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2006-08-09 09:35:53)
道德经第五章原文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昌夷解读:何谓“仁”?仁字就是“人二”,所以仁就是讲两个人,也就是人与人之间应该怎样相处的问题。按孔子的说法,仁就是“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设身处地的为对方着想),仁就是“忠恕之道”(忠心诚信,待人以宽),[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6-08-09 09:34:28)
道德经第四章原文道,冲而用之,久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昌夷解读:本章是老子用描述实物的方法在给当时的古人描述他的“道”,对我们现代人来说,本章实际上没什么用处。所以我把这一章翻译成了一首散文诗,大家看看比屈原描写的意境如何。既然我们已经明白老子的“道”就是自然发[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06-08-09 09:33:38)
道德经第三章原文: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昌夷解读:老子说,最高统治者只要不尊敬所谓的社会名流,人们就不会为所谓的虚名争来争去了;只要不欣赏比较难得罕见的物品,人们就不会有偷盗的行为了;只要不[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06-08-09 09:31:08)
道德经第一章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昌夷解读:老子说,“道”可以说清楚吗?当然可以(可道)。只不过我讲的“道”不是人们平常说的那个“道”(常道)。何谓“常道”?就是人们平常说的那个“道”。其实,[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6-08-09 09:30:55)
道德经第二章原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昌夷解读:老子说,只要全体人民都认为一个东西是美的时候,其实这个美就已经是恶了;只要全体人民都认为一个行[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6-08-09 08:59:58)
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璀璨,百家争鸣。那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是一个苦难的时代,也是一个文化大发展的时代。中国文化就是在那个时代被诸子百家构造了坚实的骨架,以至于经过2000多年的风风雨雨,历经各种外来文化的冲击,到今天仍然根深叶茂,给我们这些后人以博大的庇荫。在诸子百家中,老子的思想无疑是最深邃也最合乎现代科学的一位。那个时代认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6-08-09 08:56:49)
我们人类是从哪里来的?至今没有人给出确定的答案。沧桑巨变,物竞人非。除了古人留下的只言片语,就是我们的考古学家挖出来的坛坛罐罐。因为今人的利益之争,把历史和考古变成了一个个的流派和门派。在他们的努力下,我们看到了现在的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他们告诉我们,历史就是这样的。有一次我跟朋友开玩笑说,我们应该刻一个石碑,上写汉猿人昌夷也,然[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