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来源:1995年第2期《当代中国史研究》 作者:吴德)
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一九七0年至一九七一年间发生了林彪反革命集团阴谋夺取最高权力、策动反革命武装政变的事件”,“毛泽东、周恩来同志机智地粉碎了这次叛变”,毛主席“领导了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的斗争”。庐山会议和林彪事件,就我所经历[
阅读全文]
【布周山评】很多研究中共党史的学者认为,一九七〇年八月在庐山召开的中共九届二中全会是毛泽东和林彪分道扬骠的起点。很多人把注重点放在了“设不设国家主席”的争论上。实际上“设不设国家主席”并不是毛林分裂的主要原因。大家知道当年的中国,国家主席并没有多大的实权。林做为毛选定的接班人,是否适合担任国家主席并不是原则问题。在庐山会[
阅读全文]
八十年代邓小平总设计师主政后,中国大陆主流媒体针对“文革”宣传的重点,认为文革给国家经济建设带来毁灭性的破坏,文革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等等。这样的宣传的确对“改革开放”造成了有利的舆论环境。但是这样的宣传也有遗憾,就是文革中广泛存在的一些重要社会现象,被故意忽略了,甚至被故意扭曲了。
经过四十多年的反复宣传,无论你是[
阅读全文]
【布周山评】林彪被写入中共九大党章,明确成为毛的接班人,无疑是中共历史上的一件大事。邱回忆录认为林彪被写入中共九大党章是上海帮笔杆子所为。这就有一点逻辑上的问题,既然当年中共内部笔杆子和枪杆子之间矛盾很大,为何要把枪杆子的林写入党章?从邱对九大党章制定整个过程的回忆、以及从中共制定党章的惯例可推断,没有最高领导者的拍板,这样的大事[
阅读全文]
【布周山评语】一般认为,林彪是优秀的军队将领,精通军事应该毫无疑问,但林可能对政治、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等领域比较生疏。林在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第二次会议上作过一次长篇讲话,全文有三万多字。仅从这篇讲话上看,林在政治、哲学、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知识,似乎丝毫不比同时代的张春桥、姚文元等人逊色。而且林看问题往往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并不[
阅读全文]
【布周山评】上一篇谈到,文革处理刘少奇先生的整个过程,是严格按中共组织程序进行的。有网友有不同意见,认为参加八届十二中全会的中央委员数量有问题,后补委员变成正式委员有问题等。实际上中共历届中央全会,与会的中央委员数量经常少于选出的数量。这是由健康原因或政治原因造成的。例如,发现某委员有腐败违纪现象,那么就不适合参加下一次中央全会了[
阅读全文]
【布周山评】邱将军写回忆录的年代,中国还发生过另一场重大的历史事件,这就是“粉碎四人帮”。当人们从历史角度探讨“粉碎四人帮”事件是否合法时,很多人认为毛打倒刘也是不合法的。这是因为邓小平先生上台后,国内舆论界流行一种看法,认为刘少奇先生的倒台只是毛主席一句话的事,不需经过任何组织程序,因此涉嫌违法违纪。邱回忆录认为这些看[
阅读全文]
【布周山评】从文革时期的大量文献中可以看出,毛发动文革的目的是打倒以刘邓为首的走资派集团。邱回忆录第二十二章,对此的看法是一致的。邱认为“打倒刘少奇是文化大革命开始的核心问题”。但当年邱将军对用文革这样的方式不理解,不理解毛为何要通过“发动群众”的方式、以“四大(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的方式来打倒刘。其实毛[
阅读全文]
【布周山评】一些学者认为中共“八大”是毛刘发生分歧的起始点。邱将军作为“八大”代表从始到终参加了这次会议。邱回忆,毛对刘在政治报告中主张的“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十分不满。如果站在马列主义的立场上,稍有马列理论基础的人,都可看出刘少奇先生的这个著名论断是有问题的。马列主[
阅读全文]
林彪事件中一个比较大的谜团,是“周恩来在林彪机毁人亡后痛哭”。有关“周恩来在林彪机毁人亡后痛哭”的记述,一般认为是出自纪登奎的回忆。纪的有关回忆是:
“当时最紧张的情形刚刚过去,大家都松了一口气。中央政治局成员还留在人大会堂集体办公。一天,当时协助抓国务院业务组工作的先念和我有事需要向总理汇报,见总理独自一人坐在他临[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