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的空气

早春的空气在凌晨二点的时刻清冷的也似冬天一般
个人资料
正文

一个来自中国三十九岁女人的困惑-人应该怎样面对十字路口

(2007-02-26 01:09:07) 下一个
      一位来自中国,已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女子讲述了她以下困惑,她年轻时曾经想留学,又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成行;今天她作为访问学者来美进修,有可以留学的机会;是否该放弃国内已有的一切来成就这个机会呢?她想通过中美之间的巨大差异来坚定自己的决心,却又看不到明显的证据; 该怎样比较,评价中美两国,该怎样评价自己的以往,作出最适合自己的决定呢?
      很多在美的中国人也面对同样的困扰,回不回国,怎样比较,似乎成了最流行,最神经质的一个问题!
      人最痛苦的时候是不知如何选择,不知怎样判定和选择机遇。
      在这种情况下,首先要搞清楚的是自己究竟要什麽?就像做数学题,必须在有足够的已知条件下,才能求出未知数的解,如果没有任何确定条件,就是无解。问题的答案必须出自特定的肯定条件。回顾以往面对生活问题,自己的选择,就可以看出自己是那一种类型的人,先想后作的,先做后想的,边想边做的; 无论那种做法,做出判断的依据是什莫?依据又是从哪里来的?
      以往中美之间的物质差距很大,如果以物质生活为标准,这一点就很容易做出判断; 现在国内的物质生活也极大地丰富了, 生活的人文环境也有很大的进步,纵有不满意的地方,值不值当为此付出一切,从头再来呢?对一个国家制度的了解,需要立体的,多层次,多方位的了解,这是需要时间和生活力度才能回答的问题,不是快餐文化一句话可以说清的;单问某一个人,又由于这个人的成熟度,生活层面决定,很可能听到盲人摸象的片面之词。
      我认为单纯根据物质生活水准作为标准来衡量在中国和美国哪里生活,是一个根本错误的命题,题目本身根本没有解答。 
   这是因为一个地方的物质生活是和这个国家的社会制度运作,管理,社会价值观,生活观, 主要家庭生活模式,工作生活模式息息相关的。中美两国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都有根本不同,不同的参照系统之间不具有可比性。就像大小和长短不具有可比性一样。

      人与人的比较应该在同时代,同环境的人之间进行。
      一个普通现代人拥有的物质生活,自来水,电灯,出门可以有汽车,飞机作为交通工具,以及网络社会的便利, 都是100多年以前的 皇帝都不可能有的,但是皇帝拥有的绝对财富和生活中的便利是他同时代的人无法攀比的, 两者生活在不同的时代,社会制度下,即不同的参照系下,没有可比性。
      如果说有可比性,是从社会制度的演化来比:现代社会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中产阶级作为一个阶层出现和成长,相比封建社会,贫富分化等级越来越小,这是社会的进步和趋势。 由此也可以找到人类的理想和目标是建立更为公平的社会和制度。
      如果不想太大的人类理想,只想自己的个人价值实现和物质生活的改善,则应该详尽分析自己的价值观,行为方式, 年龄,职业,身体状况,心理承受能力等等,看自己更适合在哪种社会环境生活。
      既然众所周知工资绝对值在不同环境下价值是不同的,为得到这种物质生活所需付的生活和情感的代价是不可忽视的, 又怎能单凭物质生活一点来比较两个社会呢?而是否愿意为人文环境的不同而经历一系列必经的生活变更则更是由个人而定。
      纵使中美两国物质,人文环境已然类似,青年阶段起选择在不同国家生活的同龄人也不具有可比性, 因为生活的起点不一样,经历的生活挑战不一样。各有各的机缘,要比也得和自己的过去比,和同样环境中的佼佼者比。就像同是同一届奥运会选手,体操运动员和游泳运动员之间因竞赛项目不同无法直接比较一样。
      在这里不免要说到是否融入主流社会的问题。所谓主流,是既得利益获得者的群体。在中国的人有多少是最大的既得利益获得者,主流的比例是多少?自己算不算?中国工薪阶层的老百姓哪个是中国主流社会的了?都应该觉得不幸福,低人一等吗?人生的价值是这样来判断的吗?为什麽一定要要求国外生活的中国人做到?否则就是不成功,异乡客!人应该与人为善,创造出自己喜欢的朋友圈,享受自己的生活和工作,随遇而安,而不是拿一些莫名奇妙的标准来苦恼自己。
      人必须有自己的根,在坚实的基础上根据自己最终的理想来选择,判断,接受最接近于现实的机遇,否则处处都象是机会,处处又都困难重重,没有解决的突破点;何去何从,如何判断 哪个是真正切实的机遇就成为不断的困扰。人有时候迷惑是因为混淆了概念,把不同系统的东西混在一起,造出无法解答的问题还在苦苦寻求答案。
      选择正确的参照系,再选择正确的参照物,实事求是,忠于自己,忠于理想,愿大家有志者事竟成!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1)
评论
hey3g 回复 悄悄话 人有时候会想去做一件事,然而又害怕做了这件事需要付出的代价。
如果不去做,那么将来就会有遗憾,
如果去做了,也许将来会后悔。

两条路,有一条必须得走。
其实,想太多没有用处,先尝试一下看看再说话,也许,答案并没有那么复杂。

而且,每条路上都会有快乐的。不要因为自己没有处处占先就后悔,就可以了。
杨子 回复 悄悄话 她现在一定于两难境地。我们不必给她两难的答案。

1。她年轻时曾经想留学,又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成行;今天她作为访问学者来美进修,有可以留学的机会;是否该放弃国内已有的一切来成就这个机会呢?----我认为一个人能圆自己的梦,是钱财难得的好机会。年轻时的梦想,现在能实现,何乐而不为?

2。她想通过中美之间的巨大差异来坚定自己的决心,却又看不到明显的证据; 该怎样比较,评价中美两国,该怎样评价自己的以往,作出最适合自己的决定呢?-----不必比较。就像一个人生在杭州,却去风沙弥漫的北大留学,有什么可比较的。其实不必放弃国内的联系。读完了,想回去,在毅然决然的回去。

3。不要给自己留有遗憾。别的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有什么放不下。

既来之则安之,如若留之则静止。不喜欢三心二意的人。这是我的人生哲学。仅供参考。
laomi06 回复 悄悄话 罢了兄长:难得您三言两语把生活的滋味着墨得如此透彻而又不失诗意。 能常看到您的文字真是一种难得的幸福。从没有想到网络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灵魂挥洒,共舞的平台。
微风:您说的透彻,也许该告诉她等她度过适应期想到还有心灵自由这回事又不知是几年之后的事了:)
土炕jj和希望兄说得实在,四十之后还不消停,什莫时候才给自己几天舒心日子呢
一苇兄说得干脆,纵使我们向芦苇一样柔韧,随遇而安,在水一方的滋味也不好尝啊,犹豫确实是万劫不复的境地!
明亮,好久没有见了,你还好吗?多保重
鱼郎和枫叶:,问好了!
充满希望 回复 悄悄话 二, 三十岁到哪里都是闯天下. 可到了四十岁已经是该知天命的时候了. 哪里能有安逸的生活就在那里. 人生能经历几次折腾?
加州鱼郎 回复 悄悄话 Laomi是一个勤于思考的女孩,我真为她的深思而折服.读她的文章我收获最大的是:”想清楚,整明白”.如果一个人对重大问题有清楚的认识,他的人生就不会有十字路口痛苦的选择,因为他早就有了答案,没有了无边无际的选择.如何才能对事物有清楚的认识呢?一是你接触的事物是真实的,或你看透(别看破)了事物的本质,二是你对事物建立了正确的观念.这样你就会找出正确的答案和策略.对于该女士我没有建议,因为没有完备的背景了解,但是,她有了上述两条,我想她就不需要我们的建议了,最多只需要我们的实地情况介绍.但是,遗憾的是,人们很难超脱而发现真理.
枫叶红了吗 回复 悄悄话 罢了罢了,人生之真谛,非常赞同,也免去我费心写了,拿去抄在我的博克里。加一句:该女士也许留在国内更现实吧。
罢了 回复 悄悄话 人们常常喜欢这山看那山高,两边的风景虽各有千秋,但最终在心里的感觉也不过是大同小异而已。事实上,这人生怎么过都会有遗憾。有的人总是在寻找,凡到手的,都不是他要的。有的人从来不寻找,凡到手的,都是他要的。 各有各的活法。究竟哪种好,只有天知道。

我们不可避免地生活在一个功利的世界上,人人必须为生存而奋斗,这一点决定了生命本身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遭到忽视的必然性。生命原是人的最珍贵的价值。可是,在当今的时代,其他种种次要的价值取代生命成了人生的主要目标乃至唯一目标,人们耗尽毕生精力追逐金钱、权力、名声、地位等等,从来不问一下这些东西是否使生命获得了真正的满足,生命真正的需要是什么。我们不应该让生命的声音被市声尘嚣所遮蔽,我们一定要安静下来倾听自己身体和心灵内部的声音,听一听自己的生命在说什么,想一想自己的生命究竟需要什么。

其实,日常生活到处大同小异,区别在于人的灵魂。人拥有了财产,并不等于就拥有了家园。家园不是绵羊、田野、房屋、山岭,也不是汽车、房屋、游船、存款,而是把这一切联结起来的那个东西。那个东西除了是在寻找和感受着意义的人的灵魂,还能是什么呢? 我们应该意识到,人生的意义不在事物之中,而在人与事物的关系之中,这种关系把单个的事物组织成了一个对人有意义的整体。

与我而言,在这个整体中,友情占很大的比重,它和你幸福与否有着直接的关系。人这一生中若无好朋友相伴一定会很孤单,很失落,友谊对于我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在我眼里,这个世界因为朋友们而变得更为美好。

我相信,最深刻最高级的精神生活是超国界的,一个人只要心性足够优秀,只要有足够的底气,在哪里都一样不同凡响,如果底气不足呢,在哪里还不一样过日子,求个舒服自在罢了。

我的朋友在情人节时寄给我一个power point邮件,里面有一段话我非常赞同,我把它们翻译成中文放在下面和大家分享:

去寻找你自己的路,去寻找
刚好够你感到幸福的运气
刚好够你变得坚强的挑战
刚好够你做一个普通人的悲伤
刚好够你保持对幸福向往的希望
幸福的人所拥有的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是幸福的人却懂得感恩和珍惜人生路上他们所拥有的。
幸运和快乐永远眷顾那些
留着眼泪哭泣的人。。。。
经受着折磨和苦痛的人。。。。
不断求索的人。。。。
对自己有所承诺的人。。。。
那些懂得爱的人。。。。
因为,只有那样的人才会懂得,生活中什么样的东西才具有永恒的价值。
。。。。。。。。。。。。。。

对laomi06的问题我没有答案,我只是将我对人生的看法和态度写在这里,希望对那个三十八岁的朋友有些帮助。
明亮 回复 悄悄话 喜欢穿墙屁的评论。人生是过程。潇洒一些,在哪里都可以看到好风景。具体还是看这位女士的感觉如何。要听从自己的内心来选择。
问好!
一苇渡江的行者 回复 悄悄话 来旅游可以;背井离乡、抛家舍业地来创业,就免了吧。虽说落子无悔,过了河的卒子的滋味最不好尝。

哲人讲:选择即是痛苦,再选择是大痛苦。实际的情况时中美各有好的地方,一旦陷入“去”还是“留”的挣扎,则无异于投身于万劫不复之地。为了她一生的幸福和心灵的安宁,还是在国内好。我跟国内的人将这些话,人家通常以为我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得了便宜卖乖。不说了。

淡淡微风 回复 悄悄话 呵呵,对于已经在国外的人,想过舒服日子呢,就在国外待着,想创一番事业呢,就回国去。当然,在国外有国外的不如意,回国有回国的新麻烦。
对于这位中年女士,想追求生活心灵自由,那还是出国,想追求个人事业成功,那还是留在国内的好。
任何选择都是有得有失,不存在万千之策,选什么,就看自己想要什么了。
老土他炕上的 回复 悄悄话 我是她的话,会选择国内,既然国内已经有基础,美国可以常去玩儿或短期进修,女人进入40,最重要的是家庭,再学下去没什么意义.
成功是为了什么?这是她该问自己的问题.
laomi06 回复 悄悄话 看来问对了:)大家都是过来人。甜生哥和衣带姐历尽辛苦,创造了一次又一次的辉煌;秋天,大鸟,jk是实事求是,分析透彻,稳扎稳打的高人; 枫叶,穿墙屁是潇洒,磊落,无怨无悔的豪杰。 真是感谢文学城,让我有幸见识到各位高手的风采!望大家像在家一样畅所欲言,高高兴兴说个够:)
枫叶红了吗 回复 悄悄话 人生跟股市差不多,还是不要想太复杂了好,注意放松。
枫叶红了吗 回复 悄悄话 看文章,判断老米肯定是学工科的了。作为走过来的人,想写的内容太多。回头在我的博客里详细道来吧。简单的说:时间是一维的,事过境迁,过去的就过去了,过去的不能成为包袱,人生绝对没有回头路。人生之路的选择不能用条件简单的加权计算,选择之前先问自己真的非常喜欢吗?跟着感觉走,注意避免大起大落。随遇而安,不能与自己的命运过不去。这也算是一种人生态度吧。

衣带渐紧终不悔 回复 悄悄话 laomi的家春光明媚,好漂亮!

这个例子基本上象是在说我。我跟她一样的年纪来到美国,也是年轻时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成行。出国之前在国内也算是事业有成,副高职称,行政小领导,主持着包括国家基金在内的好几个项目。可是不为别的,就为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着亲身体会不同国家不同社会形态之下的生活状态,在将近不惑之年到美国来了。这么些年下来,已经很难再回头去考量究竟出来得对还是不对,值还是不值,以及如果不出来,我现在应该是怎样了。有得也有失,就看你自己的价值标准。我挺喜欢自己现在的生活状态。
jk 回复 悄悄话 老米,贴子很漂亮呢,只是有点建议:是否可以将底色换淡点,容易阅读。
jk 回复 悄悄话 先前跟贴的四位高见相当赞同,也说点看法:
随意而安-这方法任何情况都适用,这样自己活得潇洒些。
回国发展-就看那人在国内的根基如何了,三十几岁还算年轻,在美国也还有机会,即使不一定成就非凡,但应该能站稳再求发展,的确在美国想从头来会非常的难! 但三十几岁的人应该还有空间。
再说她自己的条件、自我的期望-此文已说过的,目前两国间生活条件距离并不太远,物资还说不上谁就绝对好,制度上当然美国比较好的是不少,有些地方还更接近理想中的共产主义,美国有些不好的现象在中国依然存在,考虑清楚了,那就随意而安了。
其实即使在国内,又有谁能保证你就永远顺顺利利的呢。
最后结论是:以这个女士的人生经历和肯定有的比一般人高的智慧,就跟着感觉走,别去参考旁人。
再有呢,现在两边齐头并进的大有人在。时代不同了。
Thunder_Bird 回复 悄悄话 laomi说得有理。她应该考虑清楚:
1。她最在乎的是什么,物质享受,人际关系,精神自由?
2。所在行业中美优势比较
3。自身条件
Sweetlife 回复 悄悄话 好文! 谢谢分享!

她不应该放弃国内已有的一切来成就, 因为任何一个事业来之不易!, 在美国想从头来会非常的难!

俺从留学到创办公司, 能够立足在美国是要十年的时间. (俺在国国内时,已是在俺的领域的杰出人物了). 一身闯两个高端是太难了! 我不敢再重新来了! 因为我已损失的太多了!!!!!

好儿女志在四方! 如真要试一试, 如事业有成, 应叶落归根!
多伦多的秋天 回复 悄悄话 身边太多的例子告诉我, 那位女士还是回国发展比较好。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