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十、埃里克先生经过马田的介绍,在德国同事碰面的午餐桌上认识了一位颇有绅士风度的长者——项目管理部门的审计专家埃里克先生。在以后的交往中,逐渐了解了他的工作经历。埃里克先生出生在二战结束后不久,父亲是一家公司的职员,母亲是家庭妇女。战后的最初几年,父亲因失业和健康原因一直没有工作,一家人失去了主要经济来源。所幸祖上留下的几处房产[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七、新来的德国同事 西蒙先生所在的部门来了几个新人,他们分别来自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和德国,被分配到不同的课题组,与研究人员一起做研究工作。马田组里的新员工托马斯来自德国南部地区。由于大家经常和马田交流技术问题,而且也会一起去餐厅用午餐,很快就和托马斯熟悉起来。 托马斯毕业于德国南方一所名牌大学,因为学习成绩优异获得读博士[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四、露西的家世 露西出生在马来西亚的一个华裔小商人家庭。幼年时期,父母在同乡好友的帮助下前往美国经营餐馆,而她和两个年幼的妹妹则留在祖父母身边,由老人照顾。父母不在的日子里,露西帮助祖父母操持家务,并照看两个妹妹。随着姐妹们先后进入中学和小学,父母在美国的餐馆生意逐渐做大,平时靠省吃俭用也积攒了一些产业。于是,祖父母带着三姐妹举家[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一、初到荷兰 1990年代中期的一天,上班时接到了老板的电话通知:几天后要去欧洲共同体的一家研究所,协助那里的研究人员完成一个重要项目。“老板”是研究生们私下里对导师的称呼。他曾经是一位实验物理学家,1970年代中期在德国一家核能研究所工作时,研究重点转向了海洋气候变化的数值模拟,从那时候起,一直活跃在计算流体力学领域。 当时,欧洲共[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2025-09-29 11:12:57)

大学最后一个学年的上半学期,学校要求学生去工业界实习,同时完成一项设计作业。从大多数同学那里了解到,他们都在想办法找一家大型企业实习,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大企业能够提供技术含量较高的设计课题;其次,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也许更为实际的是,实习期间可以熟悉企业的工作环境,结识技术部门的负责人,为毕业后能够顺利受雇做一点准备。那时,[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0)
(2025-09-26 02:02:07)
“文革”期间进入中学时,隔壁班的班主任正好是我们的数学老师。他大约二十六七岁,身形偏瘦,两肩微微前傾,戴着一副深度的近视眼镜。无论冬天还是夏天,他的衣着总显得有些松垮,仿佛身体撑不满衣装。他操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而且带有浓重的北方口音,猜想他可能在北方长大,或者至少父母一辈来自北方地区。数学老师从中学数学的基础内容开始教起,最初[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
我们的中学建立于六十年代初期,坐落在工业区的最大工人住宅新村群中。当年区领导在这里选择校址,显然是为了解决大量工人子弟能够就近入学。 我们进校的那年,正是“文化大革命”的“斗、批、改”三个阶段中的第一和第二阶段之间。那是阶级斗争的年代,学校工作都由校革命委员会主持,其成员分别由原来的校领导干部、教师代表和造反派代表组成。[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2025-09-14 03:19:27)

上海航校和浦东塘桥,原本是两个毫无关联的名称:前者是位于上海市区的一所教育机构,而后者则是上海郊区农村的一个地名。然而,几十年前的一次意外经历,却将它们联系在了一起,并由此引发了一场不小的误会。以下便是事情的来龙去脉。 “文革”以前,上海市区东北角落有一所航空工业学校,简称上海航校,是一所隶属于航天部的中等专科学校。这所学[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中学毕业后,被分配去一家运输车队当装卸工。一年以后,车队里分配来了一批新工人,来车上工作的是一位不爱说话的高个子。为叙述方便,姑且叫他小王吧。小王是家中的老二,他的姐姐几年前中学毕业后,被分配到郊区农场工作,按照当时的毕业分配政策,小王得以留在上海,进入工矿企业。学校在毕业生分配时曾向他家长承诺,运输公司是最好的工作单位。怀揣对未[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25-08-01 01:20:05)

在德国大学学习机械设计专业期间,学校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一个设计作业。由于那时对流体机械有较大的兴趣,所以就去流体力学实验室寻找设计题目。在和流体力学的教授讨论后,他介绍了一个从工业界争取来的项目:确定一个工业通风机中的流体脱流现象。当时实验室得到了项目委托方的一笔资助,添置了一台快速傅立叶分析仪,我要完成的工作是:用分析仪[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1]
[2]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