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老太,自诩“家族顶梁柱”,结果撑出来的不是门庭兴旺,而是满地荒凉。三个悍妇女儿,一个懦弱的儿子,看似四支血脉,实则四场黑色喜剧。H老大,疫情猝然去世。唯一的H姓继承人是个大龄单身女,四十多岁依旧形单影只。H家的香火,被小心翼翼安放在一个随时熄灭的摇篮里,岌岌可危。H老二,这一支更是滑稽。儿子智商不济,婚姻就是倒立叠积木——结[
阅读全文]
与大家探讨一个经常发生的社会问题:当今因家庭悍妇产生的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地延伸到社会层面成为社会问题,社会学专家有三个观点值得我们思考并应引以为戒:1.如果一个家庭里面的女人是抱怨的、指责的、挑剔的、甚至觉得老公是个窝囊废的,你娶到这样的女人,等于娶到了灾难。2.女人在家里面不要强势,不要做悍妇,因为女人在家庭里面强势,就意味着克夫[
阅读全文]
《缺家教,造就了一窝寡妇》有些女人,活得像一只吸血水蛭。
男人赚钱——吸干。
男人病了——撒手。
男人死了——分财产。
她们的婚姻信条只有一句:
能赚钱的男人是提款机,不能赚钱的男人是废品。
家教?没有。
感恩?不懂。
责任?不存在。
她们把婚姻当投资,投入感情零成本,收割回报百分百。
能挣钱的丈夫,她[
阅读全文]
陈山的老婆,老韩家的基因
老韩家,堪称“家族基因学”的反面教材。
掌门人韩老太。陈山第一次手术的同时,她竟欢天喜地跑去新西兰豪华游,过"洋味"的圣诞节、元旦、春节,对病危中的女婿闭口不谈,仿佛陈山只是个陌路人。真情?不存在的,她只在乎场面热闹和自己排场。韩老大,疫情期间肺炎猝死。可惜这死没死得安稳,死后一群“人性缺失"[
阅读全文]
家庭与病因写在陈山离开我们三个月(2025年8月)陈山是1994年移民新西兰的,生前系新西兰GreenhitheAuckland公民,于2025年5月在中国大连不幸离世。陈山在参加工作以前,一直注意锻炼身体,身体强壮,是大连海事大学长跑队队员,经常参加大连市的比赛;陈山是家里老小,受到“文革”的影响最小,高中毕业后直接考入大连海事大学,可以说之前的生活及成长较为顺利,[
阅读全文]
写给自己:从1978到1994,我以为我走在光里1978年,我17岁。那一年,中国刚刚恢复高考的第二年,全国只有6%的人能圆梦大学。我是其中之一。**“大浪淘沙,方显真金本色。”**我相信,知识能改变命运,勤奋能换来幸福。1982年,我大学毕业,顺利分配到大连远洋公司,成了一名电机员。那是一份既体面、又吃苦的工作。我上船的第一天就明白:远洋,不是风花雪月,而[
阅读全文]
婚姻到底是什么?
曾经我们以为婚姻是“白头偕老”,是风雨同舟,是彼此扶持;但现实常常告诉我们:婚姻更像是一场经济联盟,一种角色分工,甚至是权力结构。在很多家庭里,男人是经济支柱,但不是情感成员。他们提供资源,供房、供车、供孩子读书——但他们的感受不重要,他们的病痛被忽视,他们一旦“脱产”,就像一件失效的设备,甚至比[
阅读全文]
写在陈山离开我们一个月时(2025年6月于新加坡)(待续下篇:家庭与心境)陈山(SHANCHEN)出生和成长于大连,1994年带着全家移民新西兰,生前系新西兰iGreenhitheAuckland公民,其间大部分时间持新加坡绿卡为新加坡轮船公司工作,最后工作的几年,在中国大连的长兴岛新加坡造船,但此时身体已经有严重的病了,这个|情况除了极少数人知道外,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在得到陈[
阅读全文]
他的家在新西兰,命却留在大连导语:
他不是倒在生活的重压下,而是倒在了他一生供养的家庭的背后。
一个工程师的病逝,把一个“成功移民家庭”的真相刺破了一
陈山,船电工程师,曾在大连远洋公司工作。
他这一生,说不出什么豪言壮语,也没留下所谓的“商业传奇”。但他干了一辈子实在活儿,干净、利落,靠技术养家糊口。
1994年,他[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