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一
鎔基老朱,志大才疏;
善夸海口,当代马谡;
为相几载,民国皆误;
胸无百姓,心面冷酷;
厚爱官吏,频频加铢;
国企改革,一塌糊涂;
刚愎自用,名有虚徒;
错用此人,责在邓夫;
悻得逃斩,苟且偷度;
历史公正,耻辱之柱;
每谈老朱,国人皆怒,
哀哉悲哉,可恨老朱!!!
点评二
鎔基朱胡来,治国是蠢才;
满脑轻民意,百姓遭屠宰;
筑起三座山,黎民[
阅读全文]
被朱熔基害得最苦的是农民
中共十六大之後的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意义重大,事实上对江泽民,尤其是朱熔基在农业、农
村和农民问题上的失误进行了初步的清算。因此,这次会议可能成为中共
经济政策一个重大的转折。正如大家所预料的,要制定新的政策,前提就是
要清算朱熔基的失误。
朱熔基任上最明显的失败是他的农业政策,这一点连他自己也不得[
阅读全文]
对江泽民在一机部曾为"科级"一说的反对意见的总回复
首先,我必须声明,我在此文章中所提到的基本内容,均直接来自一机部的老人们.而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又是当年曾和江泽民多年相处的同事和老朋友.我没有进行过任何猜测和推理."科级"一事更是来自三种不同人的说法,并非我本人根据公开发表的,江的简历上的一些研究所的名字猜测而来.顺便说一句,这种猜测方法是本人历来[
阅读全文]
关于周恩来”九大”发言的几点看法:回蓑笠翁兄
我非常感谢蓑笠翁兄的及时回应,但还想对蓑的回应提几点看法.
1,蓑兄引出的是周恩来在中共九大全体会议上的”发言”,而非”报告”.两者之间有本质上的不同.
”报告”是代表上一届中央委员会向全体党代表汇报工作,并提请全体代表审查,提出意见,然后表决是否通过.历届代表大会的”报告”(如七大的三个报告,八大的[
阅读全文]
“犹豫不决、进退失据、首鼠两端”的朱镕基最终放弃了农民利益在朱镕基主管中国经济期间,农民不堪承受的苛捐杂税负担引起人们的关注,从官方出版物到民间网页,常有认真讨论。农民──中国人主体──所处的困境,引起越来越多的有良知的、真正关心大多数中国人生存状态的学者专家的关心。与此成鲜明对比,朱镕基政府除了年复一年发几份大同小异的红头文件,声[
阅读全文]
1992年作古的原副总理王任重是河北人.在文革前曾任湖北省委第一书记和中南局书记,深受当时的”中南王”陶铸的信任.
文革初期,陶铸被调到北京,一度官拜”第四号人物”.王任重也随之春风得意,主掌中南五省,兼任中央文革小组副组长.谁知好景不长,王任重的”老板”陶铸很快以全国”最大保皇派”的身价被打倒,”湖北省最大的走资派”王任重也随之被造反派掀翻在地.
[
阅读全文]
人民银行前行长胡立教和他86年被胡耀邦处死的儿子胡晓阳
起轩
中国人民银行前代行长胡立教是"红小鬼"出身.1928年,15岁的胡立教即参加红军.长征中,胡立教在红军总部(军委)二局做通讯情报工作,任副局长,抗日战争爆发后到新四军军部三科(通讯科)工作.皖南事变那场恶战中,胡立教和杨帆(解放初的上海公安局长)两人,从枪林弹雨的重兵包围圈中,最先冒死杀出重围,可谓"英雄[
阅读全文]
贵人相助,平步青云:八十年代江泽民在北京的一些往事
起轩
江泽民于1980年到一机部时,仅仅是个科级干部(一机部所属二级所的所长).当时是被”借调”到一机部外事局的.刚到部里的头几个月,由于没有正式的办公室,每到午休时间没有地方呆,只好和其它”借调”到一机部外事局的”哥们儿”一起,到处找空办公室午睡.运气好的时候,找到空办公室,锁上门,每人躺在四把椅子上[
阅读全文]
目光短浅,见识平庸,眼高手低,好大喜功--浅谈朱鎔基
自从朱鎔基升任主管经济的副总理之后,中国的国民经济就开始每况愈下直至今天的全面萧条。这中间固然与搞资本主义必然会带来的经济危机周期以及各种客观因素有关,但朱鎔基及其幕僚搞出的一连串错误政策也是决定性因素之一。限于篇幅,这里只举几个例子。
朱鎔基上台伊始就进行了所谓的清理三角债和宏观[
阅读全文]
"懂经济”的专家,还是刚愎自用的草包?评朱镕基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很多人说,朱镕基总理是中国”唯一懂经济的领导人”,为什么他主持的粮食体制改革的成效,竟和朱总理“懂经济”的程度成反比?这一点使人颇费思量.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是朱总理1998年在人大会议上提出的六大改革之一。我所认识的经济界人士,几乎都认为粮改是一大败笔,其中暴露出朱熔基在思[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