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无

既无意种花,也无心栽柳。随性撒字,意走行间。有心者进来坐坐,絮叨絮叨宽宽心。万事顺自然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内急(补一篇)三。 如厕(下)

(2008-11-14 07:05:39) 下一个


故事一

有次朋友聚会,我不知因何缘故无意地讲了我在华山如厕的经历。不料引发共鸣。居然有很多人兴趣盎然地谈了不同的如厕经历,感受。其中尤其以女士为多。当然多是中年的。这年龄段的女人最放得开的,什么事都经历了,经验丰富,没什么不可说的。我听的是目瞪口呆的,没想到就如厕都有那么多可思可想可感可叹可笑可泣的事迹与感想。难怪有人说茅房也是哲学家的摇篮。

于是又想到小时候听到的笑话。说是尼克松访问中国时说美国科技很发达,连上厕所也是自动化,从你坐下起,一切都自动化。马桶可以帮你擦pp,洗pp。中方说这不稀奇,我们也有啊。尼克松半信半疑。结果在他住进旅馆上厕所时果然发现抽水马桶旁有按键。于是他按一下,有水冲洗他pp,再一按,就有抹布伸出来帮他擦pp。老尼很奇怪,落后的中国怎么这么先进了。于是转过身来把头伸进马桶想研究研究。结果还没看清怎么回事,又是水又是抹布地拿他的脸当pp给洗了一把。最后到他离开也没弄明白这个技术问题。后来据说是在马桶后做了间暗室,藏了两个人,一个负责喷水,一个负责擦pp。看到尼兄来观察,怕给看出破绽,于是又是水又是抹布地弄他一回。

当然这只是编出来一个同美帝斗争的故事,让那时比较郁闷的国人开心一回。

当时听过也就哈哈一笑,认为那是笑话而已,不料最近看到电视广告,才知道还真有这种自动马桶,有加温,冲洗,烘干等一条龙服务程序。这下如厕也开始从就事论事,完成任务,随着科技发展,慢慢转换成一种享受。有这样的马桶,我想许多人家里的马桶边上的书会越来越多。不过看到那注出来的那股细细的水,想想要喷在自己那地方,心中还是有点怪怪的感觉。毕竟是那么多年都是自己动手的,突然有别人来帮你,尽管是机器,还是难免有些抗拒心理。

故事二

那也是次可怕的历程。那年在乡下去我舅舅家玩。我舅舅家那时还算不错,住在供销社的大院里。厕所自然是公用厕所。一个在那时在那里算是比较高级的砖瓦茅房。不过里面很简陋,就在地上埋了个大缸。就是那种人们腌咸菜酱瓜的缸。直径有一米半左右,大半人高样子。缸上铺块木板,人就蹲在木板上的干活。这种厕所最大的缺点是会溅起来。所以干大事的要先铺张报纸再进行。最恐怖的是晚上去。我舅舅告诫我要以极其快的速度完成。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我第一次去不知道,也没拿我舅舅的话当回事。还拿了本书笃悠悠脱下裤子蹲下。这时就听见“呼”的一声,好像有什么东西从pp底下腾起。还没等我反应过来,pp就受到群起攻击,那是上百只蚊子呀,尽管我双手挥舞,那哪招架得住,只好急急逃窜。即使这样,pp已是布满大包。更可恶的还把我的小佛爷也给叮了,从此后一到晚上小佛爷是死活不肯去那儿朝圣了。

可见厕所条件很重要,光有厕所是不行的。如厕是件不雅的事。可是是人谁也回避不了。无论你有如何高雅的,有文化的,有能力的,到那时就和旁人没什么两样。就是林黛玉,妙玉如此超凡脱俗的人间仙子,大概也得咬牙皱眉和凡夫俗子一样做那功课。所以一个要想保持他(她)与众不同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干那事时躲起来,遮起来,不让别人看见他们这时的丑态,以免因此而掉了身价,失去那高人一等的神秘性。这大概也就是厕所要独立,如厕要隐私的来源。

那年新婚,我抓我媳妇去上海见公婆。她首先关心的是你家有没有厕所。因为她听说上海人家没有厕所,厕所都在房间里。没有抽水马桶。用的都是独立式的木马桶。她听说的还真没错。上海,其实江浙一带城镇居民都是用的是那种马桶。每天早晨可以在弄堂里看到一排排的晾在那里。已成为上海很特殊的一道民俗风景。当然也成为别的地方人的笑料。

不过我荣幸的告诉她,我家虽然什么都没有,但还就有这奢侈的抽水马桶,还有厕所单间。于是这位大小姐才得以行程。

我在北京时,单位里的人说道此事时,还问我为什么上海居民不建厕所。我说谁不愿意有个厕所,问题是他们有条件建吗?那时的上海人住房水平人均只有0.5平米,连睡觉地方都不够,你让他们到哪儿建厕所呀?我认识的人就有家居如72家房客的,在楼梯间搭床睡,要睡觉人得爬进去。我有个同学从小就会抽烟,为什么?因为马桶就放在屋里,家里如厕太臭。于是规定如厕者必须抽烟以减少异味。这些事回想起来挺好笑的,但这些笑料里带着不少无奈的苦涩。

当然今天的上海如厕问题已改观很多很多。每天早晨再也不用被那“刷啦刷啦”涮马桶的声音弄醒。弄堂里也不再见那道风景线。可上厕所的样子不会因为可以有单间,坐在高级马桶而更优雅些。该呲牙还得呲牙,该皱眉还得皱眉。出屙面孔就是出屙面孔,不会因此更美丽。在那雅间的厕所里是不是可以因此产生更多的哲学家,艺术家或科学家就不得而知了。

有人说茅房是哲学家,艺术家的摇篮,其实不为过。只是因为不登大雅之堂,所以很有可能把那些发明和灵感都说在别的上台面场合发现的。

说是伟大的牛顿在苹果树下因被苹果砸到脑袋而发现了自由落体定理,我不太相信。那谁能不保定他是在如厕时发现的。他也可能因为大便出来总是往下掉而不是往上粘住pp触发灵感。这苹果掉在脑袋上可是极偶然的,而如厕那是每天的事。

同样,老子的哲学也难保不是在茅房里诞生。我如厕时看到那句“。。。。。。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时就很有感悟。做学问不就如同如厕一样道理吗?既然小小的我都能在如厕时感悟老子的哲理,那谁又能说伟大的老子不是在茅房感悟出道的哲理。

猪猪告诉我她几个月的儿子在如厕时最为严肃。我就恭贺她可能新一代的哲学家又要诞生。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心无 回复 悄悄话 回复cc99cc99的评论:
有排水沟通往下水道
cc99cc99 回复 悄悄话 哈哈。有趣。听说过上海弄堂里的这道风景。就是纳闷,他们去哪里刷?难道还有水井或者河流什么的?刷下的水,流到哪里去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