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文科是无法西学中用的

(2025-10-08 21:18:34) 下一个

一直在想,中国目前这高到可以砸死人的失业率,能不能甩锅给美西方?结果脑灯一亮,还真可以。你想中国几千年文明,哪有上班这概念?要不是西方工业文明输入,谁犯得着为就业发愁?

 

这就是美西方祸害中华的铁证。在古代,中国也不兴教育一说,那时候叫科举。教育和科举的差别还是很大的,后者目的清晰明确,就是为了当官而读书。教育则不然,它似乎没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完全是一个开放的概念,开放到包括失业。

 

按苏格拉底的观点,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唤醒灵魂,让公民掌握理性思考的能力,由此才能避免城邦走向错误的道路。而洛克则认为,教育应该侧重于培养公民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德行。

 

美国教育家杜威后来表示,教育应该是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参与社会议题的意识。这应该代表了美式教育的核心理念,以及实用主义。杜威虽然生于19世纪,但他的教育观我认为是最接近现代价值的。另外他还认为,教育应该培养公民的批判性思维。后来这一理念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教育课程所需培养的核心素养之一。

 

然后最近我们听过的关于教育的格言,应该是前哈佛校长福斯特所说的,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知道谁在胡说八道。哈佛应该算目前世界领先的学府了吧,但在他们看来,教育依然无关功利,而是为明辨是非。

 

对比一下你就该知道,中国人的教育观,受科举文化影响很大,属于极致功利主义。人们怀着投资的心态奔赴学业,然后奢望飞黄腾达,赚大钱,或当大官。而水深火热的西方,他们的教育更侧重公共价值,培养具有公民意识,能发现社会问题并具备解决能力,可以独立思考的人。

 

两种教育必然呈现两种结果,中国现在几乎成为博士工厂,2022年博士产出占比全球接近30%,高达7.8万人次。但是社会失业率却很高,不说本科生,很多研究生都找不到工作,博士应聘城管都已经成为一个段子。然后最近前央视主持人郎永淳也曝了个料,说他的儿子双料硕士,目前也找不到工作,以此来吐槽当下的就业压力。

 

而美国人无需去卷学历,一个孩子可以从小学一直玩到高中,哪怕不上大学,找个清洁工的工作,生活也能达到中产水平。美国的垃圾工年薪至少8万美元,一天干8小时,55岁就可以领取全额养老金。实在不行,还可以去当公务员,纽约常年几十万个公务员岗位空缺,连个应聘的人都没有。

 

所以总结一下就是,西方人认为教育是一个公益事业,他们专注于提升社会的质量,让普通的工作岗位也能够达到中产的水平,从而实现社会面的共赢。

 

而中国人则忙着提升个人的质量,以获得在社会上更好的竞争力。结果却发现社会上的优质岗位越来越少,从而陷入内卷陷阱。

 

这就是中西方教育的最大区别和关于现状的差异。说到底,中国的教育本质上还是科举的延伸,是科举和西式教育结合下的产物。虽然过去工业化进程迅速推进的时候,出现了一种全面繁荣的假象。但现在工业化退潮,就暴露出科举式教育的本质,也就是说,现在教育的终点就剩进体制了。

 

这里涉及到一个西学无法中用的问题,清朝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其实学的只是西方的理科,是关于数理化方面的科学和技术。这些于大清是有益的,可以增强国体。但文科不一样,文科是改变国体的。

 

这里就拿郎永淳儿子为例,郎二代在美国学的是经济和哲学。如此高大上的两门学科,加上郎本人的背景人脉,回国居然找不到工作。包括前阵子哥大回来的董小姐,学的也是经济,还是灰溜溜走后门进了医疗系统。

 

当时我就说过,学经济是给国家看病的,不是给人看病的。这是西方文科最大的特点,他们的教育是依附于公民文化而建立的,是用来解决社会议题的。就像耶伦所说,用经济数据来改善民生。但是中国人学经济有什么用?你能改变996,还是能破除国企垄断?能提高社会福利,还是能平衡社会财富两极分化?

 

你首先就不具备公民能力,你跑去学这些公共科目干嘛呢?

 

再说哲学,记得有段时间脱口秀出了好几期关于哲学就业难的节目,内容都挺出彩的。当然,学哲学本身就不是为了让你就业的,它的存在是为了让别人更好得就业。例举一个段子:那么多牛马一个人干两三个的人活,那么平均一个牛马不就得导致两三个人失业吗?

 

你说一个国家的人力资源配置如此扭曲,失业率能不高吗?当然,这种浅显的道理并非只有哲学家才能发现,而是哲学家肩负着另一个最基本的使命,那就是追求真理。说得通俗些,就是你得讲真话。

 

历史上那些杰出的哲学家们,他们真正的困扰并非在于探索真理的艰辛,而在于如何把自己苦思冥想追求的真理告诉公众。为此,苏格拉底自称为牛虻,就是那种外形像苍蝇,却可以叮人的虫子。以此来比喻自己传播观念的艰辛环境。

 

而柏拉图则在《理想国》一书里提出了洞穴影子理论,即一群从未离开过洞穴,以石壁上的影子作为世界观建立依据的人。当其中一人离开洞穴,接触外面真实的世界之后,回来告诉洞穴里的大众关于外面世界的真相时,他得到的可能不是赞赏,而是拳脚相加。

 

包括鲁迅先生,也有一个关于铁屋的理论,形象论证了先觉者的处境。他本人也被列为民族魂,和戳浓疮的那个人。比之苏格拉底的牛虻,似乎要悲壮得多。

 

这是哲学的独特价值,它是一个社会进步的先决条件,也是公民社会的基础。你只有先说真话,才能推进一个社会议题,最终才可能解决问题。可是你看中国那么多哲学博士硕士,有几个出来说真话?经济上行的时候精致利己,经济下行的时候抱怨找不到工作。自己都在铁屋睡觉,却问别人天怎么还没亮,这就是中式哲学的处境。

 

文科的核心其实还是政治科目,当年清庭的爱新觉罗氏,最排斥的就是西式政体,最终卡在立宪这道门槛上错失了自救的机会。我觉得政治就是一门介于自利和利他之间无限矛盾的学科。

 

中国人因为极端自私的本性,完全侧重于自利,最终导致社会发展失衡而崩塌。而西方则更侧重于利他,因而总能达成一个生态平衡的社会体系,实现共存共荣。

 

这里也例举一个事例,就说前两年在澳洲奶茶店打工的中国女留学生,结果被华人老板欠薪了。事件曝光之后,一群黄头发蓝眼睛的洋人,在毫不利己,甚至牺牲个人时间的情况之下,跑去奶茶店抗议,为女学生捍卫权利。

 

很多人羡慕西方的高收入和高福利,但试问一个人人精致利己的民族,真的配得上这样的国民待遇吗?

 

回到失业这个问题,不正是每个人都只顾着提升自己的质量,而不是去提升社会的质量。最终才发现即便你再优秀,一个糟糕的社会不也照样没有优秀的位置留给你嘛。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