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article家长应该做到孩子三岁我三岁

(2006-04-23 20:14:49) 下一个
儿童智力的早期培养与开发(ZT)

今天,我来跟大家探讨一下超常教育的有关问题。智力超常儿童需要具备三个因素:

第一、  比较聪明,心理学上叫智商高。而聪明主要来源于以下两个方面:
1、  来自于父母的遗传,如果父系家庭或母系家庭有非常聪明的人,那孩子可能带有这种基因。所以孩子的聪明程度首先决定于父母,并且这个过程从受精到胎儿发育已经完成了。出生时已经携带了父母的聪明基因。
2、  来源于后天的培养。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13岁以前的聪明程度是可以改变的,孩子在托儿所、幼儿园、小学几个阶段,对他实施一些良好的开发智力和提高聪明程度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方式,对于促进他的智力发育有很大帮助。所以我们要想提高儿童的聪明程度除了家庭遗传,还有一点,就是13岁以前的培养,过了13岁再培养、提高孩子的聪明程度,那就非常困难了。

第二、  有丰富的创造力。大家都知道现在世界的竞争就是经济的竞争,经济的竞争又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竞争的最后落脚点就在创造性上。如果一个人有良好的创造性,他的技术革新、创造发明、各项改革都带有创造性,那么这个人将来应该有广阔的发展前途。

第三、  具备良好的非智力因素。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是指孩子要有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自我控制的能力、做事持久的信念和毅力,还要有与他人交往沟通进行正常人事交流的能力等待。

而在这三个因素中对一个人能否成才,有没有出息起决定作用的是有没有丰富的创造力和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比如我们在教育实践中会发现有的学生很聪明但学习成绩并不好,发展前途也很一般。有的学生并不很聪明,但是很勤奋,能够勇于克服,将来反而发展情况很好。所以对孩子的教育中更应该培养儿童的创造性和非智力因素。国外许多心理教育专家在这方面进行了很多研究,给了我们很多启示。例如美国哈佛大学的教师推孟在美国精心挑选了2500个智力超常的儿童,从他们两三岁的时候开始,每年对这些儿童进行两三次的研究。推孟对这些儿童一起跟踪研究了五十年。五十年后他从这2500名人员中挑选出160名最有出息、最成功的人,这些人要么是政界要人,要么就是商业巨头,或者是大名鼎鼎的科学家,他们都是某个行业的领军人物。然后推孟又从这2500人中挑选出了生活极其潦倒的最不成功的160人。推孟就琢磨这个问题,当初挑选这些人的时候标准都是一样的,智力都是超常的,也就是说,他们的智力培养非常好,无论是先天遗传还是正统教育培养都非常好,那为什么50年后这些人有如此大的差别呢?后来推孟就对这两部份人进行研究,研究他们究竟差在什么地方。最后推孟就得出结论:那160个最成功的人和160个最不成功的人的最根本的差异不在于水平的差异而在于非智力因素和创造性的差异。那些成功的人除了智力上聪明外,还具有丰富的创造力并且只要是自己想做的事情就一定会做到底,在这个过程中即使遇到困难也毫不退缩,积极地积累经验,调整心态,克服困难。而那些不成功的人在做事的时候没有强烈的动机,做事情坚持性差,一旦遇到困难就退缩或干脆停止不做。推孟的这个研究给了我们一个重要启示:我们应该致力于儿童创造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将孩子的聪明程度尽可能挖掘出来?怎样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非智力因素?

第一、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就是经常找一些活动或者是事物和孩子一起玩,让孩子参与到这个过程当中。比如让孩子来寻找一些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或者事物有什么变化等等。

第二、培养孩子的注意力。按照心理学的研究,一个七岁以下的儿童,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只有五六分钟,十岁的孩子注意力可以达到十分钟。针对儿童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利用讲故事或者其它的方法逐渐拉长他的集中注意力时间。因为儿童的学习成绩与他的集中注意力时间长短有很大的关系。

第三、做游戏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挖掘孩子智力的手段。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一出生,大脑皮层已经有140亿个神经元,数量和成人差不多。但大小远远不够。随着年龄的增长它的大小在变,数量变化很小。而13岁以前是大脑皮层、大脑细胞发育的最佳时期。在这一阶段,如果我们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通过游戏的手段对孩子进行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注意力的训练,那么大脑应就会发育得非常饱满,孩子会非常聪明。
第四、智力方面培养的核心是思维能力的培养。思维能力就是指孩子思考问题的深度、广度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有这方面的表现,家长要注意引导。思维的培养是智力培养的核心,而创造性思维又是思维培养中一个重点培养对象。这是儿童将来有发展前途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这就要求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注意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

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第一、培养孩子有强烈的自信心、自尊心。要让孩子认为自己就是最棒的。自己喜欢自己、喜欢自己所做的事情。比如可以每天让他们大声喊几遍:我是最棒的、我能行、我相信我自己等,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第二、培养孩子做事情的坚持性和勇于克服困难、敢于吃苦的精神。这一点经常被家长所忽略。过去我们把孩子放到糖罐里,现在我们是把他们放在了蜂王浆罐里。但是孩子仍然觉不到甜。不是不甜,而是孩子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苦,当然就不会知道什么是甜。我们在学校、家庭教育中要创设环境让孩子遇到困难,进而克服困难,让孩子学会吃苦。

做事情的坚持性、自尊、自信、自爱、宽容、开朗、乐观、大方等等都是影响孩子成长的非智力因素。这些因素、习惯要通过活动、做事逐渐地去培养,这个过程不是一天两天的。家长、老师一定要有一种理念,孩子是慢慢塑造的。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和教育不和谐的地方,比如孩子说谎,碰到这种问题,家长、老师最好面对面和孩子交流、沟通。而不是简单的批评就完了,因为孩子正是在犯错误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说谎、犯错误是孩子逐渐成熟的表现。

对孩子的教育,不管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一定不要以不变应万变,而应该以万变应万变。应该多与孩子进行沟通,做孩子的朋友,家长或老师应该做到孩子三岁我三岁,孩子八岁我八岁,孩子十六我十六。善于观察孩子的心理变化,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比较好的成长环境。

作者王慧平:教授,心理学博士,现任烟台师范学院心理教育系主任,硕士生导师,曾出版《儿童发展关键期》、《学科教育学》等多本专著。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