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道氏理论

(2007-06-07 12:13:03) 下一个

第三章 道氏理论

道氏理论是所有市场技术研究的鼻祖。尽管他经常因为“方应太迟”而受到批评,并且有时还受到那些拒不相信其判定的人士的讥讽(尤其是在熊市的早期),但只要对股市稍有经历的人都对它有所听闻,并受到大多数人的敬重。或多或少都在留意它,但是从未意识到那是完全简单的技术性的,那不是根据什么别的,而是股市本身的行为(通常用指数来表达),并不是根据基本分析人士所依靠的商业统计材料。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理论的创始者——查理斯·道,声称其理论并不是用于预测股市,甚至不是用于指导投资者,而是一种反映市场总体趋势的晴雨表。道建立了道琼斯财经新闻服务社,并被认为他发明了股市平均指数。在理论是在其身后命名的。其基本原理主要罗列于他为《华尔街日报》撰写的文章中。1902年,在他去世以后,他的继承者《华尔街日报》的编辑威廉·P·哈密顿继承了道氏的理论,并在其27年有关股市的评论写作过程中,加以组织与归纳而成为今天我们所见到的道氏理论。
  在详细介绍道氏理论之前,有必要对股票平均指数加以说明。在道氏所处的时代之前,许多银行家及商人都熟知,大多数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都倾向于同时涨跌;而那些与总体经济趋势相反地特例很少,并且一般说来不会持续这种相反的走势到几天或几周的时间。每当一个涨势出现后,某些股票比另外一些涨得快一些,涨幅也大一些,而当这一趋势开始转向熊市时,一些股票要迅速地下跌,而另一些则可表现出一定的抗拒力量,以阻止这种下拉市场的作用力——但这一事实仍然保持着:大多数股票都倾向于同时波动,不用说,他们现在这样,并且将永远如此。
  上述事实已为人们所共知——但经常被人们视为理所当然的事,以致于重要性经常被忽视,除了在本书所及的各个方面外,无论从许多角度看都是十分重要的。学习市场技术分析的学生从道氏理论开始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该理论强调总体市场趋势。
  查理斯·道被认为是第一个试图通过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股票的平均价格来反映着体证券市场趋势(或更确切地说,水平)而做了彻底努力的人,最终在了1897年1月,形成了道氏在其市场趋势研究中使用的办法、我们仍在按其形式所使用的两个到道琼斯指数。其中之一自由20家铁路公司股票组成的,因为在他那个时代铁路公司是主要的产业。另外一个是工业指数,代表所有行业,最初仅有有几只股票组成,其数量是在1916年增加到20,而在1928年10月1一增加到30个。

基本要点

回顾道氏理论,其基本要点如下:
  1.平均指数包容消化一切(除了上帝“上帝的行为”)——因为他们反映了无数投资者的综合市场行为,包括那些有远见力的以及消息最灵通的人士,平均指数在其每日的波动过程中包容消化了各种已知的可预见的事情,以及各种可能影响公司债券供给和需求关系的情况。甚至于那些天灾人祸,但其发生以后就被迅速消化,并包容其可能的后果。
  2.三种趋势—— “市场”一词意味着股票价格在总体上以趋势演进,而其最重要的是主要趋势,即基本趋势。它们是大规模地上下运动,通常持续几年或更多的时间,并导致股价增值或贬值20%以上,基本趋势在其演进过程中穿插着与其方向相反的次等趋势——当基本趋势暂时推进过头时所发生的回撤或调整(次等趋势与被间断的基本趋势一同被划为中等趋势——这是接下来的讨论中用到的一个很有用的术语)。最后,次等趋势由小趋势或者每一的波动组成,而这并不是十分重要的。
  3.基本趋势—— 如前所述,基本趋势是大规模的、中级以上的上下运动,通常(但非必然)持续1年或有可能数年之久。只要每一个后续价位弹升比前一个弹升达到更高的水平,而每一个次等回撤的低点(即价格从上至下的趋势反转)均比上一个回撤高,这一基本趋势就是上升趋势,这就称为牛市。相反,每一中等下跌,都将价格压到逐渐低地水平,这一基本趋势则是下降趋势,并被称之为熊市(这些术语,牛市与熊市。经常在一些非严格场合分别用与各种上下运动,但在本书中,我们仅把它们用在冲道氏理论出发的主要或基本趋势的情形)。
  正常情况下——至少理论上是这样——基本趋势是三种趋势中真正长线投资者所关注的唯一趋势。他的目标是尽可能在一个牛市中买入——只要一旦他确定它已经启动——然后一直持有直到(且只有到)很明显它已经终止而一个熊市已经开始的时候。他认为,他可以很保险地忽视各种次等的回撤及小幅波动。对于交易人士来说,他完全有可能关注次等趋势,在本书后面的章节中将会发现可能因此而获利。
  4.次等趋势—— 这是价格在其沿着基本趋势方面演进中产生的重要回撤。它们可以是在一个牛市中发生的中等规模的下跌或“回调”,也可以是在一个熊市中发生的中等规模的上涨或“反弹”。正常情况下,它们持续3周时间到数月不等,但很少再长。在一般情况下,价格回撤到沿基本趋势方面推进幅度的1/3到2/3。即是说,在一个牛市中,在次等回调到来之前,工业指数可能稳步上涨30点,其间伴随着一些短暂的或很小的停顿,这样在一轮新的中等规模上涨开始之前,这一次等回调可望出现一个10~20的下跌。然而,我们必须注意,这个1/3~2/3并不是牢不可破的,它仅仅是一种可能性,大多数次等趋势都在这里范围之间,许多在靠近半途就停止了,即回撤到前面基本趋势推进幅度的50%。很少有少于1/3的情况,但有些几乎完全看不出回调。
  从而,我们有两个标准用以识别次等趋势。任何与基本趋势方向相反、持续至少三个星期并且回撤上一个沿基本趋势方向上价格推进净距离(从上一个次等趋势的末端到本次开始,略去小幅波动部分)至少1/3幅度的价格运动,即可认为是中等规模的次等趋势。尽管这样,次等趋势经常令人捉摸不透。对其识别、确定其开始并进一步发展的时间等,对道氏理论的追随者来说都是最困难的事情。对此我们还将在以后加以讨论。
  5.小趋势—— 它们是非常简短的(很少持续三周——一般小于6天)价格波动,从道氏理论的角度来看,其本身并无多大的意义,但它们合起来构成中等趋势。一般的但并非全是如此,一个中等规模的价格运动,无论是次等趋势还是一个次等趋势之间的基本趋势,由一连串的三个或更多的明显地小波浪组成。从这些每日的波动中作出的一些推论经常很容易引起误导。小趋势是上述第三种趋势中唯一可被人为操纵的趋势(事实上,尽管这仍然值得怀疑,甚至在目前的情况下他们可能为有意操纵到很重要的程度)。基本趋势与次等趋势不能被操纵。如果这样做的话美国财政部的财源都会受到限制。
  在我们接下去讨论下一个要点之前,花一点时间进一步说明上述三种趋势,我们用大海的运动与股市的运动进行对比。主要是趋势就像浪潮。我们可以把一个牛市比为一个涌来的浪潮,它将水面一一步地向海岸推动,直到最后达一个水位高点并开始反转。接下来的则是落潮或退潮,可以比做熊市。但是,无论是涨潮还是退潮的时候,波浪都一直在涌动,不断冲击海岸并撤退。在涨潮过程中,每一个连续的波浪都较其前浪达到海岸更高的水平,而其回撤时,都不比其前次回撤低。在落潮过程中,每一个连续的波浪上涨时均比其前浪达到的水位低一点,而在其回撤均比其前浪离开海岸更远一点。这些波浪就是中等趋势——基本的或次要的则取决于其运动与海潮的方向相同还是相反。于此同时,海面一直不断地被小波浪、涟漪及和风冲击着,它们有与波浪趋势相同,有的相反,有的则横向穿行——这好市场中的小趋势,每日都在进行着的无关重要着小趋势。

浪潮、波浪及涟漪

一位海滨的居住者在有海潮来临时,也须将采用让一个来临的波浪推动在海滨中一只木桩到其最高点的方法来确定海潮的方向。然后,如果下一个波浪推动海水高出其木桩时,他就可以知道潮水是在上涨。如果他把木桩改换为每一波浪的最高水位记号,最终将会出现一个波浪在其上一记号处停止并开始回撤到低于这一水平,然后他就可以知道潮水已经回转了,落潮开始了。这样,事实上就是道氏理论定义的股市趋势。
  浪潮、波浪及涟漪的比较在道氏理论最早的时期就已开始了。并且更有可能,大海的运动对道氏理论也有一定的启发。但是,这一比喻也不能走得太远,股市中的浪潮与波浪远不如大海的浪潮与波浪那样规则。用以预测每一次浪潮及海流的准确时间的时间表可以提前制作,但道氏理论却不能对股市给出一个时间表。以后我们还将回到这一比喻的某些地方,但现在我们将接着讨论道氏理论其余的要点与规则。

基本趋势的几个阶段

6.牛市——基本上升趋势,通常(并非必要)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建仓(或积累),在这一阶段,有远见的投资者知道尽管现在市场萧条,但形势即将扭转,因而就在此时购入了那些勇气和运气都不够的卖方所抛出的股票,并逐渐抬高其出价以刺激抛售,财政报表情况仍然很糟——实际上在这一阶段总是处于最萧条的状态,公众为股市状况所迷惑而与之完全脱节,市场活动停滞,但也开始有少许回弹。第二阶段是一轮稳定的上涨,交易量随着公司业务的景气不断增加,同时公司的盈利开始受到关注。也正是在这一阶段,技巧娴熟的交易者往往会得到最大收益。最后,随着公众蜂拥而上的市场高峰的出现,第三阶段来临,所有信息都令人乐观,价格惊人的上扬并不断创造“崭新的一页”,新股不断大量上市。此时,你们某个朋友可能会跃跃欲试,妄下断言“瞧瞧我知道行情要涨了,看看买哪种合适?”——当它忽略了一个事实,涨势可能持续了两年,已经够长了,现在到了该问卖掉哪种股票的时候了,在这一阶段的最后一个时期,交易量惊人地增长,而“卖空”也频繁地出现;垃圾股也卷入交易(即低价格且不据投资价值的股票),但越来越多的高质量股票此时拒绝追从。
  7.熊市——基本下跌趋势,通常(也非必定)也以三个阶段为特点,第一阶段是出仓或分散(实际开始远前一轮牛市后期),在这一阶段后期,有远见的投资者感到交易的利润已达至一个反常的高度,因而在涨势中抛出所持股票。尽管弹升逐渐减弱,交易量仍居高不下,公众仍很活跃。但由于预期利润的逐渐消失,行情开始显弱。第二阶段我们称之为恐慌阶段。买方少起来而卖方就变得更为急躁,价格跌势徒然加速,当交易量达到最高值时,价格也几乎是直线落至最低点。恐慌阶段通常与当时的市场条件相差甚远。在这一阶段之后,可能存在一个相当长的次等回调或一个整理运动,然后开始第三阶段。那些在大恐慌阶段坚持过来的投资者此时或因信心不足而抛出所持股票,或由于目前价位比前几个月低而买入。商业信息开始恶化,随着第三阶段推进,跌势还不很快,但持续着,这是由于某些投资者因其他需要,不得不筹集现金而越来越多地抛出其所持股票。垃圾股可能在前两个阶段就失去了其在前一轮牛市的上涨幅度,稍好些的股票跌得稍慢些,这是因为其持股者一直坚持最后一刻,结果是在熊市最后一的阶段,这样的股票有往往成为主角。当坏消息被证实,而且预计行情还会继续看跌,这一轮熊市就结束了,而且常常是在所有的坏消息“出来”之前就已经结束了。
  上文中所描述的熊市三阶段与其他研究这一问题的人士的命名有所不同,但笔者认为这是对过去三十年中主要跌势运动更准确、更实际的划分。然而,应该提醒读者的是,没有任何两个熊市和牛市是制完全相同的。也有一些可能缺失三个典型阶段中的一个或另一个,一些主要的涨势由始至终只是极快的价格升值。一些短期熊市形成没有明显恐慌阶段,而另一些则以恐慌阶段结束,比如1939年4月。任何一个阶段,没有都没有一定的时间限制。例如,牛市的第三阶段,就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投机机会,公众非常活跃,这一阶段可能持续至少一年也可能不过一二个月,熊市恐慌阶段通常不是几天就是几个星期之内就结束,但是从1929年至1932年间的萧条期,则至少有五个恐慌波浪点缀其间。无论如何,我们应时刻牢记基本趋势的典型特征。假如你知道牛市的最后一个阶段一般会出现哪些征兆,就不至为市场出现看涨的假象所迷惑。

相互验证的原则

8.两种指数必须相互验证——这是道氏原则中最有争议也是最难以统一的地方,然而他已经受了时间的考验。任何仔细研究过市场记录的人士都不会忽视这一原则所起到的“作用”。而那些在实际操作中将这一原则弃之不顾的交易者总归是要后悔的。这就意味着,市场趋势中不是一种指数就可以单独产生有效信号。

以前面图示1(示图1 本图为假想日图,表明了一个指数如何与其他道氏信号相互引证失败,短水平线本出的收市价与垂直趋势线连接起来使每日趋势更清晰了。)中虚拟的情况为例,在图表上我们假定一轮熊市已持续数月,然后由a到b,是一个次等反弹,工业指数(伴随着铁路指数)上涨至b,然而在其下一个跌势中,工业指数只跌至c,高于c,随之弹升至d,高于b:从这一点看,工业指数已经显示出趋势由跌至涨的“信号”。但我们再看一下这一时期的铁路指数,首先由b至 c,低于a,随后由c涨至b。至此,铁路指数与工业指数未能相互验证,因而主要的趋势就仍认为是下跌的。如果铁路指数涨至高于b点的位置的话,我们就得到一个趋势转升的明确信号了,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过程中,由于工业指数不会持续单独上扬,或迟或早总会为铁路指数再次阻碍,机会还是存在的,因而对于这一情况我们充其量只能认为主要趋势的方向还未定型。
  上文阐述的不过是相互验证原则和应用的很多方式之一。同样我们看看C点,仓时间迟早考虑,也可以说工业指数并未与铁路指数的持续下跌形成相互验证: ——但这种情况只有在一个现行趋势的持续或加强时才会出现。两种指数没有必要同一天确定。一般说来二者会常常一同达至一个新的高点(或低点),低在持续了几天、几周或一到两月的停滞状态之后会存在大量情况,一个交易者必须在错综复杂的情况下保持耐心,以等待市场自己显示出明显趋势。

9.“交易量跟随趋势”—— 人们谈起这一点,总是以一种庄严肃穆的口气,但图上去又那么令人难以理解,其实这一口头表达形式的意思就是主要趋势中价格上涨,那么交易活动也就随之活跃。一轮牛市中,当价格上涨时交易量随之增长。而在一轮熊市中,价格跌落,当其反弹时,交易量也增长。仓小范围讲,这一原则也适合于次等趋势,尤其是一轮熊市中的次等趋势中,当交易行为可能在短暂弹升中显示上升趋势,或在短暂回撤中显示下降趋势。但对于这一原则也存在例外,而且仅根据几天内的交易情况,或者更不用说单一交易时间段都是不够的,只有一段时间内全面相关的交易情况才有助于我们作出有效的判断,进一步而言,在道氏理论中市场趋势的结论性标志着在对价格运动的最终分析中产生的。交易量只是提供一些相关的信息,有助于分析一些令人困惑的市场行情。(我们将在以后章节中详细论及交易量与其他技术因素之间的联系)

10.“直线”可以代替次等趋势—— 道氏理论术语中,一条直线就是两种指数或其中的一种作横向运动,像其在图表上显示出的那样,这一横向运动两到三周,有时甚至数月只久,在这一期间,价格波动幅度大约在5%H或更低一些。一条直线的形成表明了买卖双方的力量大体平衡,当然,最终,或者一个价格范围内已没有人售出,那些需要购入的买方只得提高出价以吸引卖方,或者那些急于脱手的卖方在一个价格范围内找不到买方,只得降低售价以吸引卖方。因而,价格涨过现存“直线”的上限就是涨势的标志,相反,跌破下限就是跌势标志。总的说来,在这一期间,直线越长,价格波动范围越小,则是最后突破时的重要性也越大。
  直线经常出现,以至于道氏理论的追随者们认为它们的出现是必须的,它们可能出现在一个重要的底部或顶部,以分别表示出货或建仓阶段,但作为现行主要趋势进程中的间歇,其出现较为频繁。在这种情况下,直线取代了一般的次级波浪。当一指数要经历一个典型的次等回调时,在另一指数上形成的可能就是一条直线。值得一提的是一条直线以外的运动不论是涨还是跌,都会紧跟着同一方向上一个更为深入的运动,而不只是跟随因新的波浪冲破先前基本趋势运动形成的限制而产生的“信号”。在实际突破发生之前,并不能确定价格将向哪个方向突破。对于“直线”一般给定的5%限度完全是经验之谈;其中存在一些更大幅度的横向运动,这些横向运动由于其界限紧凑明确因而被看作十真正的直线。(在本书后面的进一步阐述中,我们会发现,道氏直线在很多方面与出现于个股图表中定义更严格的矩形形态极为相似。)

11.仅使用收市价—— 道氏理论并不注重任何一个交易日收市前出现的最高峰和最低点,而只考虑收市价,即一个交易日成交股票最后一段时间售出价格的平均值。我们已经在有关图表制作一章中讨论过收市价的心理重要性,在此不再赘述。这是又一条经历了时间考验的道氏原则。其作用如下:假设一轮基本上升趋势中的中等趋势在某日上午11点达到顶点,此时工业指数,比方说:是152.45;然后又回跌到150.70报收。那么前半日152.45这一高点就忽略不计。如果下一个交易日收市价高于150.70行情就仍看涨。相反,如果下一个上涨阶段使价格在某一天当中达到一个高点,比如152.60,但这一天收市时价格却低于150.70,那么牛市趋势是否持续就很难判定了。
  近年来,市场研究人士对于一个指数突破前一限度(顶点或底部数字)以标志(或确认或加强)一轮售出趋势的范围存在很多观点。道和哈密尔顿显然是把收市价上任何的突破,哪怕是0.01的突破都当作有效标志。而一些现代分析家已开始使用整点(1.00)。我们认为原有观点存在一个最大争议就是历史记录表明在实际结果中很少或几乎没有证据支持任何上述的修正。在下一章我们会谈到1946年6月的情况,其显示了这一传统规则的决定性优势。

12.只有当反转信号明确显示出来,才意味着一轮趋势的结束—— 这一原则可能比其他道氏原则更招致非议。但如果对其理解正确,正如我们已列举过的其他原则一样,这一原则同样也是建立在实际检验基础上的,也的确具有可行性。对于过去急噪的交易者,这无疑是一个警告,告诫交易者不要过快地改变立场而撞到枪口上。当然这并不是说当趋势改变的信号已出现时还要作不必要的拖延,而是说明了一种经验,那就是那些过早买入(或卖出)的交易者相比,机会总是站在更有耐心的交易者一边。他们只有等到自己有足够把握时才会采取行动。这些机会无法以数字表示,比如2比1或3比1;事实上它们总在不断变化。牛市不会永远上涨而熊市也迟早会跌至最低点,当一轮新的基本趋势首先被两种指数的变化表现出来时,不论近期有任何回调或间歇,其持续发展的可能性都是最大的。但随着这一轮基本趋势的发展,其继续延伸的可能性就越来越小。因而每次接续的牛市再度确认(一个指数新的中等高点为另一指数一个新的中等高点所确认),都相应地具有更少的分量。当一轮牛市延展数月之后,买入的欲望,买入新的股票而能保证卖获利的前景都比这一轮牛市的初期更低或更不乐观,低但道氏理论的第十二条要点告诉我们:“持有你的头寸,直到出现相反的指令”。
  这一要点的一个必然结果就是,趋势中的一个反转在这一轮趋势被确认后随时可能发生。这并象开始看上去那么矛盾。这就告诫道氏理论的投资者,只要他有任何一点头寸,他就应该虽时时关注市场。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