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间一尘的博客

欢迎光临本人YouTube频道(频道名:林泉晗禅):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Vjv8tLsukFI_ciYYAxN5A


个人资料
博文
道信禅师: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 来自:http://fo.sina.com.cn/o/2012-11-08/14573061.shtml 唐朝蕲州双峰山道信禅师,承粲禅师后。其信禅师,再敞禅门,宇内流布,有《菩萨戒法》一本,及制《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为有缘根熟者说。 一、一行三昧 我此法要,依《楞伽经》“诸佛心第一”,又依《文殊说般若经》(全名《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经》,二卷,梁曼陀罗[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真正的覺知是什麼?觀察者就是被觀察的對象——那個在觀察事物的意識,它是被你觀察的對象。當你認識到這一點的時候,你就明白覺知絕非頭腦的觀察,它就是一個很簡單的「知道」:我知道頭腦有什麼樣的想法,有什麼樣的企圖、動機、欲求。一旦你看到它,這個「看」就是覺知。它不需要學習,不需要有主動的行為,就在每一個當下,覺知著每一個發生;它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人生故事】三岁人——一位鳏独老人风雨飘摇、贫病老死的人生及其生命中的光明 作者:林泉晗禅 有声版: 上: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ZORU90tXhg&t=6s 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wUvPwUK-cU 1 孟子说:“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按照这个标准,他是一位鳏且独的老人。他是我生命中给我震撼感最大的一个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三祖僧璨禅师,姓氏及籍贯均不详。史料只记载,他最初以白衣的身份拜谒了北方前来舒州司空山(今安徽岳西县西南店前镇)避难的二祖慧可祖师,并得到祖师的点拨、印可和传法,成为禅宗的三祖。关于三祖悟道的因缘,灯录中是这样记载的:初祖达磨传法给二祖之后,自于少林托化西归,二祖慧可于是一边随宜传法,度化众生,一边寻求法嗣,以付祖衣。北周武毁佛期[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聪明人,都懂得向愚蠢低头转自:最国学2023-06-2413:00
苏格拉底说:天地只有三尺,而人在五尺开外,所以人人都要懂得低头。
不仅要向真理低头,更重要的,是学会向形形色色的愚蠢低头。
1
向愚蠢低头,是一种智慧
人生不是只有昂首向前,还有低头后退。
当与愚蠢相遇的时候,学会低头,懂得隐忍,才是取胜之道。
三国时代,魏国曹爽为了掌控朝政[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开悟后没有遗憾-开悟状态的解说。 Explanations。 摘至TheEyeoftheI:FromWhichNothingIsHidden. 大卫.霍金斯/DavidR.Hawkins,M.D.,Ph.D. 2016/03/15。 问题一:灵修的最佳态度是什么? 答:「阴」是一种稳定且永久的属性。灵修包括理解、领悟和一种「随顺」而非「获取」的整体态度。要知道,灵修所追寻的是当下的、内在的、无形无相的,以及寂然静默的,这种状态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渴望是契机,臣服是通关密码 摘至TheEyeoftheI:FromWhichNothingIsHidden. 大卫.霍金斯DavidR.Hawkins,M.D.,Ph.D. 2001.06.23. 除非一个人完全不用努力就自动进入开悟状态,就像拉玛那·马哈希尊者(RamanaMahrshi)在青少年时期所经历的那样,否则更常见的情况都是,求道者在开始渴望开悟之后才会达到开悟状态。 佛陀说,凡是听闻开悟的人,将不会满足于其他任何事物,因[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3-06-10 10:25:59)
作者:阿迪亚香提 6 **深度 *头脑水平运动*但真理不是关乎知识的,它关乎觉醒。 *头脑、情绪和身体玩着一个情绪叫积累。 *我们喜欢用自己的体验和别人的体验相比较。 *当你真正想要深度——超越性的深度,你要面对的是,要还是不要放下头脑。 *意识可以向下看,看到那里有一具身体,但是,那也不是任何人问题的来源。问题是你稍后加诸于自己头[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3-05-01 06:11:03)
达磨大师血脉论 达摩大师血脉论序 右朝奉郎通判建昌军事赐绯鱼袋任哲作 原人之心,皆具佛性。泛观诸家禅说一切经文,原其至当之理,未有不言自己性中本来真佛。达磨西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盖谓自己真佛,不出一性之中。人人不自委信,所以向外驰求。将谓自性真佛外更有别佛,故诸佛诸祖师说法要人省悟自己本来真佛,不假外求。又缘种种法语[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菩提达摩大师《悟性论》 夫“道”者,以“寂灭”为体。“修”者,以“离相”为宗。故经云:“寂灭是菩提,灭诸相故。”
佛者,觉也。人有觉心,得菩提道,故名为佛。经云:“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是知“有相”是无相之相,不可以眼见,唯可以智知。若闻此法者,生一念信心,此人以发大乘心超三界。三界者,贪嗔[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11]
[12]
[13]
[14]
[1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