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以忘忧

古稀之年,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寻其乐!
个人资料
李培永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博文
语文教学随笔(12)怎样自读《小麻雀》《小麻雀》在初中第一册《阅读》(人民教育出版社三年制初中语文分编型教材)中是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自读课文。编者要求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阅读,并完成阅读练习。关于“阅读的目的”,叶圣陶先生曾明确指出过。“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老师不讲课文,同学们该如何去读,采用怎样的阅读方法呢?[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语文教学随笔(11)提问动天君,会学要用心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世界各国有识之士都指出,未来社会的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因此,教学,就要教学生会学。从宏观角度用战略眼光综观全局,会学的主要标志是掌握科学的思考方法和学习方法,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1962年1月22日,叶圣陶老先生发表了《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一文,指出&ldqu[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语文教学随笔(10)《牵牛花》的“生之力”叶圣陶老先生的《牵牛花》一文,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教社”)省重点中学语文实验教材《阅读》第三册散文单元的讲读课文《散文二篇》之一。1983年11月,湖北省教育学院教教学法的刘世笃老师,准备带该院中文班和行政班的学员(湖北省各县市中学的在职干部和教师)来听课。她约定的时间,按我的教[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语文教学随笔(09)领导讨论的艺术“领导讨论是一种困难的艺术,但也是很值得发展的艺术。教师必须经历过一段时间,有时要若干年的实验,才能发展起来的既有效又舒适的方法。”(引自[美]林格伦著、章志光等译《课堂教育心理学》第428页)。领导讨论的艺术,困难在哪里?难在如何选择讨论的切入点和讨论进程中如何点拨。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语文教学随笔(08)《父女相逢在……》1984年,初二下学期上《阅读》课,讲读课文《党费》。初一年级语文组孙丽娟老师要求带她们班的学生来观摩,让她的学生看看实验班的学生是怎么上课的。我们找了一个大教室,让她的学生与我的学生坐在一起上课。刚好还有七八个从下面县市来听课的老师,教导处也临时安排他们来我们班听课。按照教学计划,我和孙老师早[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语文教学随笔(07)作文秘诀,唯手熟尔初中《语文》课本中有一篇欧阳修的《卖油翁》: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语文教学随笔(06)该讲的一句不少,不该讲的半句嫌多1982年开学前,袁福老校长叮嘱我,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教社”)推出的这套分编型《阅读》和《作文·汉语》,是建国以来改革步子最大的一套教材,与该社传统的综合型《语文》课本完全不一样。而且,进行这套教材改革实验的规模,也是建国以来最大的一次。根据教育部的通知,全国各省、直辖[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语文教学随笔(05)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是《荀子》在《劝学》一文中的一句名言。《劝学》是中学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传统名篇,是荀子的代表作品,也是《荀子》一书开宗明义的第一篇。全文由两大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论述学习的重要性;后一部分,论述学习的步骤、内容、途径等有关问题;而以“学不可以已”作为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女人缘(05)高中美女同学从美国回来,找我协助她经商(在农垦中学合资的制药有限公司门口,与老同学胡慧合影)1991年2月25日,我和赖瑞光校长,陪第一次来海口讲学的中国首届十大杰出青年、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魏书生,游览海南名胜古迹。(左起赖校长、第三人是魏书生、李培英再三亚大东海)第一天,我们三人刚进海口市的“五公祠”大门,门边一对中年男女衣[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语文教学随笔(04)即席讲话,条理分明1983月10月29日上午,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的陈景润先生在我们的校友罗声雄的陪同下来到华中师大一附中。那天华师一附中正在开运动会,当陈景润和罗声雄两位教授在学校领导陪同下走上运动场边的主席台时,广播中传出播音员无比激动的声音,告诉同学们一个特大喜讯,著名数学家陈景润教授到我们学校来啦!请大家到主席台前面[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1]
[2]
[3]
[4]
[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