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文化儿

从衣食住行、日常起居的个人习俗到街道环境、政府民众等的社会现象,细细剖析最新中美生活文化习俗之异同
正文

先己后人,助人为乐

(2007-12-27 17:54:01) 下一个
对于上个世纪在中国生活过的人,都会对雷锋与雷锋精神记忆犹新。那助人为乐、先人后己的精神曾教育了几代人。那时侯做好事的人,真是远比现在宁可围观暴徒抢劫路人或强奸妇女而不对受害者伸一援手的人多。去到美国后,在日常生活的许多方面,大事小事,也经常感到除了在让路、购货等极小事项中由于礼貌的原因,美国人可能会先人后己外,一般都是先己后人的。尽管损人利己的事情除了在商业竞争上,一般人都尽可能避免,但是损己利人的事可是无人愿干的。可是在美国,助人为乐却是司空见惯的。不谈那些专门从事慈善事业的单位机构对有困难的穷人的时刻帮助,当发生天灾人祸时,普通老百姓都会慷慨解囊、进行不招而来的志愿援救。造成两幢世界贸易大楼倒塌,三千多人死亡的美国“9•11”事件后,全美国不知有多少人放下工作、远离家庭,从各州志愿赶到纽约市进行义务抢救与清理现场的劳动。亚洲海啸发生后,又有超过30%的美国民众以不同的方式捐款给受难的亚洲国家。普通的老百姓,不管贫富、肤色、年龄、性别,当一人有难时,不管是路人、陌生人、邻居或任何人,见者有份,只要不损害自己的利益,都会伸出友谊援助之手。最常见的是当汽车发生故障,在半路熄火抛锚,或出交通事故,那绝对会有许多车停下来询问是否需要提供帮助,并尽力相助,直到问题解决或专业的救援人员到达。笔者曾在某一年的圣诞之夜回家路上,所驾的老爷车在风雪弥漫、能见度极差的纽约州际公路中央熄火,那时尚未有手机,又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如果不是几位热心的陌生路友停车援救,铲雪推车,笔者可能要在公路上过圣诞了。又有一次,笔者因出车祸晕到在路旁,直至被救护车送到医院醒来,才知道在那居民稀少的地区,至少有几十人在为将笔者送往医院而忙前忙后。 一般来说,愈人稀地广的地方,民众愈好助人为乐。因为相互帮助也是生存的更好的必要条件。美国得克萨斯州地大人稀,城市外的住家往往一户有好几十、甚至上百公顷的地,那里的百姓的热心是出了名的。笔者有一朋友从拉丁裔移民繁多的佛罗里达州南部,搬往得克萨斯州西部,当地民众的热情使他极为感动。他曾作了这样一个比喻:在某些州的购物中心,如你朝一个陌生人多看几眼,那人可能会反瞪你,看啥看?!但在得克萨斯州,同样的举动会招来别人热情的问候:你好,需要帮忙吗?很令他吃惊的是,当他几里外的左邻右居得知他需要建一个马棚时,不但纷纷赶来帮忙,甚至将所需的材料都带来了,最后他购买的材料都几乎没有用,就在众人的齐心协力下将马棚建成了。 美国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社会,每个人只为自己而活着,很少有人为着什么崇高事业或理想而活。如果说以上数例还属救人于危难之中或好客之道,那么笔者感触最深的如下一件小事,则充分体现了美国百姓在自私自利的同时,也从不丧失关心他人的心态。20多年前,笔者有一次去波士顿的哈佛大学看望一位朋友,由于地址不熟,在学校附近的公用电话亭打了个电话向朋友问路(那时尚未有手机),完了后将通讯录遗漏在电话亭内,以后也忘了。回到纽约后过了不久,那位朋友打来电话询问有否遗失一本通讯录,并说是有位陌生人寄给他的。为了不知谁的一本小小通讯录,拾到者竟然花费邮票与信封将它寄往通讯录中记载的一家地址,而且这位高智商者竟会猜到遗失者一定是打电话问路,从而将通讯录寄到离电话亭最近的的地址!这样的好人在当代中国也大概很少能见到。由于美国不象中国那样有从小抓起、学习雷锋做好人好事的思想教育,也没有经常的各种不同类型的学习运动,所以笔者至今尚未明白的是:究竟谁教育了美国大众?他们是向谁学习这么好的助人为乐的思想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