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篇:退休后为何还要“冒险”投资?
多数人在退休后,心中最大的愿望就是“安稳”。
几十年的辛勤工作,好不容易积攒下来的储蓄,自然希望能够稳稳守住。然而,现实世界并不会因为我们退休而停止变化。
物价在上涨,利率在波动,经济在震荡,全球局势也愈发难以预测。
在这样的环境下,单纯追求“保本”反而可能成为一种无声[
阅读全文]
第二十三篇:压力测试-股市跌30%怎么办?
退休后,我逐渐养成了这样的条件反射:每月,或每年初,在我检验投资组合时,往往会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明天股市开张,跌百分之30%,CanIsurvive?(我能生存吗?)
退休后,投资者最深层的恐惧,往往不是亏钱本身,而是——一旦亏了,是否还有能力再东山再起?股市跌20%,30%怎么办?股市进入熊市三年,五年我每月的现金[
阅读全文]
第二十二篇:示例:A夫妇十年退休现金流与资产分析(含通胀调整)
A夫妇今年分别六十七和六十五岁,他们已经完全退休,处于GO-GO阶段
他们在多伦多有一套完全没有贷款的自住房,
他们的CPP&OAS一个月可以领C$2,500,
他们的RRSP里有C$400,000的资金,分别放在封闭性股债混合的基金里,年收益大约3%
他们的TFSA里大约有C$200,000的资金,现在都锁定在五年5%的GIC里,
[
阅读全文]
第二十一篇:北美CoveredCallETF产品和比较
美国市场的CoveredCallETF(或称EquityPremium/OptionIncomeETFs)比加拿大更早起步,也更成熟,产品规模巨大。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上篇提到的JEPI、JEPQ,它们已经是全美前十名最受欢迎的收益型ETF。
以下按机构分类整理:
一、J.P.Morgan(摩根大通)——美国CoveredCallETF龙头
摩根大通是当前美国CoveredCallETF的销量王,旗下[
阅读全文]
(一)
人老了,性格会变吗?
一个人的性格是始终如一的,终身保持不变。
很多人会有这样的理解偏差:与一个几十年没有见面的老同学,邻居相见,感觉对方完全变成另一个人,举止行为判若二人。其实非也,他没有变,组成他性格核心的特征一点没有变。变的只是这个人的性格中呈现出来的社会体征。
一个人不同时期呈现的社会性的体征会让我们判断一个人的[
阅读全文]

人生晚秋-自我實現的最後盛宴
臨睡之際,再讀2019年在旅途寫下的這段文字,深以為然。。。
音乐家必须作曲;画家必须绘画;作家必须写作,否则一生无法安静。生命的最高需要是自我实现。
普通人不是音乐家,不是画家,也不是作家,没有多少人在到达生理、安全、归属、自尊需要后,能意识到马斯诺给出的人生最后盛宴-自我实现,尽其所能,度过余生[
阅读全文]
第二十篇:CoveredCallETF(看涨期权指数)
CoveredCallETF(看涨期权指数)是北美流行多年的一种稳健收益选择,也是笔者非常看好、适合需要每月现金流的退休一族重要资产配置工具之一。
不过,在将此类产品纳入投资组合之前,投资者必须先充分了解其原理、优缺点,以及适用情况。
CoveredCallETF策略最大的吸引力在于:
能为投资者每月带来远高于一般股票或指数ETF的[
阅读全文]
第十九篇:高分红和高成长ETF的选择对于投资者来说,“高分红好,还是高成长好?”几乎是永远避不开的投资选择。
市场上成千上万只ETF与个股,有的以每月稳定分红吸引退休族,有的则以高速成长潜力获得青睐。
两者各有魅力,也各有代价。
而对于退休投资者而言,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相对清晰——关键在于现金流的可持续性与资产的长期安全性[
阅读全文]
第十八篇:个股和交易型指数基金(ETF)的选择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投资策略的重心往往会随着风险承受能力、时间跨度和生活目标的变化而调整。对于步入退休阶段的投资者来说,这种调整尤为重要。过去追求成长与机会的“个股投资”,在退休后,往往会逐渐转向以稳定、分散与现金流为导向的“ETF投资”。这种转变,不只是投资组合的再平衡,更是心态与目[
阅读全文]
第十七篇:哪里存放退休池里的“现金”?
在大多数投资理财的原则中,保留一定比例的现金(通常为总资产的5%-10%)是平衡风险、确保流动性的关键策略。现金既是防御工具,也是心理安定剂。它让我们在市场下跌时不至于恐慌性抛售资产,也能在机会出现时,灵活调动资金。
过去几年,在高利率环境下,许多人把现金放在阶梯式年息4-5%以上的定期存款(GIC)或[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