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四加班到9点,开车回家时路过华人超市,拐进去买了包速冻饺子。煮饺子时,手机屏幕亮了是母亲发来的视频,她正戴着老花镜看我朋友圈发的新家照片,厨房记得安个小夜灯,你小时候总怕黑。蒸汽模糊了眼镜片,我突然发现,自己买房时特意选了带感应夜灯的厨房,原来有些习惯,早被刻进了潜意识的代码里。
现在我的床头柜上,永远放着两样东西,一个印着公司logo的马克杯,里面插着看房时用的卷尺;一本翻旧的《美国房产税务指南》,夹着我刚来时的工卡照片,那时的我,头发比现在短,眼神比现在怯,却藏着一股非要在这儿扎根的执拗。
前几天团队新来的中国实习生问我:姐,在美国做技术真的很难吗?我指着窗外那棵玉兰树:难,但你看它,把根扎深了,就能接住洛杉矶的阳光。
九年后的今天,我依然会在写代码时,下意识用中文默念变量名;会在交房贷的日子,给母亲转一笔零花钱,附言,就当我还在家吃饭。科技让世界变平,但有些时差,永远存在,比如杭州时间的早餐,是洛杉矶的晚餐;比如代码能优化效率,却算不出一个女人在异乡,把我活成我们家的勇气。
你们呢?有没有哪个瞬间,突然发现自己早已在他乡,长出了新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