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探讨的成长课题之一,就是中年的我如何跟老年的妈妈相处!
小的时候,妈妈是一个喜欢漂亮,性格干脆利索,家务能手,做一手好菜,很容易发脾气的人。妈妈是南方人,有着传统重男轻女的思想,敏感且懂事的我,很小就感觉到妈妈对哥哥的偏爱。饭桌上只给哥哥加肉吃,给哥哥添加新衣服而我只能穿哥哥穿小的旧衣服等等。妈妈快人快语,干活很利索,也正因此就会看不上我参与的大小家务事儿,总是会正面批评从没有积极鼓励的态度,让我一度对做家务尤其是做饭失去了很大的兴趣。也应了那句老话,能干的妈妈生的女儿多半家务能力很差。这个时期的妈妈时家庭中是很强势的一个角色和存在。
大学毕业后,我选择了远离家乡去大城市打拼, 后又选择迈出国门去更远的地方安居乐业。想想看,能有这份勇气不仅是当时的自己对外面世界的好奇心,也是因为在原生家庭没有被受宠的经历所以才可以离家很远而不觉得伤感, 没有被父母惦记而产生的依赖感。
今年把妈妈再次接到家里一起住,想着她年纪越来越大,以后坐长途飞机不方便,特意邀请她再来跟我们一起住一段时间。孩子们都长大了,我也进入了中年,又一次近距离的跟妈妈相处,从一开始的不适应,到后来的习惯,又从慢慢的习惯开始感觉到压抑。压抑的背后是妈妈做事情看问题的老旧执念和狭隘,让每次的沟通都变得小心翼翼,稍有不慎就会让彼此不愉快。这不是我想要的, 我想要孝顺她, 希望她开心。 我很苦恼,也很委屈。 也许,我应该尊重妈妈自己的生活习惯,自己的认知模式,她不应该被打扰,而我则是关心则乱!
很想知道你们和父母亲相处是否也有类似的情形。我的领悟就是,不管你多大,父母总是会把你当孩子一样的说教,面对冲突最好的办法不是讲理更不是逃避,而是尊重和包容!就像我们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这就是人生给我的一课,我们自己从孩童到成年人,接着也会慢慢老去,作为孩童,我们是需要父母的爱和包容,而变成的老年人的父母也是需要我们去呵护,包容和尊重的。人生前后两端的生命期,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你可以试试在对待自己的父母时把你对待孩子的耐心和包容拿出来,你会觉得很多的矛盾就很容易解决了。
最后,我想说等我活到妈妈这个年纪,我希望自己独立、宽容、心中有大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