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想起了詹天佑

(2010-02-11 19:37:46) 下一个
{
詹天佑
詹天佑出生于1861年3月17日,于1919年4月24日逝世,享年58岁。字眷诚,号达朝,汉族,广东南海人,居住在湖南省,原籍安徽婺源(今属江西);英文名:Jeme Tien Yow;他是中国首位杰出的爱国铁路工程师,负责修建了京张铁路(北京——张家口)等铁路工程,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 另有中国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小学课文、电影等以詹天佑为名。
}

  上面这一段,摘自百度。
确实,小学课本里学过詹天佑的事迹。当时只觉得那是我中华英雄谱智者谱中的又一个名字,为幼小心灵再添一份自豪感。
一直到后来登八达岭长城下来,才发现詹天佑纪念馆就在长城脚下。长城上下,游人如织,那天只有我自己一个人在詹天佑纪念馆参观。估计平时也没什么人,用于展示的铁路模型也是在我要求之下启动了一把,个别机关已经失灵了。不过馆员相当热情耐心。那天匆匆看了一遍展览,对詹天佑的印象深了一点,变了一点。
  遥想京张铁路,虽然未曾亲历“上山”的路段,但是从中学物理的知识出发得知,将重物提升到高处是要做功的。直接提举力量不够要借助简单机械,备选方案有杠杆,斜面,滑轮组,直升飞机。。。
  虽然我不是铁路专家,但我曾经是坐火车硬座的专家,所以对铁路的技术问题发表意见也算合情。我想修建一条实际的铁路,有时困难犹如重新发明一遍铁路。最大的困难应该是各地地势和地质状况的挑战,当时可以选用的机车动力也不能和现在相提并论。在种种不可能的情势之下,詹提出了“之”字形构造,克服了把火车“开上山”的困难。既是工程上的创造,也体现出一种艺术上的美。回到中学物理,这是一个斜面的变形。简单,但是实用,还美!想想看,一列火车冒着白烟,飘着就上了山,何其诗意!
   除此之外,詹尚有若干创造,因为我不懂,就不一一提出来用中学物理分析了。下面说说我对詹的感受。
  其一,詹刻苦学习,但绝非一般书呆子可比。詹自己有学问,更重要的是能为自己找到发挥学问的舞台,并且发挥出彩。我想詹在走进先贤行列之前,一定也享受过若干底层奋斗的乐趣,没有诸侯三顾茅庐,只能自己寻找机会。机会和挑战是一起到来的,这个时候手握金刚钻,就敢专揽瓷器活。自勉曰:平时多准备,挑战到来时才能勇谋兼施。
  其二,詹出身铁路工程师,然而后来的成就不止是一个技术专才。用现在的话说是领军人物。从事具体的工作,难免要牵涉与上下左右的人们打交道,争取资源,减少冲突,安抚激励,见缝插针。。。学问大着呢,可惜技术教材上不讲,公司制度又不明确规定,定了也未见得有人听。自勉曰:坚定点,宽厚点,机灵点。
  其三,那个时代风起云涌,中国即将进入一个巨大的动荡和变革的时代。詹或许有过改造国家民族的宏图大计,现在已经无从得知了。然而建造一条实实在在的铁路也很棒,实在是棒。自勉曰:世事难预料,踏踏实实做事也好。
  其四,人家名字取得好,这条我学不了。自勉曰:算了吧。
  从八达岭回北京坐火车,暮色中看见詹的塑像,眼神微低,仿佛注视着铁道和火车,没有看车上的乘客。

  又及,百度提到詹曾服役海军,与法国海军交战中有出色表现。

  我以为,在一个乱哄哄的年代出了一个詹天佑,实在是我中华民族的骄傲。我们的文明一定能重新出发。
  给自己一个光明的结尾,准备过年!问各位虎年好。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