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南小鹿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博文

几年前,几位著名的非英籍文学评论家们共同推出了一个十九世纪英国文学排行榜,女作家乔治.艾略特(GeorgeEliot,1819-1880)的小说《米德尔马契》(Middlemarch)被评为最伟大的小说。不过她在中国的名气远不如同期的女作家勃朗特姐妹和简.奥斯汀,她的部分重要作品并没有被翻译介绍到中国。我想这大概有两个原因:其一,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中国改革开放之前,外语人才凤毛麟[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2020-12-09 11:26:26)

几年前十一月末的某个周日,我去白石镇拜访一位朋友。她嫌屋里太闷,建议我去海边走走。此时正值海风狂啸的季节,海水的颜色也变得灰冷,岸边草木半枯,往日的喧嚣熙攘早已消失殆尽。我并不太喜欢在如此萧疏的时刻去海边,但不忍拂了朋友的心意,于是套上羊毛大衣,在脖子四周裹一条厚厚的围巾,和她一起迎着朔风,快步走向海滨。 十几分钟后,我俩来到一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20-12-06 11:17:13)

我写了一篇介绍温哥华各种风铃草的文章发到朋友圈里,引起了热烈的反响。好几位朋友困惑地问我:“本地最流行的桃叶风铃草(Peach-leavedbellflower,学名Campanulapersicifolia)看起来像桔梗花(Platycodongrandiflorus),如何区分二者呢?”我答:“前者是桔梗科风铃草属的,后者是桔梗科桔梗属的。先观叶,桃叶风铃草的叶子细长如桃叶;再观花蕾,桔梗的花蕾含苞欲放时[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0-11-30 07:28:35)

前年的大学校友夏日烧烤聚会选在了菲沙河岸公园,离我家只有十分钟车程,我去了一趟后,发现那里也是一个观察加西原生植物的好地方。从此我隔三差五开车至菲沙河岸散步,有好几次走远了,不知不觉绕出了公园,闯进附近的工业园区。我沿着马路慢慢走回停车场,途中经过一大片废弃的荒地,无数盛开的野花忽地扑入眼帘。欣喜若狂的我如数家珍似地叫着野花的名字[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9)
(2020-11-26 11:15:06)

学生时代去精品店给同学买生日礼物,总是喜欢挑选蓝色的风铃。那清脆悦耳的铃声传进耳朵,触动了心灵。风铃里应该住着风的精灵吧?侧耳细听,铃声里有风飕飕雨潇潇,有远方的海浪拍击堤岸的声音。喜欢蓝色的风铃,因为它代表着蓝色的海和蓝色的天。孤单难过的时候,我喜欢独自一人走到厦大旁边的白城海滩,沉浸在蓝色的天和海为背景的世界里,听着浪潮挟着渔[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20-11-20 10:34:51)

几位从国内来的朋友们在温村逛了一圈,很好奇地问我:“为什么几乎看不到柳树?” 某些久居温村的老移民也问我相同的问题。 当我向他们介绍林缘的锡特卡柳(Sitkawillow,学名Salixsitchensis)、太平洋柳(pacificwillow,学名salixlucida)、斯考特氏柳(Scouler’swillow,学名Salixscouleriana)和虎克柳(Hooker’swillow,学名Salixhookeriana)等加西原生柳树时,他们惊讶得瞪大[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20-11-19 10:36:49)

我的家乡福州遍布常绿阔叶树,从这些树上看不出鲜明的四季。想知道春天来了没有,最好去西湖公园。公园里的石桥两边种了一排外来的垂柳,冬天时光秃秃的,来年若是见到绿影随风拂动,就表明春回大地了。垂柳夹岸的美景令我的心漾起说不出、道不明的欢喜,想起唐诗的韵律和宋词的曲牌,不由哼起了春之歌。我定居温哥华后,花了好几年的时间才慢慢认清了林地里[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0-11-13 10:01:29)

起源于东亚的各种萱草被引入欧美后,广受园艺师们的青睐,他们培育出八万多个品种。我去苗圃买花时,发现萱草的英文俗名为“daylily”(日百合),方才意识到每一朵萱草花只绽放一天,难怪从来没有人将艳丽的萱草作为插花。 除此之外,我还注意到本地很流行的木槿花和岩蔷薇(rockrose)也是朝开暮落的,因为花蕾很多,一朵接一朵陆续绽放,让人目不暇接,因此[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学校组织七年级的孩子们去风景宜人的阳光海岸野营,十二岁的大儿子提着睡袋和小行李箱,兴冲冲地跟随大部队走了。三天后他回到家,兴奋地和我说起岛上的各种户外运动,其中最让他着迷的是划独木舟(canoe)和皮划艇(Kayak)。从他的嘴里,我终于明白了Canoe在印第安土语里是“Kenu”,意为“dugout”(挖空),即由粗壮的大树干挖空加工而成的。没有人知道印[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0-11-08 10:38:40)

小时候家里买过几次核桃,我嘴馋的时候就挑出几个,用锤子将硬硬的壳砸碎了,再用手指抠出里面的果肉。有时候我找不到锤子,干脆用门角夹,不必太用力,就能保证核桃完整。核桃肉远不如苹果香蕉等水果好吃,开果壳又费事,并不是我最心仪的零食。中学时听电台广播,头一次知道了一部叫《胡桃夹子》的芭蕾舞剧,我好奇地问音乐素养颇高的爸爸:“胡桃是什么[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
[16]
[17]
[18]
[19]
[2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