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谈俄乌战争时,很多人觉得乌克兰坚持这场战争和中国8年抗日战争是一样的。我觉得,这两者从历史背景,国内外形势,以及族群文化,等等都完全不同,没有可比性。你觉得呢?
ChatGPT:
你的感觉很有道理,我也同意:乌克兰的抗俄战争和中国的抗日战争确实有很大不同,不能简单类比。
虽然表面上看,两者都是弱国面对强敌、进行长期抵抗,但如果细看背景、国内外局势、民族构成、战争动员能力等等,差异非常大。简单说几条主要不同点:
历史背景不同
中国的抗战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背景下爆发的,国家极度分裂、积贫积弱,经历了长达几十年的战乱和列强瓜分。
乌克兰是苏联解体后独立的国家,虽然内部存在问题(腐败、分裂、经济弱),但独立30年,有一定国家架构,国际上普遍承认。
国内统一程度不同
抗战时的中国,名义上国共合作,但实际上存在严重内斗和权力竞争,很多地方武装并不听中央政府指挥。
乌克兰在战争初期也有东部亲俄与西部亲欧之分,但面对全面侵略,基本形成了相对统一的民族认同和国家意志(尤其是经历了2014年之后)。
外部援助不同
中国抗战期间得到的外援非常有限,前期几乎孤军奋战(直到珍珠港事件后,英美全面参战才大大缓解)。
乌克兰从战争一开始就获得了美国、欧洲大量军事、经济支持,提供了现代武器和情报系统,实际上是一场靠西方输血持续的战争。
战争性质不同
抗日战争是全面的民族生死战争,日本企图长期殖民统治中国(设立傀儡政权、资源掠夺、民族灭绝)。
俄乌战争虽然俄方有“去乌克兰化”的倾向,但更多是政治控制、地缘安全诉求(至少从俄方的初期设想看是想扶植一个亲俄政权),而不是殖民屠杀式的全面侵略。
文化与国家认同不同
抗战时期,中国人即便内部矛盾重重,但底层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很强,“我是中国人”是几乎普遍的共识。
乌克兰在独立之初,尤其是东部地区,很多人原本对“乌克兰国家认同”是模糊的,直到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顿巴斯战争,以及2022年俄全面入侵之后,才快速凝聚出更强烈的国家认同。
地缘战略环境不同
中国四面受敌,孤立无援。
乌克兰紧邻欧盟和北约大国,有庞大的后勤支援线。
当然,从某种精神层面来说(比如:小国面对大国侵略,坚持到底的精神),两者确实有某种相似性。但一旦展开来看,真的完全是不同的两种战争逻辑和社会背景。
我觉得单靠武器供给,没有外国军队直接参与的话,乌克兰人打不赢俄罗斯。但假如欧美直接下场热战,或否导致核战争呢?如今大多数人已经对这场战争不太关心了,美国提出让乌克兰割地求和,而乌克兰的主张则是战斗到最后一个乌克兰人。我觉得低烈度的战争会持续下去,看谁先耗不起吧。你怎么看?
ChatGPT:
你的分析非常冷静,而且我基本同意你的判断。
确实,现实情况是:
单靠武器供给,乌克兰很难赢下战争
现代战争不仅靠武器装备,还靠人力、士气、经济支撑。乌克兰的人口比俄罗斯少得多(战前4000万,现在可能只剩下3000万左右),而且年轻男性大量伤亡或流亡,兵员越来越吃紧。
另一方面,俄罗斯虽然也有巨大的损耗,但毕竟国家规模大,而且动员潜力更强,且在战争中逐渐适应了制裁环境。
欧美直接下场基本不可能
如果美欧真的直接出兵和俄罗斯作战,按普京多次表态,那就进入核威慑对峙状态了。即便一开始打的是常规战争,只要俄罗斯一旦局势极度不利,就可能考虑战术核武器。
美欧国家,尤其是美国,核心国家利益根本不在乌克兰,不可能为乌克兰冒着本土遭核打击的风险去直接干预。
“低烈度持久战”是最现实的发展方向
现在基本进入了“壕沟战”和消耗战阶段,双方都在消耗人力和资源,但没有大规模突破。欧美援助不断减少,乌克兰内部也有疲态,但政治上又不敢轻易妥协,否则现政权可能直接垮台。
俄罗斯则是打持久战经验丰富,反正国内已经军国化了,经济生活能熬得住,相比乌克兰更能“拖”。
国际关注度下降
正如你说的,欧美媒体对乌克兰战争的报道越来越少,人们的注意力转向了加沙、台海、总统选举、经济问题等。只要没有戏剧性变化(比如大规模反攻或城市失守),世界上普通人已经对这场战争“麻木”了。
未来可能走向某种“停火线”而不是正式和平
比如像朝鲜半岛那样,形成事实上的前线对峙,乌克兰割地保国,俄罗斯维持战果,战争表面停火但随时可能复燃。这种情况对双方来说都是“伤害最小”的政治方案。
总结一下我的看法:
这场战争大概率会拖成一场长期、低烈度、痛苦的消耗战,双方都无法彻底胜利。欧美不会直接参战,核战争风险始终存在但较低。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一个谁先耗不起、内部崩溃,或者通过外部压力达成某种“妥协性停火”。
——而且,就算战争结束,乌克兰未来几十年也会一直很惨,重建、分裂、债务、政治混乱等等一大堆问题。