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白鹤的BLOG

日子是流动的河水,记忆是沉在水底的石头。
个人资料
逍遥白鹤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美国华裔生存百态

(2008-03-21 06:55:33) 下一个

原创作者/逍遥白鹤(转帖请注明出处)

-自序-

叔本华有一种钟摆理论:人生就是在痛苦和无聊这二者之间像钟摆一样摆来摆去,当你需要为生存而劳作时,你是痛苦的;当你的基本需求满足之后,你会感到无聊。(白鹤换言之:生命不能承受之人——轻重都不舒坦)。不过叔本华还说:一种平静欢愉的气质,快快乐乐的享受非常健全的体格,理知清明,生命活泼,洞彻事理,意欲温和,心地善良,这些都不是身份与财富所能促成或代替的。因为人最重要的在于他自己是什么。当我们独处的时候,也还是自己伴随自己,上面这些美好的性质既没有人能给你,也没有人能拿走,这些性质比我们所能占有的任何其他事物重要,甚至比别人看我们如何来得重要。(白鹤换言之:懂得承受生命之人——轻重都享乐)。以上叔本华的话,是本鹤在李银河大婶的博客里剽窃来的,不是读自叔本华的原著。网络有种种好,这就是其一,得来全不费功夫。像我这样对于啃深奥的大部头原著缺乏耐性的主儿,偶尔又忍不住想究竟究竟人生意义,很需要拉大旗作虎皮,弥补我自身的浅薄。

距离产生美(或不美)。超出了视力所及,不是亲眼看到的则为虚,虚就造成了幻想成分的无限增大,容易妄自菲薄。隔岸观火,没准儿把意外焚毁了家宅的火灾也当焰火看呢,缤纷璀璨,姹紫嫣红。而且,很多和我一样在特殊年代接受过启蒙教育的人,往往中了一句顶一万句思辨模式的流毒,容易给复杂的事物下简单的结论。演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那阵子,出国的人来来去去没现在这么寻常,原以为那些幸运儿到了遍地黄金的美国不谛一脚踏入了天堂,看客们深深舒了一口往日艳羡别人的恶气,噢,他们都在那儿涮盘子洗碗卖苦力呢,土插队换成了洋插队,没什么可牛的,原来just so-so。近年,学成立业了的“海龟海带海鸟”们国内国外走动的频繁了,不少海归还揽金有术发了横财。我又常在国产电视剧里看到这样的情节,那谁谁的谁谁从美国回来开公司了,挥金如土,西装革履,风流倜傥。其实,美国华人的生存状况绝不是三言两语可以归纳出来的。而且,在中国这片土壤里长到成年才迈出国门的人,无不深深打上了中国的烙印,从胃口到审美到思想方式,仍然是很“中国”化的。入籍不入籍,欧罗巴血统的人从不认为你和他们是一伙的(you are not an insider,never)。科索沃来的不会讲英文的难民,因为都是白肤粟发,遇到陌生的美国白人会想当然地跟他们说英文,不以为他们是外来的。而中国人的孩子,即使美国生美国长,没带一点中国口音,即使进了常春藤高校,在美国仍然不断有人会问:你是从哪里来的?不都是种族歧视,而是人类直观上归属感的认知方式决定的。

归属感这件事比较残酷。举两个例子:例一,我北京的一个小女友嫁给一位德国西门子公司的高管,曾经长期住在丽都饭店公寓。她的混血女儿,我们看上去父亲的遗传基因多些,翘鼻子,凹凹眼,皮肤白里透红,麦穗色的卷发纤柔蓬松。我和她们母女俩一起逛国贸商场时,不住有过路人和售货员过来摸她女儿的小脸蛋,“这个洋娃娃真是太可爱了!”周围的熟人也啧啧称赞,“瞧,小混血儿就是漂亮!”可是女友告诉我,她带女儿去德国,人们一眼就认定孩子是中国人,说她长得像妈妈更多。许多中西混血的孩子成长中都会有一段不愉快的迷惘,中人认为她洋,西人认为她中,她会搞不清自己到底是谁。例二,是我在美国电视采访节目中看到的,黑白混血的小孩被私下里称为“Golden Boy、Golden Girl”这个“金色”称谓不是褒义是贬义的。那些小孩在黑人区的学校里受排挤,转学到白人学校也不被认同,大都拥有被孤立的童年记忆。第一位黑人奥斯卡影后哈莉·贝瑞早年就经历过类似的遭遇。

留洋的大多数国人,从骨子里分析,和国内的你我他并无两样。再者,智力技能、受教育程度和机遇造成人们上九流下九流的生活情形,从本质上讲,和国内的你我他也别无二致,区别只是表象的、体现在技术层面上(technically)。

我80年代曾想做文学青年不得,忙忙碌碌地度过,对林林总总出了名的作家们很是仰望羡慕过。后来知道徐星、虹影、顾城般的许多才男才女们那个时期的生活实际上很挣扎很颠簸。20岁上就进了中央级国家单位还常常去广播电台录音赚外快、嫁人后进驻婆家高干小楼里的我,就当时的生活质量而论,其实是幸运的。所以人家年纪轻轻即用苦难耕耘出惊世之作,我写作的冲动则在日复一日的热闹繁华中消磨了。

近几年,我家的情形是男主外女主内,我多的是闲空,为消闲重又拿起笔来,想续青年时文学的旧梦。我有很深的怀旧情结,或许是年纪大了的通病,提笔一开头就止不住要说“想当初——”,对眼皮底下的近事反而忽略了。一直有人对我说,你应该多写写在美国看到的人和事,那才是国内读者感兴趣的,国内的事已经有很多人写了,写得很精彩了。我还是不会放弃写我生命里在中国度过的前三十年,坚持相信我的中国故事有我的特殊性。今天听人劝,先写写眼前,写一些我遇见的在美国生存的华人。如同我上面提到的,眼见为实,在美国的华人们经历和生活场景千差万别着,绝非我一家之言可以蔽之,一个人一个故事,没有代表性。

今晨,天气阴不间晴,窗外稠云密布,景色混沌。白磁缸里灌满了凉牛奶,我在微波炉里加热后,放入满满一勺Nescafe Taster's Choice 速溶咖啡(此招牌原来不是雀巢公司名下的,后来被并购了),不放白糖放蜂蜜,然后开始啜饮。这是我家先生的独特偷懒配方。party时做给客人喝,有女宾惊问:“这么香浓的咖啡是用什么牌子的咖啡豆煮出来的?”我们没有研磨考究的咖啡豆,没有费事费时地用咖啡壶过滤蒸煮,一点都不小资,还常得人夸赞,先生很得意,我也真的习惯这味道了。我家的电动咖啡器是兼有煮制卡布奇诺功能的,我也抗拒不住咖啡店里冲鼻香味的诱惑买来过n种袋装的咖啡豆。但始终因为懒惰,咖啡器很少动用,基本上是个厨房的摆设。就着速溶咖啡,十指屈张,缓缓攀爬上电脑键盘,开始敲我的故事了。

白鹤切切此布:以下系列里的人物虽有某些原型的影子但绝非原版人物的生活实录,名字和情节都已经虚拟化了,请勿对号入座,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法律纠纷。

第一个出场人物是:牙医辛西娅(Cynthia)

***内容待续***
[ 打印 ]
阅读 ()评论 (6)
评论
滴滴筋儿 回复 悄悄话 写得很好看。。。。
sasimi 回复 悄悄话 喜欢这个不急不徐的調调.
smith34 回复 悄悄话 mostly chinese cares how the mixed blood look like, caucasions dont really comment how the mixed blood looks like mother or father.
而知 回复 悄悄话 好文章,实实在在。
YouAreBeautiful 回复 悄悄话 写得不错,期待后续.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