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长》头一篇,我自己也没想到,是薛蟠。
蒋勋老师讲红楼,开讲即抛出一个小众观点,说他成年后最感兴趣、也是与年少读红楼感觉最不同的两个人是薛蟠和贾瑞,因为他们的故事引起了自己的悲悯之感、让自己重新审视和省察到人性中最隐秘却一直被忽略的地方。也许是我阅历仍浅、修行不够,对老师的观点没有太多共鸣,但由于他一再点评,却也提醒我把从前(把红楼当琼瑶读的年纪)直接略过的这两个人认认真真读了一遍。
这一读不要紧,读出来一个完完全全不一样的薛蟠,把自己吓了一跳。
为了聊这个“新”薛蟠,抛出几个问题,帮助列位看官知晓此文从何而来。
一、为什么薛蟠和薛宝钗一母同胞,行为个性却是大相径庭、两个极端?
宝钗文采飞扬、端庄贤惠、冷静理智、为人处事没有半点差错,是全书智慧贤良第一名。薛蟠粗俗下作、好色成性、头脑简单、暴力解决问题,是全书数二数三的无脑恶棍。
宝玉挨了父亲的板子之后,作者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描写了薛蟠硕果仅存的唯一优点:孝顺母亲、疼爱妹妹(文末引文第三十五回)。那么,试问母亲妹妹怎会坐视家有恶棍而不管?假如薛蟠犯了事儿,不但妹妹嫁个好人家的梦想顺着沁芳溪漂走了,甚至可能连累全家被抄获罪。假如薛蟠自己出了事儿,薛姨妈和宝钗就是另一对尤老娘和尤姐儿。
答案也许是,按常理,薛宝钗不会有如此不堪之家兄。薛蟠被塑造成如此丑态,且成为全书主要人物中唯一一个白纸黑字被骂成“畜生“(引文第三十五回;此处留心:自己骂自己,永不翻案)的人,只因作者对这个角色进行了过度丑化,而过度丑化背后的原因是作者的主观情绪:作者对自己人生中那个”薛蟠“的厌恶和憎恨。
一言以蔽之(因为找不到对等的翻译,只好用英文),他 feels personal。
甚至,读久了红楼、熟悉了使用隐喻炉火纯青、写作时常”假作真时真亦假“的作者,我甚至感觉到这三十五回是借着”优点“的明儿、做着骂薛蟠”畜生“之实。作者聪慧狡黠,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骂人的法儿也新鲜。
二、为什么薛蟠无法无天、视人命为草芥?
小说开场便是薛蟠因为买女孩子把情敌打死(引文第四回第三条),小说收场时又受恶妻挑唆毒打那个开场时买来的女孩子(引文第八十回第二条)、间接致死,更别提他无论男女,见一个爱一个就要占有一个(引文第九、四十七、八十回第一条)。凤姐儿来自九省统制撑门户的王家,尚且会因弄权铁槛寺和弄计尤三姐而获罪,薛蟠无父勋可袭、无实际官职,怎会打死人、屡犯恶行却毫无一丝儿畏惧之心?
答案也许是,作者人生中那个薛蟠本来就是草菅人命、无所畏惧、要什么有什么。
三、薛蟠到底是什么官职?
按理说,贾、史、薛、王四大家族各有自己的“顶梁柱”来支撑起家业,方能称霸一方、屹立不倒。然而,与“工部员外郎“贾政、“京营节度使“后升至”九省统治“的王子腾、以及“二公在朝”的史家不同,薛蟠没有父勋可袭、没有官职定位,通篇就只是交代了一句“家中有百萬之富,現領著內帑錢糧,採辦雜料” (引文第四回第二条),之后给了一个象征性的头衔叫做“皇商”(引文第四回第二条)。而这位只负责领着皇库银两东买西买的“皇商”却财(势)大气粗、高调炫富(势),张口闭口就是“有你這個哥,你要做官發財都容易”(引文第四十七回第一条)、“你要怎樣就怎樣,你要人腦子也弄來給你”(引文第八十回第一条)。如此之“皇商”,不像是官职,只怕更像是“皇上”。
这个官职一坐,薛蟠就算犯了天大的法,也没人能动他分毫。没人能做到天不怕、地不怕,除非他认为自己就是那个天。
想到这一层,再读到作者在第四回,借着贾雨村之口描述薛蟠时说出那句“姬妾眾多,淫佚無度”(引文第四回第一条)时,会有惊心动魄之感。试想自己穿越回到乾隆年间、文字狱盛行的年代,在寒蓬草舍中,对着笔墨纸砚,即便已在前文赌咒发誓说是“假语村言”,即便只想在虚构的葫芦庙中、两个糊涂人对话时夹带这八个字,难道在落笔的一刹那,握笔的手不发抖、心底的鼓会笃定?想到此处,又平添对赤诚写书人的一分崇敬。
四、作者给人物起名儿都是大有学问,那么薛蟠的蟠字意为何指?
维基百科解释蟠龙:“又作盘龙,是盘曲环绕状、没有升天的龙”。此处再次感叹作者是文字游戏骨灰级玩家。承认对方是条龙,但必须给他一个虫字旁,亦龙亦虫,龙袍加身的虫子,贬损之极。
五、霸道如薛蟠,为什么白挨了打?
薛蟠在上至京城、下至金陵的一众王亲贵族、高管重臣中获得一个“呆霸王”的殊荣,怕不是浪得虚名,小说通篇从头至尾也都印证了薛蟠称王称霸的英雄史。除了一篇(引文第四十七回第二条)“獃霸王調情遭苦打”。假如薛蟠是真龙,那么这番被痛打、行凶者脱了身、二人后日“偶”遇还论了交情又是从何说起?
假如你认为作者的用意是教薛蟠学做人,那你就输了。小说后半部的薛蟠新娶了金桂立刻要霸占宝蝉,稍不顺心就迁怒秋菱,把这个最苦命、最无辜、最纯洁、金桂进门时还想着和她一起作诗的金陵十二钗副册唯一女孩子打成了干血之症、不日即逝,这做人哪来半点进步?作者用“空谷传声”之笔,写“遭苦打” 之前的薛蟠拿起门闩要打宝玉,写“遭苦打”之后的薛蟠拿起门闩打秋菱,就是为了提醒诸位看官,薛蟠是那个观音菩萨来了也难渡化的主儿。
霸王薛蟠确实挨了打,而且白挨了。因为作者横空出世、前后文都不搭边地写了这一段的目的,是纯为了写这个“打”字。
这个领悟要归功于白先勇老师。老师不止一次提醒我们,“曹雪芹塑造人物,有些是用重叠式的镜像(mirror image),像黛玉、晴雯、龄官、柳五儿,从各方各面来反映主要人物”(《白先勇细说红楼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2,p.172),而莲花、荷花是佛身的象征,因此柳湘莲和蒋玉菡应该是宝玉的“分身”。借用老师的慧眼,我斗胆说一句,作者把他(们)内心真正想描写的宝玉形象写成了小说中的四个“分身”:甄宝玉是为了写曹家被雍正抄家,贾宝玉是为了写作者的青春美学和老庄的人文理想,蒋玉菡是为了写现实,而柳湘莲是为了打薛蟠。
这份家仇难报的痛与恨成就了一篇好段子,让作者借着柳湘莲的拳,写了个痛快(引文第四十七回第二条)。
六、薛蟠到底是谁?
薛蟠是一个不合理的存在,薛蟠在作者生命中没有原型。保守点讲,至少作者要表达的这一个”薛蟠“是纯属虚构。作者虚构出这个人物是为了能够在小说中顺理成章地骂雍正,也能让所有被雍正抄家而受难的亲人、朋友们读小说时不禁一乐、心头一畅,消解一分心头之恨。正如第八十回,作者借着王一贴的口,说的那句听着最俗、实际最哲学的话:“不過是閑著解午盹罷了,有什麼關係。說笑了你們就值錢。實告你們說,連膏藥也是假的。我有真藥,我還吃了作神仙呢。有真的,跑到這裡來混?”
这句也是替我说了。谢谢诸位看官。
(原文发在知乎:https://zhuanlan.zhihu.com/p/1909670331003675567)
第四回,第一条,“這薛家縱比馮家富貴,想其為人,自然姬妾眾多,淫佚無度,未必及馮淵定情於一人者。”
第四回,第二条,只是如今這薛公子幼年喪父,寡母又憐他是個獨根孤種,未免溺愛縱容,遂至老大無成,且家中有百萬之富,現領著內帑錢糧,採辦雜料。這薛公子學名薛蟠,表字文龍,五歲上就性情奢侈,言語傲慢。雖也上過學,不過略識幾字,終日惟有鬥雞走馬,游山玩水而已。雖是皇商,一應經濟世事,全然不知,不過賴祖父之舊情分,戶部掛虛名,支領錢糧,其餘事體,自有伙計老家人等措辦。
第四回,第三条,薛蟠見英蓮生得不俗,立意買他,又遇馮家來奪人,因恃強喝令手下豪奴將馮淵打死。他便將家中事務一一的囑託了族中人並幾個老家人,他便帶了母妹竟自起身長行去了。人命官司一事,他竟視為兒戲,自為花上幾個臭錢,沒有不了的。
第九回,誰想這學內就有好幾個小學生,圖了薛蟠的銀錢吃穿,被他哄上手的,也不消多記。亦不知是那一房的親眷,亦未考真名姓,只因生得嫵媚風流,滿學中都送了他兩個外號,一號「香憐」,一號「玉愛」。誰都有竊慕之意,將不利於孺子之心,只是都懼薛蟠的威勢,不敢來沾惹。
第三十五回,薛蟠:“我若再和他們一處逛,妹妹聽見了,只管啐我,再叫我『畜生』、『不是人』,如何?何苦來爲我一個人,娘兒兩個天天操心!媽爲我生氣還有可恕,若只管叫妹妹爲我操心,我更不是人了!如今父親沒了,我不能多孝順媽,多疼妹妹,反教娘生氣,妹妹煩惱,真連個畜生也不如了!”
第四十七回,第一条,剛至大門前,早遇見薛蟠在那裡亂嚷亂叫說:「誰放了小柳兒走了!」柳湘蓮聽了,火星亂迸,恨不得一拳打死,復思酒後揮拳,又礙著賴尚榮的臉面,只得忍了又忍。薛蟠忽見他走出來,如得了珍寶,忙趔趄著上來一把拉住,笑道:「我的兄弟,你往那裡去了?」湘蓮道:「走走就來。」薛蟠笑道:「好兄弟,你一去都沒興了,好歹坐一坐,你就疼我了。憑你有什麼要緊的事,交給哥,你只別忙,有你這個哥,你要做官發財都容易。」
第四十七回,第二条,湘蓮見前面人跡已稀,且有一帶葦塘,便下馬,將馬拴在樹上,向薛蟠笑道:「你下來,咱們先設個誓,日後要變了心,告訴人去的,便應了誓。」薛蟠笑道: 「這話有理。」連忙下了馬,也拴在樹上,便跪下說道:「我要日久變心,告訴人去的,天誅地滅!」一語未了,只聽「嘡」的一聲,頸後好似鐵鎚砸下來,只覺得一陣黑,滿眼金星亂迸,身不由己,便倒下來。湘蓮走上來瞧瞧,知道他是個笨家,不慣捱打,只使了三分氣力,向他臉上拍了幾下,登時便開了果子鋪。薛蟠先還要掙挫起來,又被湘蓮用腳尖點了兩點,仍舊跌倒,口內說道:「原是兩家情願,你不依,只好說,為什麼哄出我來打我?」一面說,一面亂罵。湘蓮道:「我把你瞎了眼的,你認認柳大爺是誰!你不說哀求,你還傷我!我打死你也無益,只給你個利害罷。」說著,便取了馬鞭過來,從背至脛,打了三四十下。
第八十回,第一条,薛蟠聽了,仗著酒蓋臉,便趁勢跪在被上拉著金桂笑道:「好姐姐,你若要把寶蟾賞了我,你要怎樣就怎樣。你要人腦子也弄來給你。」
第八十回,第二条,薛蟠更被這一席話激怒,順手抓起一根門閂來,【庚辰雙行夾批:與前要打死寶玉遙遙一對。】一徑搶步找著香菱,不容分說便劈頭劈面打起來,一口咬定是香菱所施。。。。(香菱)內外折挫不堪,竟釀成乾血之症,日漸羸瘦作燒,飲食懶進,請醫診視服藥亦不效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