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二十七 最后的Party周扬和母亲谈话后,家里来了一位客人,名叫安波,辽宁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他是学音乐的,延安时代他与王大化合作的秧歌剧《兄妹开荒》很有名,他也写诗,刚刚发表了长诗《雷锋颂》和歌曲《哈瓦那的孩子》。他是热情洋溢的人,在母亲面前毕恭毕敬。打成右派之后,没有一个官员如此对待母亲。周扬找母亲谈话,他说,安波来要干部,你去了辽宁吧[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二十六 烧了一把火1961年我从育才学校初中毕业。北京市教育局实行“金银质奖章”办法,即初中三年每一门功课的成绩均为5分的学生获得“金质奖章”,每年仅有一门功课成绩为4分其余功课均为5分的学生获得“银质奖章”。获得金银质奖的学生保送高中。九年三班有三个孩子具备获得“金质奖章”的条件,两个女生和我。两个女生中有一个叫司马[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二十五 队长芦四在大饥荒的日子里,水沟村的队长芦四跑到北京来看望母亲,弄得母亲措手不及。芦四是山沟里的人,五十多岁了,从来没有出过涿鹿县,他说他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到首都北京看一看。可是他来的不是时候。1958年,母亲打成“右派”下放到涿鹿县劳动改造,就是芦四来接她:“第二天天还没有亮,董家房农业社的大门就拳头被擂得山响。一问[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二十四 大饥荒 一年之后,一切偃旗息鼓,所谓“三年困难时期”,说白了就是“大饥荒”来了。  第一件事是发粮票。发多少呢?班上有两种标准:老育才生32斤,新育才生30斤。育才学校从58年开始招收天桥一带普通市民的子弟,打破干部子弟学校的框框。老育才生是从小学升上初中的,都是干部子弟,新育才生是市民子弟,这就造成了不平等。第二件事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二十三 大跃进从1958年到1959年,育才学校搞了三项活动:“除四害”、“创高产”、“大炼钢铁”,搞得热火朝天。  58年的春天,全北京展开为期三天的“消灭麻雀大战”,工厂停工,学校停课,机关停止办公,育才学校也不例外。将麻雀列为“四害”之一即为愚蠢之事,全市大战麻雀更为愚蠢之举。消灭麻雀的办法除了诱捕、毒杀之外,就[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二十二 董家坊1959年夏天,母亲来信叫我带弟弟妹妹去乡下,即母亲下放劳动的地方,河北省涿鹿县董家坊公社。我14岁,妹妹11岁,弟弟8岁,我们三个按母亲信上的指示,早上在西直门火车站上车,乘京张铁路的火车到下花园。第一次带弟弟妹妹远行,兴奋和好奇的心情陪伴着我们的旅程。这条古老的铁路是詹天佑设计的,火车穿过居庸关峡谷,绕过官厅水库,中午时分到[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二十一 聋叔叔 党和国家机关的右派,劳动改造的地点就是北大荒。丁聪、吴祖光、黄苗子早去了北大荒,外文局考虑父亲患有严重的胃溃疡,同意他留在北京,可是被上面追查下来,只好遣送他。 父亲为此颇伤脑筋,除了胃病,他非常怕冷,北大荒零下几十度的严寒,怎么过冬呢?他找来一个跟他学过油画的学生,名叫郑威,黑龙江人,问他北大荒的风土人情,要准备[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

二十 劳动改造其实,《新观察》的问题在反右之前已有端倪,尤其是针砭时弊的小品文。母亲认为,小品文的来稿,反映人们所面临的现实。几乎每一篇来稿都要附一封给编辑部的信,信里反映的事实,远比文章更为惊心动魄:全国各地的官僚主义严重,共产党干部欺压群众、假公济私、吹捧逢迎甚至上下勾结……母亲希望多登一些这样的稿件,引起中央的注意。1955[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8)
十九 反右运动丁聪和沈峻在大同酒家的结婚酒席,是“二流堂”人马最齐全的一次,“夏公”升帐,“众将”听令,欢声笑语,其乐融融。所谓“千里搭凉棚,没有不散的筵席”,从这以后,“二流堂”走下坡路了。第一个不祥的征兆是宋之的、盛家伦几个月内先后去世。宋之的是剧作家,抗战时他的《雾重庆》和吴祖光的《风雪夜归人》名噪[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十八 围棋说围棋就要说到祖父。1950年我们全家从上海迁至北京,第二年,祖父在上海逝世,是年62岁。父亲为此跌足叹息,他说如果没有离开上海,祖父不会去世。祖父患肺结核,当时已有特效药雷米封,父亲会让祖父使用它。祖父胡允昌和大姑胡素卿祖父胡允昌是中学教员,又是沪上围棋高手。与祖父的围棋水平比肩的,上海滩只有三五个人,是准国手的水平。30年代的围[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
[16]
[17]
[18]
[19]
[20]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