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异乡沉浮

一名女地产经纪在加拿大的沉浮人生。她在这里跌倒,也在这里重生。 这是关于婚姻、移民、母爱、女性自我救赎的故事。欢迎你,进入她的世界。
正文

她在异乡沉浮(一)

(2025-08-28 09:25:30) 下一个

《渐行渐远》

(一)

 

林熙坐在阳台上,望着楼下被晚霞染红的梧桐树。窗外的风,轻轻地撩起她耳边的碎发。她拿着一本刚校对完的样书,却迟迟没有翻页。

她已经记不清有多少个黄昏是这样过去的,沉默、独处、等待。

等待什么呢?她自己也说不清。也许是丈夫方廷的一通电话,也许是一声简单的“今天早点回来”,也许——只是一个拥抱,哪怕只是短短一瞬,也好。

可这些都越来越稀有,像一只只飞走的纸鸽,不知落在了哪个角落。

 

他们是大学同学,相识那年,是一场秋天的文艺演出。林熙还记得那晚,方廷穿着深蓝色的毛衣,站在灯光下读海子的诗:“你来人间一趟,你要看看太阳。”声音干净温暖,她就这样一瞬间动了心。

后来他们一起自习、去图书馆、一起跑步到校外的苍梧湖吃冰粉。爱情悄悄萌芽,像一只缓缓升起的风筝,轻盈得没有重量,却牵住了她整颗心。

毕业后,他进了政府机关,成为一名年轻的公务员,而她进了一家出版社,做责任编辑,日子平稳而宁静。那几年他们租住在一个老小区,房子小却温馨。

每天下班后,两人一起买菜做饭,然后手牵着手去郊外散步。晚上两人窝在沙发上,一边看着老电影,一边剥橘子喂给对方吃,酸涩中也能品出丝丝甜味。

林熙那时候常常觉得,生活虽然不富裕,但满满的,有盼头,有未来。

 

转折是在三年后。

那年方廷突然决定辞职。他说,他受够了坐办公室的枯燥,要趁年轻闯一闯,搞点实业。他热烈而坚定地讲述着未来的蓝图,什么“互联网+”、“新零售”、“资本风口”,仿佛他已经站在了时代的潮头。

林熙没有反对。她只是有些迷茫,但她爱他,支持他。

“你放心,我一定会让你过上好日子。”他说得铿锵有力,眼里闪着光。那一刻她相信了。

最初他确实热情十足,白天跑项目,晚上研究方案。她一边加班改稿子,一边默默为他准备晚饭,等他回来时已近午夜,却也从不抱怨。

只是这样的等待,慢慢变了味。

他回来的越来越晚,有时一身酒气,有时带着满脸疲惫。她问起项目,他只说“挺顺的”“还在谈”。她试着参与他的世界,问他要不要帮忙写点文案、查点资料,他却说:“你别操心这些了,好好干你的活。”

他们的对话也越来越少,像两条交错的铁轨,各自朝不同的方向延伸。

她有时想,他们是不是在不知不觉中错过了某个岔路口。可是生活没有地图,也没有指示灯,谁又知道该在哪里掉头呢?

 

林熙的生活依然规律。早八点挤地铁去单位,做书、开会、应对编辑部的鸡毛蒜皮。晚上七点到家,换上宽松的家居服,在厨房煮一锅汤,放进下班后路过超市时买回来的新鲜排骨。汤熬好了,他还没回来。

她走到窗前,拉开窗帘。六月的夕阳把余晖洒了进来,给客厅镀上一层橘红色的光。她望向窗外,对面楼的窗户里,一家人正围坐在餐桌前吃饭,女人在给小孩夹菜,男人笑着说了什么。林熙迅速拉上了窗帘。

厨房里,她打开冰箱,里面还有几瓶啤酒和两盒果汁。她拿出手机,犹豫了一下,还是拨通了方廷的电话。

"喂?"电话那头传来方廷压低的声音,背景音是嘈杂的谈话声和酒杯碰撞的声音。

"你今晚又不回来吃饭了?"林熙听见自己的声音平静得不起一丝波澜。

"嗯,临时有个重要客户,走不开。"方廷的声音里带着歉意,但更多的是疲惫,"你自己吃吧,别等我了。"

"好。"林熙挂断电话,把手机扔在沙发上。

她走进卧室,从衣柜最底层拖出一个纸箱。箱子里装满了大学时的照片和纪念品。

(本书正在《豆瓣阅读》上连载,请搜索书名“她在异乡沉浮”看更多内容)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