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学者裘锡圭
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裘锡圭日前因病辞世,因其意愿不搞任何形式的告别悼念活动,所以媒体动静不大。以前看到过一些有关裘锡圭教授的轶事,感到裘先生是位“两耳不闻窗外事”真正在搞学问和有特性的学者,特此作一简述,以作悼念。裘锡圭1935年6月出生于上海,1952年考入复旦大学历史系。1956年成为胡厚宣(56年在复旦评为二级教授后调中科[
阅读全文]

一本大家熟悉的“启蒙书”《各国概况》
论坛上有网友提到了文革期间看过的一本书《各国概况》引发了不少网友的回忆:
•67年2月在上海新华书店买到各国概况,第一次绕过政治老师了解外国。从此开始听敌台。-空城之主
•我看到的《各国概况》(分上、下册)所引的资料截至到1971年底。肯定不是67年的-无名-1963-
•那本书那时家里有,经常翻,从[
阅读全文]

哈尔滨市评剧团1956年评定的工资级别
哈尔滨市评剧团(1953年成立)是我国最早建立的国营剧团之一,在全国戏曲院团中有较大的影响。演员喜彩苓、刘小楼也被评剧界认为是评剧的创始人之一。下面是1956年评剧团文艺级别、工资级别评定的情况。
团长张靭,文行8级(行政15级)(文化事业行政1级相当政府机关行政8级,文行8级=机关行政15级)
副团长曲梦营,文行[
阅读全文]

对《牛虻》的记忆
英国作家伏尼契写的小说《牛虻》是在文革期间的中学年代看的,虽已年代久远,当时还是初识世事的懵懂年岁,但对这本小说的一些内容仍留有很深的印象。相比较后来看过的许多翻译小说大部分已没什么印象了。
小说中亚瑟与蒙太尼里神父的关系,和琼玛的悲剧性恋爱,以及亚瑟得知他是蒙太尼里私生子时的震惊和痛苦,这些情景的描写印象尤为[
阅读全文]

资料:上海新旧路名对照近年一些影视剧拍到三、四十年代上海场景时,常会听到一些如“霞飞路,贝当路,戈登路”等路名,这些都是以前上海租界时期的路名,抗战胜利后,这些租界的路名都被改了,改后的路名大部分都沿用到现在。下面是1946年路名改动后的新旧路名对照表,大家可以了解下熟悉的路名以前叫什么,要电视剧里听到老路名也能知道说的是那里。再[
阅读全文]

从毛主席的两封信看他会相信“亩产万斤”“粮食吃不完”?
这是写给准备下放调研的工作人员的一封信。信中所写表明老人家知道各地缺粮少药,让他们去信阳,因为“那里开始好转,又有救济粮吃,对你们身体会要好些”;而且“如果很饥饿,我给你们送牛羊肉去”。
其实在之前郑州会议后的1959年4月,他就对农业问题给省级、地级、县[
阅读全文]

仁川登陆与朝鲜战争之二原创思目(jocole)百年风云从头阅二、为什么是仁川据说,对于选择仁川这个地点实施两栖登陆作战,是麦克阿瑟早在朝鲜战争爆发之初就有过的设想。可麦克阿瑟不是出身于陆军吗?为何能制定跨海登陆作战?这当然要从他的从军经历,以及指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太平洋战争说起。出生于军人世家的道格拉斯·麦克阿瑟是苏格兰移民的后代,他的[
阅读全文]

仁川登陆与朝鲜战争之一原创思目(jocole)百年风云从头阅仁川登陆与朝鲜战争发生在1950年9月15日的仁川登陆,是扭转朝鲜战争走向及战局的决定性战役。由于此役存在巨大风险及不确定性,故被很多历史学家所青睐,研究文章及著述等层出不穷!特别是美韩方面,更是将此役吹得神乎其神。如韩国方面,前些年又一次将仁川登陆之役搬上银幕,大肆渲染美军和麦克阿瑟的神勇[
阅读全文]

这篇文章是一位对战争史、军史有一定研究的群友发我的有关抗美援朝的研究文章。论坛有很多人对朝鲜战争有兴趣,特转这位朋友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如大家对文章有什么问题要询问或讨论的我可转达给作者。
原创思目(jocole)说明:
2010年10月为纪念抗美援朝六十周年,有一位刘姓名人,发表了一篇题为《我经历的朝鲜战争》的回忆文章。由于该文将抗美援朝定义为&ldquo[
阅读全文]

一组老电影说明书
前面博文介绍了一些大家熟悉的五、六十年代老电影,一些网友在跟贴评论中另外提了不少的电影名字。现在找了些这些电影的说明书,以助大家回顾在小学、中学时期看过的这些电影情景,说明书有主要演员名字,也可让大家回忆他们的形象和演技。
1.南征北战
这是52年拍摄的黑白片。七十年代重拍过彩色片《南征北战》,感觉质量水平比不上黑[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