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袍老狼

也曾酒醉鞭名马,从未情薄弃美人。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俺也为诗“强说愁” :)

(2010-04-06 03:42:04) 下一个

“愁”乃人之七情六欲,连幸福的人也会有愁,而古人却要人莫“强说愁”,为何?要实体味古人的意思,关键是“强说”里的“强”字。“强说”应该是指那种喊口号似地说,如:“大海啊!你真大啊!你他妈的怎么这么大啊?”“我愁啊!我真愁啊!... ”无疑,这样说愁引不起读者共鸣。古人话从不“强”说,却让人自己读出来。如曹操也在《观沧海》里感叹过海之大,他说:“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您看连日月都可以在里面溜达一大圈儿,那大海得有多大呢?

还有位诗人,一个“愁”字说得最妙:

《春怨》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
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
不得到辽西。


(打起黄莺儿 - 傅抱石)

诗题为“春怨”,可字面上却见不到一点愁怨痕迹。不但不“强说”愁怨,更不言思念,而读起来那愁怨却浮动在字里行间:平时最爱听那小鸟的啼鸣,今儿却非要赶它走。何也?刚眼巴巴地在梦里快走到辽西了,就要见到那可憎了,却被它叫醒!如何不赶它走?夜夜愁怨,又值春光,偏都不说,却单单归咎到那无辜的小鸟身上。古人用笔之妙,所谓出奇制胜,正是如此。

俺前曾言网络上读诗颇“怕”见到“楼愁舟秋”等古诗常见字,因为用得太多了。其实,就算真有愁也不必直说,只用笔墨尽情地渲染致愁的原因和愁思的后果即可。云烘染好了,月自然就露出来了。(顺便交流一下俺常用的烘云托月法:把瓶子盖扣到要月亮出现的位置上,然后泼墨,待墨半干,拿掉瓶子盖... 呵呵。)

俺最后和一首,劝劝画里面那位女士把世事想开一点儿:

黄莺飞复来,且教枝上啼。
封侯原是梦,随他到辽西。

(早先学写诗词的一点儿体会,说错了高手们莫笑俺。)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