夫妇,怎么生
活上是这么个档次?!当然,也许是说重了,但这个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心情应该能
体会得到.

乙: 从陈逸飞之逝的例案讨论,还有你提到的其他一些人的事例,我们可否有这么个认识,
广义上的我们不容易的但还是胜利的走过来了.走到今天这个地步,我们对身处哪里,人在
何方开始在犯糊涂,因而对下一步往哪走在头重脚轻.以至出现了像陈逸飞那样的悲剧.
这里我感到,我们的健康观,生命观,财富观,名利观,甚至整个人生观,世界观都在面临
挑战,这种挑战是前所未有的.

甲: 我们以往谈到挑战,都往往跟困难啦,艰苦啦,逆境啦等等不利的环境因素联系在一起,
现在完全不一样.Totally Different! 我们现在面临的挑战是如何面对进入一个
富裕社会,一个顺境,一个优势在手,看来胜局在握的场境.之所以有这么个对陈逸飞之逝的
例案讨论,就是我们发现了这个优胜局更危险,走不好是以命搭进去为代价的.而且已经有人
,不算少的一些优秀的人把命搭进去了. 那么,个人是这样,群体是这样,再放大点,我们民
族,国家是否是这样呢,也应该是这么同一个道理.

乙: 清楚的一点是,陈逸飞之逝是他的一整套观念在出毛病,作为他同时代人,也就是说我
们的一整套观念都可能犯他相同的毛病.不清楚的一点是,这毛病出在哪里? 它的发病机制?
如何有效的压制? 这更需要我们细细的认真的来梳理.下次就围绕这些个题目来聊聊怎样.

甲: 当然同意.但那还得看95%的网民意见呢.如果,如果我们还被容忍继续这么讨论,那就
是再深入的谈谈这个话题.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