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只黄鹂四条腿

大家好,小黄鹂博客开通了。
个人资料
正文

出入之间

(2007-03-12 20:23:54) 下一个
大家猜得没错,这篇文章由陈晓旭出家为尼引起。

我并不了解陈晓旭,所知道的不过是她演过《红楼梦》的林黛玉以及最近的出家。

陈晓旭的出家 让很多人不理解,特别是那些喜欢林黛玉的人,觉得像陈晓旭这样的明星人物,爱情事业都很成功,为什么要出世呢?

出入的疑惑很多人都有,但是中国文化关于出入的解释,却存在很大的分歧,并不是那样的清晰明朗的。

先从释迦摩尼乔达摩。悉达多开始说起吧。

乔达摩。悉达多是古印度的一个王子。这个“一个”, 并非是指他的兄弟很多,也不是说他是历史长河中的某一个,而是说当时的古印度并非是统一的国家。在现在印度的那块土地上,当时并存着很多小国家,其数目据说并不比现在中国的县城的数目少。在这样的情况,大家可以想象这个王子的生活恐怕并不是很惬意。

譬如赵宋时候的神宗皇帝,当皇帝就当得很不惬意。据说有一次他的兄弟当着母亲的面抱怨他说没有当好皇帝,他居然立刻眼泪汪汪的说,“你倒是说得轻巧,要不你来试试?”

当然这个抱怨神宗皇帝的兄弟也有比较出名的故事。据说当时他也是有资格当皇帝的。但是老皇帝死掉的时候,他母亲--后来的太后居然故意让他睡过了头。他第二天醒来发现兄弟当了皇帝以后,对他母亲大加抱怨。结果他母亲居然说,“我是为了你好。我当然你父亲这个皇帝很多年的老婆,知道当皇帝是很痛苦的事情”。

这是中国皇帝的故事,当然读者也可以看成前人的忽悠。不管如何,多少让我们看出了当皇帝的不惬意之处。

乔达摩。悉达多究竟为什么不惬意我们并不知道,根据他后来的理论,大概他受不了外来和内在的压力,受不了看到亲人的生病老死,觉得人类的悲哀实在太多,于是他出家了, 希望通过入世来发现其中的原因。 他经过多年的苦行,最后在一颗菩提树下顿然醒悟,提出了人生来受苦的理论,并且提出了减轻或者消除痛苦的方法。乔达摩。悉达多可以说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个人的心理学家, 难得是他在顿悟以后,积极向大家推销他的理论,帮助很多人解决了人生中的疑难。

后人因此尊称他为释迦摩尼,称他为知道过去现在将来的如来佛。从个人对后来的影响来看,他的理论对西方和东方都具有极大的影响,甚至超过了中国的孔子和西方的耶稣,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他是最入世的思想传播者。

后来阿育王统一了古印度,他对释迦摩尼非常尊敬, 就把他的思想定为了古印度的国教, 他的门下弟子也多了起来。后来他有一些非常杰出的弟子,发展并完善了他的理论,提出了小乘佛的概念。这个小乘佛就是为了便于推广,因为大乘佛的苦行毕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首先传入中国的也是小乘佛,这种成佛的理论并不要求一心向佛的人象释迦摩尼那样度他人成佛,只要度自己就可以了,这样当然也就不再强调出家。

到了这里我们可以看见,释迦摩尼的出家就是入世,并非是中国文化中的出世的概念。

我们再看看老子的出入吧。

老子是周朝的历史博物馆馆长, 在位的时间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老子退休以后,著书写作,写成一篇《道德经》, 一举让后人顶礼膜拜,成为思想界的至尊。

从现代的眼光来看,老子才是真正的读书人,他不但用他的思想理论使得他在位的时候闲庭信步,更在退休的时候过的逍遥自在,让人们对他只有热爱无法仇恨。

从现代的理论来看,老子最主要的理论就是提出了相对性。老子说,得罪人并不一定需要批评骂人,有时候只要标榜一下自己就可以了,因为听到的人自然而然就会觉得自己很差,于是就觉得受到了批评嘲笑。老子的这种相对性的道德观在庄子那里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他们的主张认为,要让人不恨你,并不是只是需要不做对不起别人的事情,并且需要积极的建立正常关系。

这样看来,老子的出关只是退休,只是为了享受逍遥自在的生活,他并不强调必须出世逃避, 他强调的只是不要故意作让人讨厌的事情。

最后再说孔子的出入观。虽然把他排在最后,但没有说明这种出入观不重要。 恰恰相反,孔子的出入观才是大多数中国文人的困惑。

为什么呢?儒家把家当成国,齐家治国是可以并举同列的事情,所以在儒家看来,出家就是出世,好像出家就一定意味着一种失败,是必须用上天的意志来帮助自己解决其中的困惑的。

孔子一生,刚开始一直追求管理国家,搞到凄凄惶惶了,才终于发现生活本来就不是华山一条路,开始安心教书育人,才有了生命的安全感和生活的稳定感。因为这个发现,孔子一直非常推崇那些隐士,觉得他们的出世并非是因为愚蠢,而是因为追求一种更自由的生活。

孔子的这种理论据后来在司马迁的评赞下得到进一步的发扬光大,对于隐士生活的推崇和羡慕成为后来文人必做的功课,出入在很多读书人那里就成为了一个长久不衰的痛苦折磨。比起佛的出家来说,儒家觉得自己入世; 但真正成了国家官员以后,又特别羡慕道家的冲虚宁静的生活。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中国大多数的古文人就这样选择了一种没有安全感的光辉生涯,一个人终于实现了出和入的“和谐统一”。

最后还是回到陈晓旭的出家为尼。佛家虽然并不要求出家,但是入了中国籍的佛家思想因为对拍马屁擦屁股的兴趣不高,最后只能接受严格的戒律生活,终于和中国的道家思想走到了一起。就譬如《红楼梦》里面的一僧一道,把很多身受官场和生活中苦难的人度了出去。 而小乘的佛家思想呢?正如王夫人所说,并不是寻常人可以选择的。中国后来对出家的人数是有控制的,关键的原因在于出家的人并没有炼成出世的身体,他们照样需要吃喝。 中国古代政府不但拨出相当的土地供寺院所有,甚至允许和尚道士正常要求善人施舍。 他们除了必须过一种有规律的生活以外,其实还是受到了政府的一定的保护和照顾的。 程晓旭的出家恐怕只是为了追求另外一种生活而已。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贝贝尔 回复 悄悄话 大乘并不是指修行难,而是指要普度天下之人。
小乘主要是修自己。

我也不太清楚。并且已改信,所以以后不谈。
两只黄鹂 回复 悄悄话 According to Simaqian, he meet with Laozi and figured out that why he was in big trouble before.

And then he began to enjoy his life.
艾丽思笔记 回复 悄悄话 喜欢关于佛和老子的那些,嘿嘿,因为有同感:)

不过有一段没怎么看懂:
"孔子一生,刚开始一直追求管理国家,搞到凄凄惶惶了,才终于有了生命的安全感和生活的稳定感。因为这个发现,孔子一直非常推崇那些隐士,觉得他们的入室并非是因为愚蠢,而是因为追求一种更自由的生活。"
这部分从原因到结果的转换让我有些糊涂了,你能不能再解释几句啊?

关于陈的出家,我赞同你的看法.

如今谈大乘的多了,但走的多半是小乘的路.

再跟你说个好玩的吧,前几天我忽然梦见你了,其实我也不知道你什么样子啊,反正在梦里就知道那个是你,你在玩陀螺,哈哈,一边玩一边研究该怎么转得快而稳,哈哈哈,结果我就笑醒了,天哪,笑死我了:)))
海岛冰轮 回复 悄悄话 小乘也不错,呵呵。~~要不象西游记里的唐僧,说是取了大乘教义,一堂课还没上完,就被西天派专机接回去了。 ^^

古人上班不知道有没有休假的?我猜可能没有呢。就算是有也不方便吧。在北京城上班的休一周假,想去一趟苏杭,只怕还没出怀柔呢。老没休假,人就会很疲累了吧,干脆想起退休归隐算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