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给如尘---豆豉辣酱的做法

(2006-12-11 12:22:53) 下一个
我是把发好的水豆豉加到上面的辣椒酱里一起。野蔷贴过水豆豉的做法。
我是按照这个做的。那天偶然想起,用辣椒豆豉蒸鱼,真是很香啊。如果你找不到纳豆,没有也可以做。黄豆最好煮的时间长一点。也可以不放辣椒,做豆酱, 黄豆发好后,加盐,姜,酒(可以加料酒, 我加的自己做的酒酿里的酒), 灌在大口的饮料瓶子里。
乡愁的滋味

刘向春

台湾真是个奇特的地方,因为特殊的历史背景,使得南北口味夹杂,饮食文化得以发挥到最极致。这些口味带著浓郁的乡愁,里面更承载著无比的温暖与怀念。


在各种不同的食物或味觉中,我们可以找到对亲人故旧的怀想、对季节变幻的思念以及一些童年的微风往事,每一个食物让我们在记忆中游走,在乡愁中荡漾。


发行人丽惠告诉我,她最怀念小时候一群乡下孩子,二、三十个手里捧著碗,在街头的固定一角,每天等著卖豆花的小贩经过,童年在那个并不富裕的克难年代,一碗热腾腾的豆花,竟带给她最大的快乐与满足,事隔多年,儿时的景象仍在她心中闪耀。


记得我小时候街坊邻居,来自大江南北,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独特的家乡味,因为飘洋过海求食温饱不易,往往在灵巧的双手下,一袋面粉竟可变出二、三十种令人大快朵颐的包子、大饼、水饺、锅贴、麻花、家常面点等,一些儿时难以言喻的惊艳美食。


而南腔北调的大宅院,更是村人动手做腌菜交换食谱的好地方。不论是腌越瓜或晒姜豆、萝卜、辣椒或芥菜,在物质匮乏的穷苦年代,饮食做菜大家互送家常美食,成了那个年代特殊的生活艺术。在困顿中,人们互相依存,在彼此的饮食文化里,获得了温暖、包容与欣赏。


乡愁的滋味,不过是要记录这份温暖,让我们寻著自己的生命之河回到故乡,找到属於我们自己特有的滋味。这次我们要介绍的有:陕西的家常面、云南的豌豆粉、湖南的腊八豆、以及学理家乡的福建红糟:


陕西的家常面


第一次返乡探亲,才知道原来爸爸的家常面里,有令他伤心的往事。爸离乡时,才十来岁,家中除了高堂老母外,唯一的亲人就是务农的大伯。兄弟两人在祖坟前道别,时值严冬雪花飞扬,大伯将身上仅有的家当,一件破棉袄,送给爸,那竟成了两人此生最后的注记。而在爸的味觉记忆中,临别时那碗家常面里,有慈母的叮咛,以及生离死别的滋味。


本来在我们家吃家常面,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直到现在才了解,原来每当爸思乡情切时,就会以一种肃穆的心情,为自己做一碗家常面。年少不知愁的我,只会争著抢面吃,完全不懂在那咬劲十足拌著麻油、醋、辣椒酱的滋味外,还有人世间寻常百姓的悲欢离合。


爸已去世多年,想爸时,我也会为自己做一碗家常面,女儿依偎过来抢面吃。时光恍然,原来滋养天地人心的真情,尽在碗里,而我也逐渐明白爸当时吃面的心情。
家常面的作法如下:五碗不漂白的有机面粉,再加一小匙的海盐和一碗冷水。揉面时,将面揉成光滑不黏手的面团,揉久一点比较好吃。这个面团要比平常做拉面时的面,要软一些。将面团分成直径约四到五公分的长圆条,将每个圆条均匀的抹上油,静置二十分钟醒一醒。待醒好时,再略微的捍成面片长条状。秘诀是整个过程,不可加乾面粉,只需抹些油。


此时抓起面片的两端,往桌上拍,边拍边拉长,等到不能再拉时,在面片的中央撕成两半,但不将它扯断,然后整条面片就可下锅入滚水中。这个手工制作厚薄不一的面片,非常有咬劲,两个人一起做很好玩,女儿小时候最喜欢和我一起拍面片,两个人一头一尾,将面片上下拍打拉长,十分有趣。做好的面片,可以拌些酱料或做成汤面,当然您也可以试一试,我们家加麻油、醋、辣椒酱的家常风味。


云南豌豆粉


回台后第一次吃豌豆粉是去中坜龙冈的忠贞市场。热闹的市场内,不时见到云南的乡亲摆摊子开小吃店。此起彼落的云南口音,与纷纷出笼的手工小菜,街角处仍可见到八十来岁的老人家,在卖自己腌渍的家乡酱菜,看著他黝黑脸颊上的岁月斑痕,笑时天真烂漫连牙齿都看不见。他说的话,我一句也不懂,但是两人快乐的交谈真心的陪伴,一时之间,云南似乎失去了遥远的距离。其实在美国,我就学会了做豌豆粉,这次来不过是想补捉一下乡情,顺便看看道地的云南做法是如何。在炎炎的夏日,来碗豌豆香味十足的豌豆糊或是凉泌爽口的豌豆粉真是快意无比,虽然初次做会有些复杂,但绝对值回票价,不妨试试。


首先将材料准备齐全:(1)豌豆仁一斤(黄的或绿的都可),(2)芝麻、花生粉、酱油各一大匙,麻油、醋各一小匙,也可用一个新鲜的柠檬代替,辣椒粉和香菜少许。
作法如下:将(1)料泡水一个晚上,然后将一杯的豌豆仁放入果汁机中,加水半杯打一分钟,用纱布挤乾,挤出的汁放置一旁。再将挤乾的豌豆渣再加一杯半的水,再打一分钟再挤乾,汁全部集中放置一旁。如此步骤需重复三次。待所有的豆子打完后,滤汁必须放置三十分钟以上,使汁内的淀粉能慢慢沈淀下来。以上作法是关键所在,绝不可偷懒,也不可缩减时间或步骤。


最后将滤汁与沈淀在下的白色粉状慢慢分开,把滤汁倒入锅中,用中火将它煮开,煮开后让它滚一下,再慢慢加入沈淀的白粉,白粉需加一点水将它混匀成液状,此时要拿一个大杓子,一边加入白粉汁一边顺时针搅拌,后来会越来越黏,几乎要搅不动,这时就可熄火,将它倒入抹上油的大方玻璃盘中抹平,待凉后会凝固成糕状。(若第一次做无法结成糕状,变成豌豆糊也没关系,可以配著材料(2)当汤来喝。)把凝结的豌豆粉倒扣在盘中,切成菱形或条状,加上材料(2)即可食用,芳香扑鼻是夏日人间一大美味。


湖南的腊八豆


七、八月间的天气,正是做豆豉豆酱的好季节。记得在国外,我有位喜爱动手DIY,会做各种腌菜酱醋的好友巫婆。她的有机菜园生机盎然漂亮的像个花园,后院更是设计用来做腌菜酱醋的。她懂得将生产过剩的蔬菜,保存做为调节季节性的全年食品。我跟巫婆学会做酱油、醋、豆腐乳、泡菜等。如今回想一起做腌菜的日子,那开罐的惊喜与扑鼻的芬芳,怎能轻易忘怀?


巫婆发现一个做纳豆的新方法,做出来的成品,与湖南的腊八豆口味相同。雷伯伯雷妈妈是道地的湖南人,他们品尝过巫婆的腊八豆都赞不绝口。根据《脑内革命》一书的说法,纳豆能促进脑细胞活化,曾有个IQ200的天才儿童,母亲怀孕时特别爱吃纳豆。巫婆的腊八豆就是利用现成的纳豆来发酵,作法非常容易:首先到日本或中国超市的冷冻部门,买一包八盎司装的纳豆,内有三小盒。这种盒装的拔丝纳豆是可以立刻用来拌饭吃的。黄豆一磅,可以配八盎司(三小盒)的纳豆,不要放纳豆包装中的调味料,只放纳豆,准备一大块老姜、一或两根辣椒,一磅有机黄豆,2小匙花椒粉,3-4汤匙的海盐,与不含盐的米酒。作法如下:(1)将黄豆泡水一个晚上,然后煮熟煮软但不要煮太烂,黄豆汁可以当茶喝。(2)黄豆待凉后,加入解冻的纳豆均匀拌好,装入有盖的玻璃烤盘内。黄豆必须均匀的铺在盘上不能太厚,高度是一寸左右。(3)室温需在华氏 左右,盖紧放在不见光的地方一个星期。(4)期间可以拿出来查看一下,若上面有出现任何颜色的霉菌,如黄、红、绿的现象,都是不对的。豆子只会黏黏的如买回来的拔丝纳豆一样。(5)一星期后,将辣椒姜洗好晾干、切碎,不能沾到任何水,与纳豆、花椒粉、盐搅拌均匀,放入宽口玻璃瓶中,再将米酒倒入瓶中,量必须盖过纳豆即可。(6)在室温下放一个月,每周打开拌一拌,一个月后再放入冰箱,否则豆子继续发酵会太烂,如此腊八豆就大功告成,平常可以拿出来拌面吃,或当下饭的小菜。


福建红糟中的乡情 学理


父亲的家乡来自福建,也许是地缘的关系,福州菜的红麴,却是父亲餐桌上的最爱。电器设备还不是很普遍的年代,每逢祭祀后,剩余的鸡鸭鱼肉,父亲就会用天然的防腐剂│红麴,将食物腌起来,待有亲朋好友来家里作客时,父亲就会秀出他的招牌手艺│红糟菜,然后在客人的赞不绝口中,兴致盎然的谈起家乡事。


素食以后,不知何时红糟烹调的菜肴,已经在我们的餐桌上消声匿迹了,我发现父亲已很少再用红糟作菜了。为了解父亲的乡情,决定一探红糟的庐山真面目。原来红麴是用米或麦,经过蒸熟发酵后再晒乾处理,「菌」即生长在蒸过的米上。也称为米麴,麴种帮助麴菌繁殖,所以红麴含有优质酵素,经过发酵的淀粉能转化为葡萄糖,所以制作红麴,冰糖并不需要放很多。


现在的红麴酱,大都用白糯米制作,如果是自己制作我建议大家选择红糯米,因为在营养的成分上,无论是矿物质、蛋白质或维生素B、E群都比白米高出很多,尤其红糯米有补血的效果,当红糯米蒸熟时,空气中飘著满室的稻米香实在芬芳。虽然制作的过程需要加酒帮助发酵,然而其酒精的成分,约在摄氏三十度的室温自然发酵二十天后,酒精已能完全挥发完,所以对全素者应该也很适合食用。


「糟」就是发酵过的渣,为了让红糟的风华重现在我们的餐桌上,我开始糟豆腐、糟菱角、糟豆、糟面、糟笋汤,让父亲大开眼界,原来素食也可红糟一番。


红糟材料:
一、红糯米六百公克(量米杯五杯)。二、红冰糖五十公克(二汤匙)。三、盐六十公克(二汤匙)。四、米酒六百西西。五、红麴一百五十公克(量米杯一杯)。
五杯的红糯米洗净后,加三杯的水(以量米杯计),入电锅蒸熟,取出让温度降至微温,将红麴与已降温的红糯米混合,充分的拌匀。依前辈的经验,红麴与温度过高的红糯水结合,菌种被高温破坏容易变酸,失去芳香清甜的口感。


室温继续自然发酵二个小时,此时温度已完全冷却,盛入瓮或破璃罐内密封,在摄氏三十度左右的室温下发酵十个小时,再将冰糖与酒倒进罐子,搅拌均匀后密封,待三天后罐内的红麴已充分膨胀发酵,此时加盐,让发酵的状况稳定下来,免得变酸,只要不碰到水,放在室内阴凉处,二十天后即可使用。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月亮雨 回复 悄悄话 请问龙姐,我按您的方法用日本纳豆做了腊八豆,但为什么做好后跟纳豆一样,全是粘乎乎的丝,拌完作料后粘乎乎的丝更多了,跟腊八豆一点都不像,完全变纳豆了(但味道不错),请教龙姐,为什么会这样呢?那个步骤错了吗?谢谢!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