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最新文章
文章分类
归档
正文

偶有所得

(2006-01-19 23:50:31) 下一个
偶有所得 人的某些追求确实变化很快。一度追求超凡脱俗,但在与人探讨一番如何做之后竟感觉疲乏无聊。一条条的改进措施和计划、严肃的理性原则让人生腻,不断地反省审视让人发疯。干嘛要对自己和别人提出这么多要求呢?你认为这样做就一定正确,就一定管用吗? 有时感到:即使有所谓完美也没有心思去追求。因为“完美”本身简直就是一种缺陷。上帝“完美”吧,但这似乎就是他老人家的缺陷,因为他缺乏人性的缺点和特点,而后者多是“俗”的内容。 “俗”有什么不好?“俗”性常闪烁着人性的光芒。难怪女孩子爱“坏小子”,因为“坏”里有许多人性的东西,也就是“俗”的东西。女孩子成天琢磨着大道理,也会令人生厌。 当然,也可从所谓“理性”和“感性”来看这个问题。其实简言之,人主要是这两种特性,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组合和比例而已。理性有时看来很完美、很保险,但有时也使人窒息,所谓“存天理,灭人欲”。而感性似更真实地反映人的内心世界,但过于感情用事,则是去冒险撞祸,在某些情况下,理性是生存之道。有人讲灵魂,说梦是真,但这似乎也有疑问。有时梦能反映真实需要,有时可能也有扭曲变形,实难判断何为真实。 可能还需要学会理解甚至欣赏“俗”。因为,人的生活不是神的生活。过去老讲“平衡”,后来又觉得应有适当“倾斜”和“张力”。当然是一种动态平衡。在工作中尽可以用理性约束自我,但最好还是给自已一些感性空间。这样生命就不会枯萎。反之,如已因感情用事或纵情(欲)失当,则应节制、保守,多一些理智成份。 好死不如赖活。生存的原则就是理性的原则,无奈,就像哈姆雷特的“TO BE OR NOT TO BE”。其实,我们实在没有理由去苛求死人生前应该怎么生活,因为他们选择了自己的生活之路。有人为了某些真实或虚假的目的牺牲了,只要他本人感觉不错,似乎也不能视为悲剧。对自己真实是最重要的。   关于灵魂死不死的对话应该是和人类存在与否相联系的。所谓不朽、万岁只存在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最终是一场空,至多是轮回。我认为一切都将不存在,包括肉体和灵魂。时间是无情的。现在有几个人知道一些历史人物?历史研究主要目的就是要记录以往发生的人、物和事,以传后人。但可以想象,有一天世界遇到空前劫难后,一切都将不存在。或者说新世界产生新人类的事情可能发生。这些人有可能在新的时空维度里研究我们现在的人类,也许永远不会发现我们这段人类史。至于宗教中的上帝概念,恕我大不敬,将随着人类的消失而消失。没有人,那来人格化的上帝。没有人,上帝也就失业了。所以尽管听来让人受不了,宇宙间确实没有事物是永存的。那么宇宙本身呢?这个无限大的东西可能一直在吧?把上帝说成宇宙一般,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可能也能永生。还有就是一些思想、道理(经人类认识发现)似乎不因人的生死决定,比如一些辩证法的道理。但如没有人类,这些思想和道理又何处寄生呢?如果说灵魂不死最终是虚妄的,那么我们如何珍惜此生? 反过来又想:如果灵魂不朽不成立,为什么还是有那么一些人去追求?说人生在世,主要是要活出精神来。何为精神寄托或支柱?我们能不能因为一切都会消亡而在今生不要精神寄托或支柱,因为精神也会消亡。但乐观的论点应是:只要有人类就会有精神或精神的记录(忆)和传承。所谓永远,就是相对于人类存在的整个历史。有时精神空间所处的客观物质环境很有限甚至狭小,但对于当事人来说则意味着整个宇宙。这种主观唯心世界确实存在或部分地存在。珍惜生命,既意味着回首过去,也意味着把握和感受现在,还意味着憧憬和规划未来。如何做取决因人而异。由于精力有限、承受能力的差异及趋利避害的天性,总是有选择地做这些事。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