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革小报”寻根又八篇。做“坏事”的人,做了什么,比任何“旁人”都清楚。于是就相对“敏感”,别人稍微接触到那个“坏事”的边缘,就要冲上去反击。比如太祖,有几件事儿是不能跟太祖提的,“焚书坑儒”、彭德怀、欺负农民、大炼废铁、饿死人,后来还有林副主席。文革开始,在那之前疑似踩到太祖痛脚的人和事,都得批判[
阅读全文]

“文革小报”寻根又七篇。“小报”寻根,主要在说历史,基本不离材料。如此说法,历史是说了,娱乐性稍差,此篇略补遗憾,故事一个。上“小报”:取自1968年春,西藏的“风雷激战报”。字数不多,信息丰富。要知道根据现在的事实,在这个的大会的会场,太祖是被“坏蛋”包围着的,左近有日后经咱国“法大还是党大不很确定的”[
阅读全文]

“文革小报”寻根又七篇。50年前的文革,当然是“旧社会”。这篇,是比较沉重的话题,不忍勿读。上“小报”题目:取自1968年初,南京航空学院的“新南航”。文章很长,附在帖子的后面。这里把文章的大意浓缩一下。这位吴继周吴先生,文革发生时是“南京航空学院”的“书记兼院长”,文革中被打倒。诸多“罪名”中,包庇&ld[
阅读全文]

“文革小报”寻根又六篇。才听到咱国“抗韩”新消息,“著名”韩国烤肉餐厅“汉拿山”临阵“起义”,脱离“韩国”阵营,重归汉队。脱韩托汉,^_^。为什么是“著名”?本老汉去年底才在那儿吃过,能不“著名”吗?当时有人请客,问几个菜系中想吃什么,其中有韩国菜。好奇咱国的韩国菜啥阵势,就说韩菜,结果去了&ldq[
阅读全文]

“文革小报”寻根又五篇。文革,野蛮、荒谬、愚昧。句号。讲文革的“故事”,还是尽量讲出些“黑色幽默”来,不然会让非亲历者不忍着眼。这次,有些抱歉,主要是黑色,鲜有“笑”果,*_*。1968年夏,太祖的文革目的基本达到,刘少奇的人马被悉数放翻,“革命形势一派大好”,太祖开始“收官”,落实“皇权”。有了“清[
阅读全文]

“文革小报”寻根又四篇。文革中,太祖威力无比。想一想,如果全国每一支枪,每个居住空间,每斤小麦和稻谷都归你管,你也应该挺牛掰的。不过,是人都有个“进步”的潜念,太祖在管住了每一支枪,每个居住空间,每斤小麦与稻谷后,还会想更“进步”些,比如:取自北师大的“井冈山”,1967年底,给太祖“祝寿”的文章。4“最”[
阅读全文]
“爱国”,具体怎么个爱法?稍复杂些,不像有的“爱”那样容易界定,比如钱。爱钱,简单。为了自己的钱不受损失,大宗的钱,要保护好,存到有“机构性”保护措施的银行里去。“国”就不那么简单了。一个“国”里,总有不让人待见的东西。比如,回北京,走出“首都机场”,一股刺鼻的感觉来袭,雾霾。“爱国”要不要包括[
阅读全文]
“Denial”,2016年的电影。艺术再现1996至2000年发生在英国伦敦的一起民事诉讼案,由英国的“历史学者”大卫.厄文(DavidIrving)起诉美国的历史教授戴博芮.利普斯泰德(DeborahLipstadt)。厄文是一个知名的希特勒“辩护者”,在诉讼案发生前曾在出版物中质疑“奥斯维辛集中营”(Auschwitz)发生过有组织的系统屠杀。利浦斯泰德在诉讼案之前曾在出版物[
阅读全文]

“文革小报”寻根又三篇。文革的总体态度是跟人“斗”。重点自然是与太祖不待见的“坏人”斗(千万不可与太祖及太祖那一刻指定的“好人”斗)。有时候,为了太祖,该“斗自己”时也不能手软,所以语言也反应了这个特色:取自1967年初,北京新华印刷厂的“革命造反报”。(高平同志的“诗”读时先读左边的四句,再读右边[
阅读全文]

“文革小报”寻根又二篇。文革中太祖“闭关锁国”其实不是全面“闭锁”,除了信息上“闭锁”让咱们很纯洁的相信外面是“水深火热”之外,把外面的好东东拿来玩太祖并不反对,尤其是能有效果的玩。看个例子:取自1967年春天,北京科学院的小报“革命造反”。说的啥事儿呢?文革时咱国“外汇”不多,可拿出个二十八万来还[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