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转帖--------如果真的有来世今生

(2008-07-24 20:11:42) 下一个

  转帖--------如果真的有来世今生            

              
              昔日湖畔草,

              今隨寒風凋。

              彈指芳菲盡,

              逢春綠意妖。

              

                

一日,朋友看到我博客里写的这首诗后,问我何由如此感叹?

我回,“物犹如此,人何以堪?”。

草木枯了,有再青的时候;花儿谢了,有再开的时候;而,人死了,究竟会不会有归来的时候呢? 很多宗教人士说,死亡是另一段生命的开始,人死后会随业轮回转世。我不敢确信,因为,至今我还没彻底死去。

记得西藏有句谚语“明天或来世何者先到,我们不会知道?。

假若,生命真是随业流转不息的话,我能确定的是——如果我不能在活着时体验生命的精髓,那么,下辈子我的人生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因为,现在的我尚不足以从容应对未来世的随时到来。说俗点儿,就是死得一定不怎么好看!

合眼,月下西山;开眼,日上三竿。屈指算算,开合间一万多个日子就从我身边轻俐的溜走了。无声,无影,无痕,终也无迹可寻。

来的尽管来着,去的终归过去。

一天又复一天,我的人生确乎少水之鱼,渐渐干涸了。

生命到底有多长?我不知道。

面对逝去如流的日子,除了无奈地叹息,我到底做了些什么?又拥有得了什么呢?

我不停地寻找答案,终,不禁泪潸潸然。

回溯经去的时光,除了无奈、痛苦、迷茫、焦虑、挣扎、彷徨外,令我欣然的实不多矣!

而,当初那些自认为了不得的脆薄忧伤,如今已化散如云烟。

跋涉至今,终又平增了几许沧桑的意味——也并非多痛彻,只是多了些淡看风云的平静罢了。

谁都确信,人生只不过是一个从赤裸中来,转眼间赤裸而去的过程而已。

但,对已知事物的强烈执着,却使得我们似乎不太习惯从容地说‘再见’。

自小,我们就被教导着要学习如何拥有一切,却鲜有人告诉我们该学习如何面对死亡。

世事变幻,福祸无常。当遭遇一些意外事件,当死亡与我们近距离接触时,我们能否从容以对?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呢?

诚然,少有人做到处变不惊,我们总是显得那么慌张与绝望。

佛在世时,有弟子问:“佛死后会去哪里”? 佛总是微笑着,沉默不语。

但是,这个问题一次又一次地被提出来,为了满足弟子的好奇心,佛陀说:“拿一支蜡烛来,我告诉你佛死了会去向何方。”

弟子急忙拿来蜡烛,佛说:“把蜡烛点亮,拿过来靠近我”。

弟子用手遮掩着烛火朝佛走来,生怕风把烛火吹灭了。

佛陀说:“为何要遮掩呢?该灭的自然会灭,遮掩毫无意义。如同我的死亡,是不可避免的。”

于是,佛陀吹灭了烛火问:“有谁知道蜡烛的光去向何方了?它的火焰去了何方?”

弟子们你看我,我看你,谁也答不上来。

佛说:“我死如蜡烛熄灭,蜡烛的光去向了何方,我死后就去向何方了。如烛火熄灭同理,我死了,我的生命就结束了,真我是整体的一部分,它与整体共存亡。火焰是个性,个性存在于整体之中,火焰熄灭了,个性就消失了,但是整体依然存在”。

佛说:“不要总关心我死后去哪里了,我去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让自己成为佛。等到你们顿悟的时候,你们就不会再问这样的问题了”。

不久,无上的佛也死了。

而,他的死与凡夫的死却有着天壤之别。 他的死,从容而尊贵,以至于对两千多年后的今人还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而凡夫的死,却充满恐惧与不安,如雪后飞鸿般不着痕迹。

佛的死是一种教示,用来震撼无知、懒惰与自满的我们,早一天觉醒,早一天了悟一切无常,才能让我们活着不至于那么痛苦与沉重。

在《四十二章经》中有记载,一天,佛问沙门:人命在几间?

对曰:数日间。

佛言:子未知道。

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

对曰:饭食间。

佛言:子未知道。

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

对曰:呼吸间。

佛言:善哉!子知道矣!

佛曰:不思过去,不思未来,我生,只在一呼一吸须臾之间!

是呀,人的生命如呼吸般如此短暂,一口气呼不出来,吸不进去,就注定生死诀别。即使命逾百岁,也无非是一呼一吸的重复更迭。

生命,又如我们静坐中相续如流的念头般空幻、无常、短暂。念来了,念走了,念停了。过去一念不可得,未来一念还没升起,即使是当下灵明一念,也很快变成过去了。

逝者如斯,这虽是生命的无奈,却也是真实的人生。认清了生命的短暂与无常,才能让我们不敢那么放逸与懈怠了。不至于把短暂的时间与精力耗费在维持虚幻飘渺的事物上。

今天是母亲节,以往的这一天,我都会准备一束美丽的康乃馨和一个热烈的吻献给妈妈。

而,今年的今天,我们母女却阴阳相隔,彼此间藐远茫然而一无所知。

今夜,月如寒弓,满怀幽思的我遥望着数千里之外家乡,纵有无限的缅怀之情,却又能向何处话尽内心的悲伤与凄凉?唯希望在这轮寒月映照下,妈妈所长眠的孤坟不至于那么荒凉。

我早就知道,人终免不了一死,跟至爱的亲人终归有永别的一天。

可是,这一时刻来得太突然,以至于我未来得及为它做任何准备。

妈妈在世时,我认为死亡离我遥不可及,活得好好的去思考生与死的问题未免有些杞人忧天。甚至于对师父时刻为死亡做好准备的生命态度也是一笑而过。

可是,当面对母亲突然离世时惊慌无助、悔之不及的痛苦,才让我深知自己曾经的无知。

“我的眼泪到底为谁而流?为自己,还是为母亲?是自责对妈妈爱得不够?还是自怜从此失去母爱的慰藉呢?”。

母亲离世的一个多月来,每天让我晤寐而思就是这些问题。

当我真正寻求答案的同时,我才透见爱的本质?

生命的长河亘古绵延,人浸浴在这殇殇逝水中,除了感悟生命的流动,更多地应该是自我的觉醒,不断往内深观,了解、超越自己,学习以一种全新的智慧照亮生命。 在活着的时候,了悟生与死的意义,才是对生命最终极、最真实的爱与尊重。

感激这次肝胆寸裂的悲痛经历,也感激期间师父看似平淡的开示让我得以穿越痛苦。

母亲洒然离去的切身之痛让我提早的了解整体生命的意义及不可预知性。

这样说,也许,有人会认为是对母亲莫大的不敬。

但,我知道,妈妈能理解。

延续她的爱,才是对她最真实不虚的爱——好好地活着,善待自己,善待他人!

曾经,我对妈妈说,如果有来世,我生生世世都要做您的女儿!

可是,今天,我想对她说,如果真的有来世,我生生世世都要做您的母亲,用全部的生命来爱您!!!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