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门奇石

职业: 外科医生 业余爱好: 旅游, 文学, 京剧, 工作之余喜欢写些怀旧散文, 随笔
博文
首先,我得声明一下,我的这位文学老师是个右派,这是板上钉钉的事实,可要说他是“老右派”恐怕还有些太抬举他了,因为既然在右派上面按上一个“老”字,那起码得年纪老;或者是右派的资格老,可是这两个条件却与他都不沾边,第一,他还不到四十岁,若照现今联合国关于老年,青年的年龄段划分他还只能算青年,离老年太远,其次按右派的资格来讲,[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阿金的过房爷姓沈,所以她的大名应该是沈阿金,但弄堂里的人都叫她“聋甏阿金”,有时干脆把“阿金”去掉,光叫“聋甏”,于是“聋甏”就成了阿金,阿金就叫“聋甏”;不过后来我才知道阿金并非真的是聋甏,只因儿时被过房娘一记耳光,使她一个耳朵的听力降低了些许,偶然人家喊她,答应的慢了些,不知是谁开始把“聋甏”作[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7)
阿金的过房爷姓沈,所以她的大名应该是沈阿金,但弄堂里的人都叫她“聋甏阿金”,有时干脆把“阿金”去掉,光叫“聋甏”,于是“聋甏”就成了阿金,阿金就叫“聋甏”;不过后来我才知道阿金并非真的是聋甏,只因儿时被过房娘一记耳光,使她一个耳朵的听力降低了些许,偶然人家喊她,答应的慢了些,不知是谁开始把“聋甏”作[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当柳絮在和煦的春风中飞舞,当夏日的艳阳照得低垂的柳枝儿闪闪发光,当柳条儿在瑟瑟的秋风中摇曳,当隆冬的冰雪把杨柳雕琢成玉树琼枝,我的脑海里就会掠过儿时的回忆,那小河边的柳树,那三间茅草屋和爬满了紫红色牵牛花、挂满了一条条碧绿丝瓜的篱笆,还有园子里那棵枝叶繁茂的老梅树。透过那垂垂的柳条,一个慈详的老妇人,嘻开了那张瘪嘴,搀着一个胖嘟嘟[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8)
那是将近三十年前的事了,当时我在上海第一人民医院进修外科,我是309床的床位医生,这个病人患胰头癌,因巳属晚期,故仅给他作了姑息性的手术。为了解除他的顾虑,我们告诉他是胆囊炎,已把石头拿掉了,病人也就相信了,手术后一段时间病情还稍稍有些好转。这病人住院巳很长时间,但始终未见家属来探望,仅仅单位领导和同事常来看看他,大家都遵照医生的嘱咐[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2)
这儿说的豆腐西施可不是鲁迅先生故乡里那位象细脚伶仃圓规的豆腐西施杨二嫂,她可是很漂亮的一个小家碧玉,噢,对了,她家祖传做豆腐,而且以做的豆腐又白又嫩在我们当地还小有名气;再加每天除了在豆腐店内卖豆腐外,漂亮的老板娘豆腐西施还把当天早晨刚做好的豆腐挑了一担沿街叫卖。她家的豆腐店开在一条名叫青龙巷的小弄堂内,(这条弄堂往西不远还有一条[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他名叫李自成,对,与明末那个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同名同姓,我们大家就叫他闯王,因为刚巧那年语文课本上有篇课文是李闯王过黄河的故事,所以大家才给了他这个诨名(他倒真不负这绰号,因为他这人做事很莽撞,这也是后来遭遇不幸的根源)。那年我才十岁,读四年级,他比我大一岁,与我住在同一条街上,而且住得还很靠近,晚上常在一起玩官兵捉强盗的游戏。他[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3)
又从春花渐落,等到了红枫秋月。秋天是我最喜爱的季节,溽暑刚去,嫩凉乍生,天高云淡,神清气爽,感觉异常惬意;秋天还是编织梦景的最好时光。那年秋天的早晨,在故乡门口的河边,隔着大河可以望得见对岸的树林村庄,还有那远远的山峰。树林、山川与田野都笼罩在晨曦里,若隐若现,大地似乎被透明的纱巾包绕在一片朦胧中。河上拂来阵阵清风,河岸上的垂柳轻[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那年冬天,我应一位同学之邀到他家去度寒假,经过长途跋涉,又是火车,又是汽车,终于在下午三点钟光景到了一个小山城,一下车,就见同学与他的妹妹驾着一辆马车等在那儿。同学的妹妹大约十七、八岁的光景,挺灵气的一张脸很俏丽,前额覆盖着的刘海下面闪着一对水灵灵黑玉似的大眼睛,一条长长的辫子垂过了腰。我同学为我俩作了介绍,她名叫小凤,小凤朝我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3)
上高中读世界地理时读到中南半岛(后称中印半岛)一节,知道半岛上有泰国、缅甸、越南、高绵(即今天的柬埔寨)、寮国(就是今天的老挝).这五个国家,在清代都是我们大清朝的附属国;而越南和老挝又是目前世界上仅存的五个社会主义国家中的两个。中南半岛上其他的国家都去过,就是这两个社会主义国家还未涉足,老挝又是近年才开放旅游的国家,所以给人以一点神秘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
[11]
[12]
[13]
[14]
[1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