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关于生死的随想

(2007-05-20 16:35:56) 下一个

上周四早上起来,心情很低落,偶尔会发生这种情况,我以为是前几天累的。 结果上午便从网上看到林妹妹陈晓旭仙逝的消息。 很多巧合,发生得让人难以解释。 我总觉的人的情绪,是和世界上很多事情联系着的。 2004 年去维也纳出差,有一天晚上睡得很不好,翻来覆去烦躁不安,总是有什么不对劲儿。 第二天我打电话给我们办公室的秘书,她告诉我同事 G 前一天脑瘤复发摔倒在家里,被送进了医院。一年以后, G 离开了我们。

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必然规律,不足为奇。 但是当它来真的临时,特别是临到那些我们依赖热爱珍视的亲人朋友时,总使我们震惊,我们没有做好准备,或者,根本就不愿面对这个事实。

十年前,我回去看生病卧床的姥姥,她老人家已经脑血栓卧床半年有余,当时也已经八十四高龄,记忆也很不好了。 我握着她的手和她说简单的话,喂她吃饭,看到她脸上的笑容,心中很是快乐。 小时候是姥姥把我喂大,长大了终于能给她做一点点小事,心中欢喜不尽。 我相信她一定会好起来,绝不会离开我, 因为我只相信这一个结果,无论如何不可能接受另一个结果。

回来后不久,舅舅便告我们姥姥病危,等我们赶回到她身边,老人家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我在舅舅家里看到姥姥面容安详地躺在一张特制的床上,照她向来的习惯,梳妆打扮的整整齐齐,甚至穿着一双她自己亲手做的美丽的绣花儿鞋。 唯一的区别是,从今以后我再也不能看到听到她温暖的笑容和慈祥的声音了。 我坐在床边一张椅子上,感受着这又近又远的距离,心神恍惚。 我仔细地端详着姥姥最后的面容,再把我的脸颊轻轻地贴到她的脸上,心里说,无论你到天涯海角,我心都会跟着姥姥,永远没有距离,没有!

然后是去火化,再然后是葬礼,我才意识到从今以后我是真的再看不到姥姥那慈祥的笑脸了, 世界上最疼我的人真是离我而去了!于是那伤心就变成了没完没了的眼泪和哭泣, 吃饭的时候,说话的时候,在院子里转的时候,眼泪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掉下来。葬礼之后,我把姥姥用了很多年的一个针线包裹带回了家,姥姥喜欢做针线活儿,这个很不起眼儿的东西是和姥姥亲密相随的一个物件,我见不到姥姥了,能见到姥姥常用的东西也好。。。

这之前几年,姥爷去世时,恰好在我考研究生,父母斟酌再三没告诉我这个消息。等我考完回家,一切都过去了,什么也没赶上。妈妈小心奕奕地告诉我这个消息,我心里又难过又生气,失去了我亲爱的姥爷,不知道该怪谁,好几天没说话。 以后也特别怕谁提起姥爷的话题,包括他生病时的情况,他最后的日子。 好几年以后,我才能够平心静气地听家里人和亲友告诉我当时的情况。

告别一个亲爱的人,是多么多么困难的一件事。。。

我一个高中的好朋友,上大学期间,父亲患脑溢血忽然去世。她的父亲是个对子女非常温和耐心的人,我去她家找她时,常见到她和父亲在打羽毛球。 这个同学写信给我,诉说她的悲痛。 她说我她走在操场上老是怀疑哪里有地雷,都不敢迈步。 我当时除了说我很理解她的心情,很为她难过,不知道如何劝她才好。

当然随着时间的过去,悲痛终于慢慢的淡化了, 剩下来的是对我们所爱的人们的美好回忆。是明白,我们自己必须要坚强,要面对生老病死的现实,并且我们自己有一天也要经历这个过程。

我有时想,亲爱的姥姥姥爷和那些故去的人,他们心里会希望我们怎样呢?

我想他们并不一定愿意看到我们陷入悲伤。爱我们的人无论如何都会希望我们快乐,尤其是因为他们而快乐, 希望我们记住那些和他们相处的美好时光,希望我们记住他们曾经勇敢地生活,真诚地付出,他们曾经有过丰富的生命。他们一定希望我们忘记偶尔的烦恼,只记住那曾经共享的欢乐。

死亡为什么一定要悲伤,死后就没有希望了吗? 我是越来越相信死后生命还会以某种方式存在。

历史上坦然面对死亡的人有很多,包括非正常死亡。我很好奇的是,他们对于死亡的思考是什么样的呢?

苏格拉底因其言论得罪权贵,被判死刑。 他的言论不过是在人前宣称,那些权贵并不是有智慧的人。 在被判死刑后, 他对陪审团说,“你们要相信一件事:无论生前还是死后,都没有什么可以伤害一个好人,神不会漠视他的命运”, “我们都要散去,我是赴死而你们活着,但我们当中究竟谁的前景更幸福,除了上帝没人知晓。”

苏格拉底平静地赴死,因为他内心确信,生命不会因为肉身的死亡而终止。他对死后的生命是怀着更大希望的。

圣雄甘地,为反抗歧视领导印度人民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不用一枪一炮,就使英国同意给予印度独立。 面对囚禁刑罚,他的态度是,“你们可以囚禁我,对我施以暴力,我决不会还以暴力。 你们能得到的最多是一具尸体,但你们永远不能战胜的是我的精神。” 我看“甘地传”的时候,强烈地感受到甘地真是一个从身体到精神都彻底胜过了生死的一个人。对普通人那样恐惧的死亡关,于甘地却是如履平地。 信念能战胜死亡。

我看陈晓旭, 也是一个信念战胜死亡的勇敢女子。 一个有着智慧人生观的林妹妹。与其为她悲哀,不如为她骄傲,为她生时的勇敢,她面对死亡的智慧而骄傲。为她的清纯美丽,为她那从佛而来的慈悲雍容宽和,为她曾经创造那样一个令人难忘的林黛玉,和她踏入商海再造的奇迹而骄傲,欣喜。 确实,陈晓旭的生命,比书里的一个林黛玉更为精彩。

人究竟应以何种态度面对身体的死亡? 我希望将来自己离去的时候,应该是富有诗意的死亡。 为了这个,活着的时候过好每一天,死的时候也就无怨无悔了

我相信生命不会因身体死亡而终止,但告别这个世界应该有一个庄重诗意的仪式:穿上最优雅的礼服,画上美丽的妆容,如同受到邀请,要奔赴另一个世界,参加一个盛大的婚宴庆典。

我或许会经历身体的疼痛苦难。只要有亲人有朋友的陪伴,苦难是能熬过去的。 不过肉身的苦难不总是有意义的。 当这个肉身没有了生还的希望,我也许会选择放弃它,就像我的同事 G, 在以非凡的毅力坚持了一年以后,有一个晚上,他对太太轻描淡写地说,也许我晚上一觉睡去,就再不会醒来。 结果第二天,我们便得到了他离去的消息。我知道,一定是他放弃了坚持的意志,选择睡去。 这何尝不是一种勇敢,一种智慧,一种诗意!

亲人虽然离世,彼此的爱依然在。昨天晚上,我送客回来,看见天空上挂着的弯弯的月牙和整个月亮隐隐的圆形轮廓,以及近旁一颗闪亮的星星,又想起亲爱的姥姥姥爷来,好像看到他们温柔地对我笑。。。

在死和生之间,我看到一条界河,也看到远处隐隐约约的桥梁。 当我们跨过那条河时,我希望没有哀愁,只有美丽的诗篇诞生。

[ 打印 ]
阅读 ()评论 (8)
评论
苗青青 回复 悄悄话 问好贝卡!
林贝卡 回复 悄悄话 Thank you.
苗青青 回复 悄悄话 莲花, 谢谢鼓励, 很高兴结识你们这些心胸宽广的朋友:))


祝你一周平安快乐!
苗青青 回复 悄悄话 小艾, 埃米莉写过类似的情景? 那我一定是读了后忘了,它自己又冒出来了。。。

虽说我以前喜欢她的诗和她的意境,但我一定要比她开朗,笑得比她多很多。。。

这周忙, 不能常来, 但谢谢你,也祝你一周快乐!
清静莲花 回复 悄悄话 对待死亡,我和你的感受很相似,非常喜欢你这篇,握手:))

死是不可逃避的事实,不必恐惧,生、死都是生命的形式,为什么不看开一点?
艾丽思笔记 回复 悄悄话 "我相信生命不会因身体死亡而终止,但告别这个世界应该有一个庄重诗意的仪式:穿上最优雅的礼服,画上美丽的妆容,如同受到邀请,要奔赴另一个世界,参加一个盛大的婚宴庆典。"

这段写的很象EMILY DICKINSON的诗啊,很喜欢.

非常喜欢青青的这篇,心里觉得很温暖很平静,谢谢!

好好休息,你要听话,不许太累了.

苗青青 回复 悄悄话 谦谦好, 是, 生和死对我曾经是一件太沉重的事, 不过我正在从沉重走向积极乐观潇洒, 看到你的乐观就又添了很多希望:))

虔谦 回复 悄悄话 Dear 青青, 来看你, 看到你的新贴, 索性就贴我的在这里:

死亡欢乐进行曲

当我想到我正在学会如何去生活的时候, 我已经学会如何去死亡了.
------ 达. 芬奇

那天, 菲律宾裔同事Cynthia 对我说: “我和家里人全都讲了, 我死的时候, 大家要高兴, 我不要看到一滴眼泪. “

不禁想到, 中国和世界上其他地方一样, 有着既神秘又积极的死亡文化. 中国人上意识也好下意识也好, 相信死后生命的某种存在. 如若不是这个信, 就不会有粽子, 不会有龙舟, 不会有端午节. 上古时楚国的招魂巫文化, 从形式到精神在我老家一带仍有遗风. 我见过那长长的竿子绑着白色的带子, 追悼者嘴里念念有词, 不, 几乎是在唱着招魂的歌.

另一种形式的招魂, 是到某个类似有特异功能的人那里去, 通过那人的特异功能来与往生的亲人沟通. 那师傅一般都是互不认识的, 住得非常远, 去一次还很不容易的. 就这么距离遥远的人, 到了他那儿, 他就知道你要找的是谁, 往生者的兴趣爱好和对家里的种种知识等等. 我听了许多这样的生动的故事, 虽然没有亲身经历, 但是我满信的. 前不久还看到美国CNN的报道, 美国也有这样的人才, 帮人沟通阴阳, 解除思念之苦.

最雄壮的死亡文化, 大致要属于出殡式了. 当头大匾, 写着这位了不起的故人是几代大父/大母. 我不清楚那代是怎么算的, 总之五代七代是常见的, 最多的好象见过十一代. 花圈比大, 更有各式匾幅, 绫罗绸缎….最后是军乐齐响.
几乎过几天就有人出殡, 当然并不是队队都这么宏伟阔气. 记得老家的人笑着说: 这哪是什么哀乐, 简直是进行曲!

本来就是进行曲啊. 来的时候是进行, 去的时候也一样.

另外不是还有 “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的说法吗?

Cynthia的想法, 应该和她的宗教信仰有关. 在教会里, 有哪位教友离开了, 基本的气氛是明媚的甚至是欢愉的.

当然, 勿庸置疑, 死亡经常留给生者各种哀伤痛苦, 艰难和负担. 死亡是个综合课题, 有许多问题必须在家庭, 社会等方面做细致的有提前量的工作. 同时, 有一种比较积极乐观潇洒的死亡观, 包括相关的宗教信仰, 会在精神和物质两方面缓冲生死之间, 阴阳之间的突变以及它所带来的各式负面影响.

读到一首德国抒情诗人乌兰德 (1787—1862) 的小诗: , 有喜悦, 有甜蜜, 有平安, 有神奇, 有希望:

爱情的喜悦, 竟使我丧生
我就在她的, 怀抱里葬身;
由于她的吻, 又使我还阳
我从她眼中, 看到了天堂

祝福青青, 平安快乐! 感谢神的相伴....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