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正值仲夏,天气非常热。几天之前,天气预报就拉了红色警报,预告本周周二至周四的天气会异常炎热。今天早上一起来,就发现金灿灿的阳光透过大大的落地窗照射进来,洒落在地上、沙发上、桌子上的光与平常的大不一样,这些光是柔和的金色,太阳仿佛变成了路灯,散发出来的光都是黄灿灿的,真的身临其境在遍地都是黄金甲的感觉。抬头看窗外的天空也不似[
阅读全文]
第十章生活的艺术
我们的许多成见中,其中最基本的是认为有一个“我”的存在。这样的假设,使我们每个人把“我”摆在首位,视自己为宇宙的中心,尽管在大千世界中,我们毫无困难地看到我们的世界只是其中的一个;在这个世界的芸芸众生,我们也看到自己是其中的一个。无论我们如何自我膨胀,与浩瀚的时空比较,“自我”实在显得微不足道。&ldquo[
阅读全文]
第九章目标
有生就有灭。(注一)
体验这个实相是佛法的要旨。身与心仅是不断生灭的过程,我们对短暂且没有实体的过程产生执着,就会有痛苦。如果我们体验到这些过程的无常性,执着就会消失,这就是内观者的工作:观察自身内在不断变化的感受,以明白无常的性质。当感受生起时,不起任何习性反应,只是让它生起又灭去,这样的话,旧习性会浮上表面然后灭[
阅读全文]
问题与回答
问:今天下午我换了一种新姿势。用这个新姿势,我可以坐久一点也不用换姿势,而且背也可以保持端直。但是这么一来,却不能感觉到很多感受。不知道感受到底会不会出现呢?还是我应该换回原来的姿势?
答:不要刻意选择一个不舒服的姿势来制造感受。如果那种练习方式是正确的,我们就会要你坐在钉床上!这些极端的作法并没有帮助。应该选择一个[
阅读全文]
选择“感受”为观照的对象,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因为身体上的感受,和心理状态息息相关。感受就像呼吸一样,会反映出当下的心理状况。任何一种心理状况——如想法、概念、想象、情绪、记忆、希望、或恐惧——浮上意识表层,感受就会跟着升起。每个想法、情绪、内心的变化,身体上会伴随着一种相应的感受出现。因此,藉着观察身体上的感受,我[
阅读全文]
第七章慧的训练
持戒和修定都不是佛陀独特的教导。这两者在佛陀开悟之前都已广为人知,且行之已久。事实上,他在寻求解脱之道时,曾跟随两位老师修定。所以在修定方面,佛陀的教导和传统的宗教并没有多大的差异。所以宗教都强调道德修养的必要性,并且也都可以藉着祈祷、宗教仪式、断食、苦行、或是种种禅坐方式达到喜悦的境界。这类修行的目的,只是为了求[
阅读全文]
佛陀的教导当中,也提及可达到各种禅那的境界。佛陀本身在开悟前,也曾学习过八种心灵高度专注的禅那境界。终其一生,佛陀始终没有间断地继续练习禅那。但是只靠禅那不能解脱。因此当佛陀教导禅那的时候,他强调这只是用以培养洞察力的垫脚石罢了,内观者培养定力的目的,不是为了去体验轻安喜悦,而是把心练成专注,用以体认自身的实相,并去除导致痛苦的习[
阅读全文]
第六章定的训练
藉着持戒,我们企图控制自己的言语和外在的行为。然而,苦的起因确是来自我们内在的行为。如果我们的内心仍旧在贪爱瞋恨等有害的情绪中翻滚煎熬,那么只限制外在的言语和行动,是毫无用处的。贪爱瞋恨,绝不可能离苦得了的,迟早贪爱瞋恨,会如火山一般爆发出来,使我们犯戒,伤人又害己。
人人都不了解不该做坏事的道理。毕竟,数千年来[
阅读全文]
问题与回答
问:坚持正当的行为,算不算是执着呢?
答:不是;主要尽你的能力去做,了解到结果不是你所能控制的。尽你所能,但将结果顺其自然、留给正法。(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问:那就是说,愿意尝试错误啰?
答:如果你做错了,接受它,下次不要重复同样的错误。如果又失败了,你笑一笑,再试试别的方法。如果你能在面对失败时,一笑置之,并不[
阅读全文]
第五章戒的训练
我们修行的目的,就是为了去除痛苦。而要止息痛苦,必先止息痛苦的起因----贪、嗔、痴。佛陀发现一条可以根除痛苦的实修之道,他自己照着这个方法修行,并且将它教导给众生。这条实修之道就是“八圣道”。曾经有人要求佛陀用几句简单的话来解释八圣道,于是佛陀说: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自净其意,
此乃觉悟者的教导。(注[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