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漁伯

讀天下之書,察世界萬象,抒胸中塊壘
个人资料
文章分类
归档
正文

【研究】习明泽在哈佛留学,成功瞒过了记者的耳目避过了世人的注意。她有什么秘诀?

(2025-05-06 11:13:28) 下一个

(敬请订阅油管频道,谢谢支持!)

到现在为止,全世界没有一个记者不想找到机会采访习近平的独生女儿习明泽,但是只有一个记者成功地采访了习明泽,如果称得上是采访的话。这个记者描述了当时他采访习明泽的情形。

20145月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这个记者写道:

我追求了一年的女人现在就在眼前。 我被迎向她的冲动驱使着,拼命地抑制着振奋感,等待着几分钟后到来的接触时间。……然后,她在眼前,和同学们谈笑风生。 那个毕业仪式一结束,她就开始向前走,准备离开。 她和我的距离逐渐缩小到10米、5米、3米。 要直接出击采访的话,就是现在了。

这个记者是谁呢?他叫峯村健司(Kenji Minemura),当时是日本《朝日新闻》的记者,正在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担任客座研究员。这个现在是佳能全球研究所(The Canon Institute for Global Studies)主任研究员的峯村健司后来把他的这段经正写进了他的一本书当中,这本书叫做《站上十三亿人的顶端:习近平掌权之路》。

2007年起就关注报道中国事务的峯村健司说,他在2013年中来到哈佛大学,他早就听说习明泽在哈佛大学上学,决心要找到采访习明泽的机会。在当了卧底一年之后,在得知了习明泽毕业典礼的确切时间地点,于是预先准备,终于如愿以偿,捕捉到了习家公主。峯村健司说,当时习明泽使用假名,长得很像她的母亲彭丽媛。

当习明泽从台上下来准备离开,向他的方向走来时,峯村健司走上去轻轻说了一声:恭喜毕业。然而话音刚落,两名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人高马大、看起来像是中国安全人员的男子冲上来,挡在公主面前。不用说,这是习明泽的贴身保镖。

有了大杀风景的两个彪形大汉挡道,采访当然也就进行不下去,峯村健司也就只能眼巴巴望着“习家公主”,在两个保镖护送下慢慢远去。峯村健司后来写道,采访既不能说是成功也不能说是失败,但就留下了某种充实感和振奋感。

这就是习明泽唯一的一次受访的过程,连一个字没有回答。从哈佛大学顺利毕业,被贴身保镖护卫,与同学有说有笑,这个女子就是神秘的习明泽。

这一幅画面中,虽然一个女大学生有著作为护花使者的保镖挡道,的确会令人产生小小的惊讶。但是如果把画面切换到北京,那就不只是小小的惊讶了,足以把人们的下巴都要惊得掉下来了。

因为就在习明泽在哈佛大学毕业的前几天,也就是201454日,习明泽的父亲、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到访北京大学,与北大师生举行座谈会,他还发表了长篇讲话。在讲话中,习近平指出: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个哈佛、牛津、斯坦福、麻省理工、剑桥,但会有第一个北大、清华、浙大、复旦、南大等中国著名学府。我们要认真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更要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

如何解读习近平的讲话呢?他为什么要把哈佛大学拿出来批评呢?

第一,当天是中共向来非常重视的五四运动九十五周年纪念日,而北京大学正是五四运动的策源地。虽然五四运动是一场纯粹的反日反帝的民族主义运动,但在中共的叙事中,五四被包装成是促成中国共产党建党的源动力,是中共崛起并在二十八年之后建政的起点。中共向来有逢五逢十就搞大庆的传统,2012年执掌中共大权的习近平,当然会抓住这个机会来宣示自己是中共的合法传承人。

第二,他在讲话中要求,不要把北京大学办成“第二个哈佛大学”,因为照抄是抄不来的。这实际上是一种批评,对哈佛是明褒实贬。表示中国人要扎根在中国办大学。这对于习近平这个民族主义者来说,虽然重要,但就没有什么新意。

第三,习近平在这里把哈佛大学拿出来批评的真实目的,可能是为了回应外界有关他的女儿习明泽的传闻,以间接证实她没有在哈佛大学上学,甚至根本就没有去美国留学。另一个小细节就是,他在讲话中,把当年不入全国五强的浙江大学排在了北大清华之后,用意可能也是向外界说明,她的女儿习明泽在浙江大学上学,并没有到美国去留学。

众所周知,中共权贵子女留学美国,甚至在美国定居的现象,一直为中国百姓所诟病,时常在网上可以见到口诛笔伐之声,甚至把他们称作是美国“人质”。在中国历史上,权贵子弟送到他国当人质的事件屡见不鲜。仅仅只是在一百年前的1925年,国共合作时期的国民党领袖蒋介石就把自己的独生子蒋经国送往苏联留学,结果成为斯大林的人质长达12年,直到1937年中日战争全面爆发,苏联为了与蒋介石合作对付日本,斯大林才把蒋经国放回中国。

习近平显然不愿意在世人面前,因为女儿在美国留学成为美国的人质而尴尬,以致在执政上缺少底气。因此,他批评哈佛的目的,就是想间接证实习明泽并非“哈佛女孩”。正如他自己所言,“打铁还需自身硬!”

那么,习近平达到了他的目的没有呢?

他这种欲盖弥彰的做法,对外界知道习明泽的确是在哈佛留学的人来说,反而更加坐实了习近平说一套做一套,根本就是一个两面人。

当然,我们也必须承认,由于在中国没有新闻自由没有言论自由,习近平撒下这种弥天大谎,也不会害怕有人揭穿,也没有人敢于去揭穿,因此在某种程度上他也达到了掩盖习明泽在美国读书、安抚党内反对派的目的。

因为习近平还有行动似乎也在证明,他是坚决地在推行“反西方价值观”的政策。早在2013 4 月,中共就发出了所谓的“9 号文件”关于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情况的通报》,即被外界称为“七不讲”的文件,以控制言论。这七不讲是:

  1. 普世价值不要讲
  2. 新闻自由不要讲
  3. 公民社会不要讲
  4. 公民权利不要讲
  5.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错误不要讲
  6. 权贵资产阶级不要讲
  7. 司法独立不要讲

一边用骗字,一边用压字,习近平就把习明泽等权贵子女在美国留学引起的一股民粹思潮压了下去。而且在习明泽2014年年中回国之后,习近平又发起了更大规模的反西方价值观运动,尤其是面对西方资讯科技暨社群媒体,中共采取的是复制及封堵的两手策略,一方面阻止国内联结使用境外的脸书、推特、油管和谷歌等,另一方面则复制网络,在大陆境内仿造设置本身的“内部网”,用“微博”取代推特,用“人人网”取代脸书,以“优酷”替代油管;用“百度百科”取代维基百科(Wikipedia)。更不用说,包罗万象的微信更是开始大行其道。另一方面,则是封杀。像海外流行的社交媒体平台如InstagramLine等,在2014年都遭到审查封锁。到2015 5 月,中国更颁布实施的《国家安全法》,西方的信息和新闻在中国已经寸步难行。

习近平这些做法,是不是因为对习明泽坚持到美国留学的一种反动呢?还是他本身根深蒂固的对西方文化的仇恨和憎恶所导致的呢?或者是为了习近平的个人独裁而设计出的一系列举措呢?这是一个另外值得研究的问题。

作为中国独裁者习近平的独生女,习明泽在哈佛上学,本身就已经是一个大新闻。而习近平的这种一方面反西方,另一方面又把女儿习明泽送到美国读书的这种形同分裂的做法,就更加令人产生一种要搞清楚习明泽在哈佛上学的动机了。

当然,还有一个重大的因素,那就是在习近平在2012年底上台掌权的前后,中共高层政治发生激烈的政治斗争,像薄熙来周永康令计划徐才厚郭伯雄等一批最高领导人,都纷纷在政治斗争中被掀下马来。令西方媒体尤其感兴趣的是,这些政治斗争充满东方情调,其中的恩怨情仇,阴谋诡计,情节之复杂多变,甚至比好莱坞的大片还要精彩。而在这场政治大戏的背后,这些相互为仇为敌的中共权贵子弟又正在西方大学上学,就为这场大戏增加了更多的香料。

在这些香料之中,像薄熙来之子薄瓜瓜,像习近平之女习明泽,当然都是西方媒体追逐的目标人物。大家都知道,薄瓜瓜在哈佛读研究生的时候,就像他父亲一样高调,经常因为他在波士顿街头呼朋引伴,开着豪华的保时捷招摇过市,从而不时成为新闻人物。

那么习明泽又如何呢?可以肯定的说,习明泽是比薄瓜瓜更大的新闻目标,那是不是也可以像采访薄瓜瓜一样容易呢?

在中国,在习近平中共的控制之下,没有人敢违逆他的意志,他当然有能力把习明泽的信息遮掩,不令外人知道。但是在哈佛大学又如何呢?他是否就可以做到滴水不露万无一失呢?

你还别说,在这个遥远的隔了一个太平洋,又隔了一个北美洲大陆,处于大西洋沿岸的常春藤大学,在这个习近平视之为敌国的地方,神奇的是,他几乎也做到了一手遮天,做到了令习明泽完全消失在人群之中,而一直不为人知。

就像我前面提到的《朝日新闻》记者峯村健司所说,当时《纽约时报》等美国主要媒体全都派了采访小组到哈佛大学,开始了秘密采访习明泽的行动。 但是,最终没有一个人能够确认谁是习明泽。然后,大家不得不认定习明泽在哈佛 “是搞笑的素材”是一个谣言,或者说习明泽“已经回国了,人不在哈佛”等等。 而每当流传这样的资讯时,媒体的人数就会逐一减少。而更多的媒体则知道采访到习明泽,根本就是大海捞针,没有开始就放弃了。

峯村健司说,当时他也曾经怀疑习明泽根本不在哈佛,就要打退堂鼓了。

其实,不只是美国的媒体,向来以狗仔队出名、善于人肉搜索的香港媒体像《苹果日报》《明报》等,也派出了采访队,希望能够一亲习明泽芳泽,然而也都没有成功。

应该说,这些媒体的失败就是习近平的成功。在自由的美国,在出入自由的哈佛大学,成功地把习明泽藏在了众人的视线之外,习近平是如何做到的呢?

第一,习明泽用了假名,用的是假身份。据恶俗维基曝料,习明泽在哈佛用的名字叫楚晨(Chu Chen)。楚姓在中国是个罕见的姓,但是chu在香港和海外则很常见,是姓“朱”。而如果是chen,就更常见,姓陈嘛。所以习明泽的化名令她可以大隐隐于市,从姓名上很难发现她的来历。

第二,习明泽的自觉。峯村健司在后来在接受访问的时候表示,习明泽在哈佛过着“节俭的生活”,“一直在学习。”不得不说,习明泽在哈佛非常低调,这对于向来嚣张拔扈的权贵子女来说,还是显得很突出。保持低调并不容易,但习明泽显然做到了。

第三,则是习近平的全方位封锁。就像我们在前面看到的那一幕,只要有异常情况发生,第一时间就会有中共的保安人员现身,排除麻烦。我相信,在哈佛岁月,肯定不止一个峯村健司尝试接触习明泽。但是,这些人的接近结果,无一例外,都受到了阻挡,可以想象的是,有些人甚至可能尝到了苦果。

第四,习明泽之所以能够做到不显山不露水,最重要的,相信是哈佛大学的全力配合。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习明泽是哈佛的学生,也是哈佛的客户。哈佛之所以能够享有全球最佳大学的名声,大概也像一些国际大银行一样,把保护客户隐私放在了特别重要的地位。而在这一点上,显然哈佛大学的确尽到了他们的责任。

要采访到习明泽,就要克服这重重的困难。之所以困难,像《朝日新闻》记者峯村健司的努力,就特别令人佩服。虽然习明泽用了假名,又有保镖护驾拒人于千里之外,但是他仍然把握到了机会,至少他认为成功了一半,不仅认出了习明泽,而且还与习明泽打了招呼。

不得不说,虽然我佩服峯村健司的努力,但对他“成功了一半”的说法,其实抱有一定的怀疑。虽然这次采访本身的不成功,有贴身保镖的情况,似乎是说明了他找对了人。但是,没有图片,没有视频,没有旁证,只有他的一面之词,而且说她酷似彭丽媛的说法来看,其实很靠不住。因为说实在的,在哈佛读书的权贵子女,又何尝只有一人?从中国去的就已经一个巴掌五个手指数不?了。从其他国家去的呢?根本就没有人知道有多少。所以,峯村健司虽然碰到了保镳,但是搞错的概率仍然很高。

当然,由于习明泽从来没有辟过谣,或者站出来说明,我们就只能权当他是对的。但我还是强调,我持保留态度。

当年的习明泽,22岁,从哈佛大学心理学系毕业,然后,她就回到了中国。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